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谢天谢地谢高华!”

(发布时间:2021-05-21)

——义乌人民永远的怀念

 本刊记者 曾洁玲

  全球每10件饰品中,有7件产自义乌。早在2012年义乌小商品城就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一个中国南方小城市,义乌是怎么做到的?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答案,但始终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义乌原县委书记谢高华。正是谢高华顺应民意,冒着风险,果断决策,拉开了义乌发展小商品市场的序幕。
  解放思想:“农民经商是义乌的一大优势,绝不是一大包袱”
  1982年春天,年逾半百的谢高华赴任义乌县委书记。尽管有思想准备,但谢高华还是被义乌的穷震惊了:县城面积只有2.8平方公里,人们用“一条马路七盏灯,高音喇叭响全城”来形容义乌县城的穷。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过百来元,解决温饱都成问题。
  人多地少基础差,义乌靠什么发展?
  明清时代起,义乌就有农民于农闲时节,肩挑糖担,手摇拨浪鼓,去外地串村走巷,用本县土产红糖换取禽畜毛骨、旧衣破鞋、废铜烂铁等博取微利的谋生传统,这一交易行为被形象地称为“鸡毛换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包产到户的义乌农民开始从事各种副业,在城镇逐渐自发形成小规模的路边摊市场。当时,搞自由商业经营是政治敏感区域,时不时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加以批判。
   农民经商,究竟是好还是坏?是姓“社”还是姓“资”?义乌要不要开发小商品市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上任伊始,谢高华穿上解放鞋、戴着斗笠,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通过几个月的调查,谢高华心里有了底:“义乌人多地少田又薄,可为什么还能在此生活繁衍至今呢?那就是义乌人会经商,会‘鸡毛换糖’呀!”
  为了解放思想,减少阻力,1982年7月,谢高华在干部会议上开展了“敢不敢富、能不能富、让不让富、会不会富”的大讨论。
  开放市场,无论干部还是群众,“怕”的思想一时难以消除。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谢高华带队到温州、佛山考察学习,见识所谓的“资本主义”——民营经济。经过考察学习,谢高华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农民经商是义乌的一大优势,绝不是一大包袱!
  思路一变天地宽。谢高华以超前眼光、过人胆识和灵活变通,带领义乌人民一次次冲破“禁区”,创造了许多“第一”。
  在谢高华的强力推动下,1982年9月5日,义乌县委作出开放湖清门小商品市场的决定。到1982年底,义乌市场已有30多个大类2000多种小商品,吸引了国内10多个省份的客商前来采购。
  在此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又发出“四个允许”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进一步为城乡经济松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小商品市场发展起来了,如何征税成为一大难题。经过深入调研,谢高华又一次拍板,“无中生有”地推行“定额计征”的税制,纳税人除了“上缴国家的,留足市场的,余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一举措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淘金者”。“要致富,到义乌!”一时成为南来北往客商的信条。
  1984年,谢高华从日本“贸易立国”的经验中得到启示,结合义乌实际,首创提出“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谢高华主政义乌仅两年多时间,解放思想贯穿始终。1984年11月28日,谢高华主持召开最后一次义乌县委常委会时说:“实事求是是一根红线,我们要敢于实事求是,要花点功夫调查,解放我们干部的思想,克服一个等字,一个难字,要从人民利益出发,大胆开拓,敢于创新。”最后他说:“我去了后,请你们完成伟大的任务吧!”
  担当作为:“出了问题我负责,大不了回家种田嘛”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谢高华身上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闯的精神,冒的精神,他身上始终有着往前冲的一股子气。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方向定了,但怎么搞仍不明朗。在当时的情况下,开放市场需要顶着巨大的压力,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文件可套,后果都是未知的,但谢高华没有犹豫,更没有退缩。
  《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中记载,谢高华在干部会议上多次强调:“开放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大不了回家种田嘛!”“社会是在不断克服‘禁区’,迈出‘禁区’中前行的。”“改革要有点勇气,大胆一点,敢于创新,敢于冒风险……出了问题,县委县政府负责,我负责。”
  个体商业发展起来了,冲击着国营公司、供销社等,触及到了不少部门的利益。面对重重阻碍,谢高华撂下狠话:“谁不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定,你那个庙我拆不掉,庙里的菩萨随时可以搬掉!”
  有人总结,义乌的发展模式是“莫名其妙”。所谓“莫名”,就是义乌在地理位置上并无优势,在资源禀赋上并不得天独厚,在政策视野里并非国家优先;所谓“其妙”,妙就妙在义乌人敢为人先、奋力突破的非凡勇气和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以及义乌历届党委政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探索精神。
  人民情怀:“我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困处”
  “我仅有小学文化,大半辈子也没看懂《资本论》,但我懂得为官之道——为民做主,百姓的脱贫致富需要执政者的胆略、智慧、勇敢乃至一腔热血。”退休后,谢高华对记者道出了他多年从政心得。
  时代造就英雄。改革开放大潮造就了敢闯敢试、乘风破浪的谢高华,但他的胆略、智慧与勇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于人民,来源于他深切的人民情怀。
  《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中记载,谢高华在多个场合说过:“作为一个地方父母官,最大的工作目标就是让农民致富。”“我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困处。”“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生命,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杂念不能抛弃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实践中,义乌人民不断提出新的诉求,推动着谢高华带领县委一班人冲破了一个又一个“禁区”。“领导的作用只有顺应民心时才能发挥作用。什么是民心?对一个地区而言,根本的就是发展经济,让人民富起来,让社会朝前走。”谢高华由衷地说。
  谢高华一心为民不谋私利,他造就了千千万万的富翁,但是他在义乌没有房产,没有商铺,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股份,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谢高华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他把荣誉和成绩全部归功于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义乌市场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义乌人民创造出来的,它凝结着历届义乌党委政府精心培育的心血。”
  一个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义乌民间有句俗话——“谢天谢地谢高华!”这一句发自肺腑、情深意浓的话语,表达了义乌人民对谢高华的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
本组文章策划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