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将历史文化名城建成特色绿色新区

(发布时间:2016-12-24)

                                                                                                                                    周昌俊

  时隔37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五个统筹”,不断开创城市工作新局面。荆州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城市理念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加快城区建设和改造,努力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绿色生态、文化繁荣、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荆州城市核心区。

  一、多管齐下建城市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加快城区建设和改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建好城市来搭建发展平台、拓展产业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一)坚持规划引领。加强文化资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将历史文脉延续与城市岁月展现有机结合。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塑造城市,将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等文化符号融入城市设计之中。抓好单体建筑规划设计,体现荆楚建筑美学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建立健全镇村规划管理机构,全面启动镇村规划编制工作,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美丽乡村的“三位一体”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强制性,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二)加快改造升级。抢抓国家棚改政策机遇,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通过大拆大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力争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提升。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启动城市出入口建设,改造升级城市基础设施。争取海绵城市建设,抓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线网入地工程。启动古城人口疏散计划,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外迁和收储国有直管公房,逐步疏解荆州古城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三)充分发动群众。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充分激发市民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法治荆州区建设,依法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听取群众意见,聚集群众智慧,发挥群众作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把城市意识转化为群众自觉、自愿的行为。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创建,努力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二、产业转型兴城市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立足中心城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是荆州区最大的短板,也是荆州区最大的潜力。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推进转型、引领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按照用文化塑旅游之魂、靠旅游壮文化之体的思路,打好楚文化牌,讲好三国故事,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围绕荆州古城,做好景点景区开发。进一步深化与鄂旅投、荆旅投的合作,加快推进荆州古城五环5A景区、荆州文博园、楚王车马阵等精品景区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二)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加快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结构优化。依托绿地之窗,打造城市金融中心、产权交易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综合整治优化环境,做好服务配套大学城的大文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经营业态,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加快发展医疗养老、健康养生、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李埠港区、引江济汉运河、沪汉蓉铁路等交通枢纽优势,着力构建集内河、长江、铁路、公路“四位一体”的现代物流发展新格局。

  (三)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区“四大家”领导和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系企业制度,坚持因企制宜、一厂一策,帮助企业提信心、降成本、渡难关。鼓励和支持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湖北骏马纸业集团等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并购重组等途径,发展中下游配套产业,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节约集约发展,全面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重组和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和产能。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支持华中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稳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三、改革创新活城市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发动机、持续跨越的活力源。要既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中央和省市规定的改革任务,又结合荆州区实际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让中心城区优势充分发挥、活力充分显现。

  (一)完善大城管体制。改革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道路遗撒、工地扬尘等“城市病”,形成“大城管”工作格局。建立数字化城管平台,健全市、区、镇(办)、社区网格、城管通终端五级网络体系,完善城管信息处理流程,提高城管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出台荆州区违法建设网格化巡查管控办法,将城市网格细分为重点网格、次重网格和常态网格,并对人、地、事物、组织等社会管理对象,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的地图上,建立数据库,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城市的定格、定位、定性与定量管理。

  (二)创新投融资平台。探索发行政府债券,深化与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省级五大投融资平台的项目合作,积极探索PPP模式等融资、筹资机制。设立重点工业项目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和贴息资金,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消除隐性壁垒,破解要素瓶颈,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创业热情。推进企业资本市场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土地收储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开发经营管理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从小处着手,努力以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对群众关注度比较高的交通拥堵等热点、难点问题,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建立“城管员、网格员、协警下沉社区,由社区党委统一领导、统一分工”的机制,共同履行城市管理工作职责。切实做到控违法建设、控改变土地用途、控拆迁前突击出租等“三控”同步,坚决遏止违法建设增量,分类消化违建存量。■

  (作者系中共荆州市荆州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