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奋力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发布时间:2016-12-24)

                                                                                                                                    雷文洁

  省委、省政府对“十三五”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提出“迈入文化强省行列”的奋斗目标,这是“十三五”时期全省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状。我们要紧紧围绕“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的总体目标,按照“中部领头、全国一流、湖北特色、世界影响”的文化工作定位,奋力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彰显文化工作的担当和作为。

  一、奋力争取与经济发展位次前移、质量升级相适应的文化地位

  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迈入文化强省行列”的目标要求,首要的就是认清发展形势、找准坐标定位,弄清楚文化强省“强”在哪、怎么“强”,要做到什么程度、用什么“尺子”来检验。

  (一)紧盯紧跟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位次。建设文化强省,要紧盯紧跟湖北经济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位次,做到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使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李鸿忠书记强调“精神经济学”,就是要用文化的力量,应对困难,迎接挑战,焕发激情,提振士气,昂扬斗志,推动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省委、省政府提出“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是发展目标与发展手段的统一体,作为发展目标,就是要“建设文化的强省”,大力提升文化自身的影响力、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作为发展手段,就是要“以文化建设来强省”,大力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这对文化强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紧盯紧跟,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永远只能在经济发展之后亦步亦趋。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发展必须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精神经济学”,充分发挥文化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文化发展必须超速于经济发展,这样才能尽快补齐短板,实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互动互促;文化发展必须超越于经济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摆脱对经济基础的过度依赖、避免陷于“无能为力”的思想误区。

  (二)紧扣湖北“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确定“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的四大目标,这是湖北“十三五”发展的总基调、总定位、总任务,也是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遵循。“率先”,就是紧紧盯住2019年这一最后时间节点,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文化小康,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水准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进位”,就是把文化建设放到全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大棋盘中去谋划和布局,坚持1.5系数的发展,实行量化考核,努力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升级”,就是坚持“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把提质增效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切实把文化建设的重点从注重设施项目等物质形态的建设,转移到更加注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养等精神内涵的建设上来;从注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扩张,转移到更加注重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质量效益的提高上来;从注重特色优势领域的发展,转移到全面补齐发展短板上来;从各项业务工作的单兵突进,转移到健全文化发展宏观体系上来,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的内涵和品质,厚植发展新优势。“奠基”,就是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湖北的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层次、新的起点上,为湖北后小康时代文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体现出文化建设的历史担当。

  (三)坚持“质”与“量”的高度统一。建设文化强省,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规定。必须坚持量质并重、以质为先,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从“量”的方面定位文化强省,主要参照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个“量”的指标。绝对指标是指衡量文化强省实现程度的一系列指标体系,比如说文化小康建设指数、国家和省出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等等;相对指标主要是对标湖北经济发展在全国的位次,以进入全国前八强乃至更高位次为标杆,努力实现争先进位。从“质”的方面定位文化强省,主要“强”在先进文化的推动力、优秀作品的彰显力、荆楚文化的影响力、公共文化的服务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文化发展的创新力、文化人才的支撑力、文化自觉的坚定力等方面。

  (四)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的来看,当前文化强省建设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文化发展不平衡、步调不一致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存在品牌不强、拳头不硬的问题。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打造出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的一流文化品牌。近年来,我省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大大提升了文化发展影响力和竞争力。但放眼全国去看,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冲击力还不够大,特别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文化品牌还不够。立足湖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作为湖北文化形象的标识;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造什么样的工作品牌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

  二、全力实现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的文化小康

  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提出的四大目标之一。实现文化领域的小康,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也是文化强省建设的核心任务。为此,我们要系统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文化产业突破性发展,是加快文化小康建设的当务之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是目标值,这也是一个产业被称为支柱产业的通用衡量指标。按照我省GDP比较保守的8%增速测算,2020年全省GDP将达4.3万亿元,而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的目标,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达到2150亿元,即在2014年的基础上年均增幅应达到17%。据测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促进我省文化小康建设指数提高4.3个百分点,因此,必须把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作为文化小康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系统所管理的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3,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十三五”时期,我们要按照李鸿忠书记提出的“抢抓机遇,正视差距,加大力度,奋起直追”要求,强化“主角”意识,积极主动作为,把加快文化系统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大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贡献度。

  (二)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导责任,提高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水平。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50元是目标值,由文化、体育、传媒支出共同构成。2015年我省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为139.13元,实现程度为92.45%,同比提高了4.59个百分点,总体上升速度较快,但市县投入水平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全省只有武汉、宜昌、恩施和神农架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孝感、荆州、随州和仙桃4个市人均投入不足50元,还有49个县市区人均投入水平低于50元,接近全省县市区总数的一半。“十三五”时期,要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为抓手,推动市县进一步强化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提高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水平。

  (三)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三馆一站”覆盖率。“三馆一站”覆盖率≥1.3个是目标值。2015年,我省“三馆一站”覆盖率为1.25个,实现程度达到96.28%,是5项指数中实现程度最高的,但同比只提高了0.5个百分点,发展速度较慢。2010至2015年,除博物馆数量增加较多以外,全省图书馆只增加了5家,文化馆(群艺馆)只增加了9家,文化站只增加了23家,虽然“三馆一站”覆盖率基数比较大,但发展的“天花板”效应也非常明显。“十三五”时期,要以推进基层“四馆三场”建设项目为抓手,力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重点建设30个左右特色县级博物馆,积极推进长江自然博物馆、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长江书法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等一批专题馆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四)扩大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4.2%是目标值。提高文化消费支出比重,对于实现文化小康目标意义重大。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期,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标准后,将会出现消费升级的趋势,全社会文化消费潜能将加速释放。2015年我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1万多亿元,缺口超3万亿元,扩大文化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十三五”时期,要以武汉市、宜昌市开展国家级文化消费试点为契机,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全省范围内铺开,广泛开展文化消费主题活动,探索建立拉动和引导文化消费长效机制,有效释放文化消费潜力。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消费积极性。

  三、积极营造与竞进革新、担当务实新语境相契合的文化气场

  文化系统要进一步提升精神区位,升腾文化发展气场,与全省发展同步,与经济发展合拍,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一)始终保持竞进姿态。现在全国已经有26个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建设文化强省,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必须用竞进的精神统一文化系统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始终保持竞进姿态不动摇。要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坚持按照全国平均水平150%的系数来制定我们的发展目标,自我加压,奋力争先,努力展现竞进之为。

  (二)努力做到以新应新。文化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其吸收、融汇、内化为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特别是把创新作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学地、跨越式地干”“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地干”,引领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发展。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要加强对新领域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切实强化责任担当。迈入文化强省行列,“迈入”二字,意味着文化强省将从梦想走进现实、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这既是湖北文化超常速发展的绝好机遇,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迈过去了,等于打开了一扇新的发展大门,就会迎来一片海阔天空的新天地,我们也将成为历史的功臣;迈不过去,等于被挡在了历史门槛的外面,就会丧失掉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我们也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担当这样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就要“只争朝夕、又好又快地干”。

  (四)大力弘扬严实作风。建设文化强省,要拿出硬招、实招,真正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惩治“为官不为”是作风建设的重点。李鸿忠书记强调,“为官不为的实质是丧失政德”。他给为官不为的“四类先生”画了像。每一位同志都要对照这“四类先生”的画像自查自纠,以想干事的激情、敢干事的气概、干成事的作为争当“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好干部。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努力在干部“严上”“能下”上取得重大突破,真正树立“优上、庸下、劣汰”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作者系湖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