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

把握曾随文化精神特质 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发布时间:2023-10-25)

解 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对我们不断深化关于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诞生于随州的曾随文化是中国青铜礼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深刻把握曾随文化所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能够帮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做好曾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一、深刻把握曾随文化中体现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一)连续性。随州是华夏人文始祖炎帝故里,两周时期炎帝文化在随州孕育出了曾随文化这一随枣走廊上的灿烂明珠。曾随文化来源于周文化,继承了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分封诸侯、统一南方等历史遗产,从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持续700年。至战国晚期,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曾随文化融入荆楚文化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创新性。曾随文化遗址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二十八宿图》衣箱等证明了我国音乐、青铜冶铸技术、天文等在距今2400年前达到了相当高度。曾侯乙编钟上的铭文,系统描述了规模宏大的乐音体系和乐音之间复杂的音程关系,是目前世界仅存的公元前5世纪声文对应的乐律档案文献;《二十八宿图》衣箱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绘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称,并有北斗、四象的天文研究实物资料,它表明至少在战国初期,我国确已形成二十八宿体系。曾随文化的代表人物——思想家季梁,其所提出的“夫民者,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等思想,体现了该时期的民本理念、唯物主义思想。
  (三)统一性。曾国是周王朝镇守南方的重要力量,一度是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曾国以礼乐为纽带,以编钟为象征,以青铜为载体,构建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是西周政权筹划治理长江中游地区和直接控制汉水流域的重要见证,其年代延续至战国时期,促进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古代中国从“分邦建国”到“大一统”这一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包容性。“随”之一字,词义为和谐、包容,有从容、大气、平和之意。如《周易》的随卦核心精华“天下随时”,即为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州倚靠“方城夏道”、掌控“锡行金道”、居于“随枣孔道”,自古就是南方相互流通的节点。曾国在与中原王朝和南方邦国的交流中,不断吸收各方面的优秀成果,形成了多元而又融合的文化特色。既有中原王朝的正统性,又有南方地区的多样性,既有周文化的传承性,又有楚文化的创新性。
  (五)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曾侯乙编钟时,特别谈到编钟蕴含的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简明扼要指出了编钟的深刻内涵。曾随文化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典范,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和平、和谐、和睦的价值观。曾人不仅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忠诚和友好的关系,也与南方邦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和互助的关系。“昭王奔随”这一典故正是曾随文化和平性的典型体现。曾人通过礼乐交流,促进了南方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二、把曾随文化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胜势
  作为曾随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要深刻把握曾随文化中体现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结合实际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各项工作,切实把曾随文化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胜势,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加大曾随文化遗址保护力度。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编制了擂鼓墩古墓群、庙台子遗址、安居遗址、义地岗墓群保护规划,相继制订并颁布了《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暂行办法》《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随州市曾随文化遗址保护条例》。推进曾随文化遗址申遗工作,坚持“以申促建、以申促变、以申提质”工作方向和目标,推进博物馆文化综合提升工作,推进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叶家山、义地岗、羊子山3处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的创建工作,争取在今、明两年推动“曾随文化遗址”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随州曾侯乙编钟”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两项阶段性目标。
  (二)深入挖掘曾随文化内涵。建立机制,深化曾随文化研究,挖掘“炎帝、季梁、隋文帝、欧阳修”等历史名人的精神文化价值。组织专门机构人员,加大对曾随文化的系统化挖掘、研究和整理,推出通俗化、系列化的理论成果。运用激励机制,加强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保障曾随文化研究后继有人,不断推出研究成果。推动基于炎帝、编钟、银杏等随州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开发利用,打造综合性文旅商店,完善文旅二次消费场景。
  (三)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擦亮炎帝神农名片,推进炎帝故里景区5A创建,常态化开放夜游、常态化举办“民间版寻根节”。擦亮编钟古乐名片,深化院团合作,创作推出体现曾随文化的文艺精品,编排大型历史花鼓戏《随国金声》。开展“研学游”活动,打造一批以编钟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游”示范基地。立足于“立品牌、树形象,建矩阵、扩渠道,讲故事、升内涵,拓市场、促引客”,进一步提升“神韵随州 一见钟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方位提升随州城市文旅形象。

(作者系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栏目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