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

疫情对荆州文旅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7-12)

中共荆州市委政研室、荆州市文旅局联合调研组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冲击,其中文旅产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推动文旅产业疫后复苏,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荆州市委政研室联合市文旅局对荆州文旅产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从疫情应对、疫后重振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建议。

  一、荆州文旅产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近年来,荆州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达到17.3:37.1:45.6,第三产业占“半壁河山”,其中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1.48亿元,增速28.7%;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68亿元,增长16.3%。

  (一)资源富集。荆州历史底蕴深厚。荆州拥有27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楚国800年有411年定都荆州,历经22代楚王;是三国文化重地,留下了刘表据荆州、三家夺荆州、刘备借荆州等历史故事;申报并列入省、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为39项和8项。荆州古迹遗址众多。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77处,文物总量和等级均居全国第一方阵。拥有荆州古城、楚纪南故城、熊家冢遗址等特有资源。荆州红色文化灿烂。荆州是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留下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等众多红色革命遗迹。荆州生态文化丰硕。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具有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北有四湖流域,南有四河水系。随着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推进,623公里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已经建成,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灵动荆州”成为荆州特质。

  (二)厚积薄发。2019年,方特园、园博园惊艳亮相,荆州成为网红打卡地、旅游目的地。仅国庆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28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8%和43.6%。全市有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2个,星级旅游饭店12家,旅行社49家,以及众多国字号及省级旅游示范县、镇、村。实施机场、高铁、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和城市功能有很大改善。

  (三)前景可期。展望荆州旅游发展,保持2019年增长势头,到“十四五”末文旅产业总收入实现翻番,以楚文化为特色和亮点的文化旅游品牌基本成型,全力打造“千年古城,灵动荆州”城市形象,有望初步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长江经济带上的旅游名城。

  二、疫情对荆州文旅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荆州文旅产业发展受到很大冲击,景区(场所)关停,文旅活动取消,文旅市场下滑,文旅项目停工,文旅企业陷入困境,但也带来了市场重构、产业重塑新机遇。

  (一)投资风口。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加快恢复,文旅产业成为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稳预期的重要支撑。据测算,旅游业每投资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5元的投资;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收入4.3元,文旅产业成为社会资本跨界投入的风口。旅游业每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带动全社会增加5-8个就业岗位,文旅产业成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生力军。

  (二)科技赋能。数字经济将加快文旅产业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重塑,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云旅游”将得到快速发展,数字化将成为促进业态创新、丰富旅游供给、提升产品品质、增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产业融合。疫情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新模式得到孕育和发展,同时,“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领域,因为“互联网+”赋能,将引领新的需求增长。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行业的分化大势所趋,创意设计、传媒影视、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宅经济”将提高市场份额。

  三、荆州文旅产业发展需双向发力

  (一)顺应时势,提振信心。疫情对荆州文旅产业发展的影响是短暂性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一方面,市场基本面没有变。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进入休闲度假游时代,旅游消费成为“刚需”。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与湖南张家界、宜昌三峡构成华中地区旅游“金三角”,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产业基本面没有变。文旅产业并没有伤筋动骨,优质资产的属性没有改变,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支持文旅产业回归正常轨道,同时,文旅企业超强的自我修复和市场适应能力,必将触底反弹。荆州坚持“企业自救、行业互助、政府托底、创新发展”的应对策略,文旅产业必将涅槃重生。

  (二)政策托底,纾困解难。一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坚持分类评估、精准滴灌,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降低贷款门槛,提供信贷和贴息支持;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引导金融机构下调贷款利率;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引导金融机构予以展期、续贷、无还本续贷。设立市文旅行业纾困基金,对发展状况良好、潜力大、暂时资金困难的企业,引导市级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优惠费率贷款担保或采取补贴、入股等方式;对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给予还贷、续贷提供过桥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私募股权等方式筹措资金。二是强化减税降费政策支持。落实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免征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征收的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办理纳税申报困难的文旅企业,可依法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申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对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免征,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文旅企业,按规定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三是完善措施刺激消费潜力。探索2.5天周末调休和弹性工作时间等措施。设立消费引导资金,鼓励城区居民开展乡村旅游。开展“旅游惠民月”活动,落实医护人员、荆州旅游年卡人员优惠政策,实施全民景区阶段性票价减免、发放文旅消费券措施。出台旅行社奖励办法,对向荆州收费旅游景区输送游客达到一定量的旅行社给予奖励。四是加大稳岗就业支持力度。采取返还失业保险费、发放就业补助等措施,鼓励文旅企业稳定劳动关系。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营业的旅游酒店、饭店,给予一定金额的资金补贴。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文旅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五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对于2020年度新纳入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范围的文旅企业,或者年度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的文旅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数字化文旅产品的销售收入,给予阶段性税收减免。对文旅企业在研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方面给予资金补贴。六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对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的文旅项目,适当延长合同履行期限。开通重大文旅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工作日延时、节假日预约、必要时上门服务机制。引导优势资本改造文旅企业,扶持重组再生、做大做强。

  (三)苦练内功,恢复元气。一是加强文创产品设计。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加大景区虚拟体验、文博在线展览等线上文旅产品研发。支持发展“文旅+VR体验”“文旅+文创消费”等模式,提升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引导企业依托荆州丰富的湿地、农业、中医药、特色文化等资源,设计形成更多文旅产品。二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引导旅游企业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强旅游服务安全体系建设,健全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游客反馈机制。组织开展以运营管理、项目策划实施、产品设计制作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升文旅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信息化运用,采取门票预约、互联网售票等手段,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推进文旅行业复工开放,加强限制性清单范围内文旅企业管理。建立政府、行业和企业联动应急响应机制,提供物资、人员、经费等保障,打造“放心消费在荆州”形象。

  (四)科学谋定,品质发展。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扩容提质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坚持全域规划,打造以荆州区、纪南文旅区为核心的荆楚文化旅游中心,以洪湖市、监利县湘鄂西革命苏区为核心的“东翼”红色乡情度假区,以松滋市为核心的“西翼”休闲山水度假区,以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市为核心的长江滨江现代农旅体验带、长江水文化景观风情带、长江湿地生态自然风光带的“一心两翼三带”。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深化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文化含量、生态含量和科技含量。开展文旅项目招商引资,以优质项目集聚带动效应助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文旅产业多元投入机制,最大限度拓展存量、创优增量。三是加强品牌营销。推进环荆州古城5A创建和荆州古城墙“世遗”申报,形成龙头品牌和拳头产品。加强“灵动荆州”CIS策划,推进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水文化板块联动发展。筹建中国楚文化博物馆,打造以楚礼、楚乐、楚菜、楚韵、楚艺、楚风为代表的楚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夜经济,培育夜食、夜购、夜娱、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间消费业态。

  (五)创新环境,激发潜能。一是推进“三张网”建设。建好快进慢游相结合,方便快捷、线路闭合的旅游交通网;全方位、高中低端结合的旅游配套网;游客一站登录、服务全有的智慧旅游网。二是实施“荆楚人游荆州”计划。拓展周边市场,巩固市内市场,带动全国游荆州。三是创新文旅市场监管服务。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和文明高效的联合执法环境。

  调研组成员:付良超肖基阶张宏

  李凯赵新亮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