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梁湖路径”

(发布时间:2020-10-12)

     七月,盛夏。碧波荡漾的梁子湖畔,一场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激荡人心。
     环湖步道上,一抹“志愿红”,正在捡拾垃圾;文化礼堂内,文明之歌一次次被唱响……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文明新风阵阵袭来。
     “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到哪里。”鄂州市梁子湖区按照“十有”标准规范化建设,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6个、实践站87个、基层实践点32个。全区共有528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300余名注册志愿者,开展了1500余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梁子湖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区委书记、区长多次调研指导,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擦亮梁子湖特色品牌。
     目前,该区打造了“民间河(湖)长护湖队”“巧巧工作室”“太和婆婆”“柯畈和事佬”“非遗传承服务队”“春芳婚姻调解室”等一些志愿服务品牌。在潜移默化中,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畅通。
     志愿服务“点菜单”
     老人需要上门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学习辅导,种植户需要技术培训……面对众多的服务需求,有限的志愿服务资源又将如何精准化服务群众?
     梁子湖区给出了答案——创新开展志愿服务“一卷三单”模式,从志愿服务的“需求侧”入手,采取“户提议、组收集、村实施、镇组织、区统筹”,填写“需求问卷”,由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级制定“派单”,志愿服务队(者)接单“上菜”,精准满足群众的志愿服务需求。
     “志愿者与求助者之间沟通不畅,供求信息无法有效对接,会导致志愿服务中出现‘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无序现象,志愿服务要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梁子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安青说。
     在沼山镇新桥村村委会,桌上放着一本“菜单”——“点单人”是辖区村民;“派单人”是该村文明实践站;“接单人”是村内47名志愿者。
     “家里缺些生活用品,电路也坏了。”6月26日,90岁的老人王秀英向村委会反映了家里遇到的困难。
     “好的,我们来想办法!”接到群众“点单”后,村党支部书记、文明实践站站长刘俊伟立即发出志愿“派单”通知。当天,2名志愿者领取了“任务”,不仅购买了生活用品送到王秀英手中,还维修了她家的线路,并详细讲解了一些日常用电注意事项。平时话语不多的王秀英老人感激不已:“腿脚不方便,做点什么都犯难,感谢你们这么快就解决了。”在梧桐湖新区、东沟镇、太和镇,这样的“点单”方式也深得群众喜爱。
  “种植真是个技术活,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个难题又来了。”在刘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正在为果树的长势发愁的夏新春,得知这里有农技服务,早早就赶来了,本就不大的场地一下子就围满了人,十分热闹。
  针对农村农业技术薄弱等问题,东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继推出“农资服务”“农技培训”等志愿服务项目,区生态农业协会会长刘更生与一些农业专家开展农户知识培训活动。
  “点单服务,让我们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各地农户的需求情况,通过指导让农户对症下药,促进增收。”刘更生说,这样的服务形式深得农户喜爱,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6月3日,太和镇近50名志愿者齐聚农科村,为生态农业产业体验园除草,原来是村委会向太和镇实践所“点单”,辖区内志愿者们都积极响应。入园口“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标牌后,志愿者们虽然汗流浃背,但仍然热情高涨。
  一次次温馨的志愿服务、一堂堂生动的技能培训……处处透出“鲜活”的文明。梁子湖区以“外卖”点单方式,做到“哪里有群众,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哪里有需求,文明实践活动就覆盖到哪里”。
爱心超市“分换物”
  买东西不要钱的超市,你见过吗?在梁子湖区,这样的超市还有好几家。
  走进梧桐湖新区鲊洲村“爱心超市”,面积不大,商品却一应俱全。在陈列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物品,文具、毛巾、牙刷、牙膏、肥皂以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与一般超市不同的是,“爱心超市”里每种物品都明码标“分”,志愿者可凭积分兑换商品,不用掏钱。
  积分制创新,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新”。只要有爱心,愿意为志愿服务建设出把力,都能成为志愿者。
  “所有物品都可以用积分结账,1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可换取50分,兑换纸杯或牙膏,100分可兑换毛巾或洗衣粉等。”鲊洲村党支部副书记卢祥玉介绍,“爱心超市”是为激励志愿者开办的。
  村委会为志愿者定制志愿服务积分卡,统一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记录在册。获得一定积分后,志愿者可以到“爱心超市”兑换生活必需品。推出积分卡,极大提高了志愿者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青年志愿者卢朝纲、卢安华等人热心公益,经常参加环保宣传、文明劝导等活动。得知自己的积分可兑换一提食用油后,他开心地说:“积分兑物品,重要的不是物品,而是得到了一种认可。”
  “为了让志愿服务能够长期、有序进行下去,在常规的志愿服务之外,社区每个月都会策划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卢祥玉介绍,这样既能丰富活动内容,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也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翻开志愿者服务记录,活动种类的确丰富多样,如义诊、上门维修家电、健康咨询、环保宣传、平安创建等。目前,鲊洲村已注册有162名志愿者。
  “通过劳动积分换到的东西,用起来心里很踏实啊!”在沼山镇新桥村,熊保山用爱心积分卡兑换了一块香皂。
  “原来都是大家在帮我,现在我也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别人了。”熊保山,新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的政策帮扶下,靠着自力更生摘掉了“贫困帽”,因为做过电工,如今只要哪家有维修电路方面的需求,老熊就开始上门服务。
  “村里有一部分志愿者是困难群众。以志愿服务换取积分,以积分兑换物品,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刘俊伟介绍说:“‘爱心超市’的建立,让群众的干劲不一样了,积极性明显高多了。现在,大家不仅不乱丢垃圾,参加义务劳动、打扫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等都抢着干、比着干,村容村貌干净多了。”
  小超市、大民生,“爱心超市”的建设,在邻里之间搭建了扶贫济困、爱心传递的桥梁,为群众主动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提供了激励保障机制平台。
  下一步,梁子湖区将逐步延伸积分类别,拓展“爱心超市”社会功能,充分发挥爱心的“磁场效应”,使“爱心超市”成为群众的爱心实践平台,成为构建和谐、团结友爱、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勤劳致富新型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传承文化“根与魂”
6月30日,沼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非遗传承室内热闹非凡。87岁的柯传贵老人与十几名玉连环爱好者在这里练习。
  玉连环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工尺谱的代表,是鄂州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柯玉连环,一环传5代。柯传贵8岁开始学习玉连环演奏,到了他这一代,全村会演奏的表演队1个,如今队员只剩下5个年迈老人了。
  为了培养和教授一批青年骨干,确保古鄂玉连环薪火相传,沼山镇妇女玉连环队应运而生。
  “必须好好学啊,学了玉连环,还要学牌子锣,祖辈传下来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丢。”53岁的学员谈彩霞说,现在只要有时间,大家就会聚在传承室内,相互交流学习,如今玉连环队伍中最小的学员只有12岁。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传承室的打造,体现出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为传承者,我要继续为非遗注入更多的心血,努力将玉连环声音传得更远、更广。”柯传贵说。
  张裕钊书法、穿花龙舟与玉连环一样,对于梁子人而言意义重大。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后,将民间艺人组织起来,结合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开展文艺创作,让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嫁接,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培育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改变农村的社会风气和不良习俗。
  熊克梓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张裕钊的曾外孙,与其子熊友金、孙熊超皆研习张体书法,著有《苏斋文存》。“湾里几代人都在练写张氏书法。”熊克梓说,张氏书法是先贤留下的宝贵遗产,必须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涂家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学习张体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不论哪个村的人,只要是对书法感兴趣的,熊克梓都不厌其烦地教授。这几年,老人印制了不少书法册页,打算留给后人。他说,只要还活着一天,就要让更多人了解书法。
  连日来,在太和镇文明实践所里,陈世如创编的湖北大鼓正在上演,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2007年6月,牌子锣被列入湖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太村第五代牌子锣领队人陈国民介绍,让他欣慰的是现在第六代牌子锣的成员多为90后,为了让他们学好牌子锣,陈国民倾囊相授技术。
  “要真正保护好传统文化,一定要留住‘魂’。”张裕钊文化园展现着梁子湖区对历史记忆、传统文化的珍视。近年来,在园长张绍银的张罗下,收罗了近500份张裕钊文物。
  一张张流光溢彩的文化名片得以传承,一个个创新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浸润人心,一名名志愿者行走在时代前沿……在梁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正在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