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

当好“领唱者” 奏响“合唱曲”

(发布时间:2016-12-2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邓务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和团结,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宣传部门在文艺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为我们履行工作职责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宣传部门作为党管文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强化统筹协调,抓好总体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当好“领唱者”,奏响“合唱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我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一、强化价值引领,校准文艺航向

  当前,我们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尖锐复杂,社会不良风气对文艺的侵蚀和影响不断加剧,文艺发展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去价值化”“去导向化”等不良偏向。我们要切实履行好“守门人”和“把关者”的职责,在创作报审、宣传推介、播映展演、出版销售等环节严格程序、科学管理,确保文艺繁荣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深刻揭示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定位了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我们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根本方法,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努力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是坚持以中国精神铸文艺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一新的重要论断切中了文艺发展的要害。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我们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中国梦的时代主题,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追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让中国精神成为中国文艺的灵魂,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三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文艺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回答了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孰轻孰重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文艺领域存在的低俗、庸俗、媚俗和泛娱乐化等问题,都与市场的逐利性对文艺创作产生的误导有关。我们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两个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来获取经济效益。

  二、强化政策引领,打造文艺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明确指出了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出作品、出精品,揭示了文艺工作的本质。我们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建立健全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机制,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激励效应,不断激发文艺发展内在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对准了当前文艺工作的短板,锁定了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文艺创作各自为政、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生产等问题,是制约从“数量”到“质量”、从“高原”到“高峰”的瓶颈难题。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密切与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联等部门的联系,整体推进全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建立重大创作项目精选机制,聚焦“中国梦”主题,突出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加强对文艺创作项目的挖掘和筛选,确定主题鲜明、内涵深厚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建立梯次推进机制,在把握文艺发展态势、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的基础上,精心制定中长期文艺创作生产规划,加强对各门类文艺创作数量、内容、重点、周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项目的单项设计,形成策划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机制。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积极推动各文艺门类进行协同创作、联动推广,形成工作合力,集中优势力量打造“高峰”之作。要充分发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阵地优势,积极搭建文艺精品传播交流推广平台,为创作文艺精品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为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基本路径。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感召下,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很大的收获,但在现实中也存在蜻蜓点水、浮在表面和当看客、缺真情等现象。要完善保障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生活的具体政策措施,完善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考核管理办法,加大经费扶持、培养使用、评奖表彰倾斜力度,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融入到文艺单位的常态工作中去,成为每名文艺工作者的必修课。

  三是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他还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这些重要论述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文艺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提供了科学指南。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精神,建立健全文艺产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国有文化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把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审美情趣、群众口碑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进一步强化社会效益的考核导向和比重,切实解决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率、唯发行量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适当延长部分文艺奖项的评奖周期,增加人民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提高评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度。把评论作为引导创作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文艺评论工作机制,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切实用好文艺评论这把“利器”。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举办各种展映展播展演展览和品读鉴赏传诵活动,加大艺术教育和艺术知识普及力度,提高人民群众艺术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充分发挥大众审美对文艺创作生产的促进作用。

  四是建立健全创新推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深刻指出了当前文艺创作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格局、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要创新我省文艺创作专项扶持资金引导方式,打破行业、系统、体制和地域的限制,改变财政投入直接“养人”的模式,通过间接赞助、专家评审、社会监督、绩效考评等手段,搭建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平等平台,特别是要加大对文学、剧本、作曲等原创性、基础性环节的扶持力度,提高文艺原创力。积极推动文艺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不同业态、不同形式、不同手法的相互融合,推动文艺作品出新出彩。研究制定新的文艺形态和新兴文艺业态的管理办法和扶持引导措施,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艺”的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大力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推出一批优秀网络原创作品,加快网络文艺发展步伐,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有益力量。

  三、强化人才引领,壮大文艺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深刻指出了文艺人才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核心因素,对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党管文艺队伍建设的原则,突出抓好文艺人才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领军人物,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一是坚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德艺双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文艺人才的明确定位。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德”与“艺” 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不可偏废,但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着“艺”发挥作用的方向。要加强文艺工作者的党性教育,引导他们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好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坚决抵制资产阶级价值观和错误社会思潮的渗透,坚决克服恶搞历史、颠覆经典、盲目西化等不良倾向,坚决不在政治导向上犯颠覆性错误。增强文艺工作者的道德修为,引导他们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艺术理想,秉持职业操守,牢记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创作出真正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底蕴的优秀作品。

  二是构建多层次多领域文艺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文艺人才,但也存在文艺名家大师数量偏少、文艺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和基层文艺人才缺失、流失、断层较为严重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文艺人才培育力度。要大力实施文艺名家工程,积极探索文艺“荣典制度”,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名家大师和领军人物。以实施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为载体,统筹推进文学创作、舞台艺术、文艺经营管理等各类人才培养工作,加大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文艺队伍整体实力。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引进新模式,通过名师传带、跟踪培养、蹲点体验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优秀文艺人才的培养,开辟引进高层次文艺人才的“绿色通道”,培育一批文艺骨干队伍。着力办好各级艺术专业学校,加强与相关高校和培训机构的对接,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对“草根”文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探索全新的政策和方式引导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等新的文艺群体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三是营造有利于文艺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文艺人才是文艺繁荣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没有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文艺事业就会失去活力,文艺繁荣发展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艺人才成长规律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健全符合文艺人才特点的培养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扶助机制,积极为文艺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和扩大影响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主动关心文艺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安心创作。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和文艺工作者的自身特性,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揠苗助长,不搞瞎指挥,努力创造宽松、宁静、温馨的创作环境。进一步创新优秀文艺人才宣传推介机制,努力提高优秀文艺人才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推出一批全国闻名的领军人物,扩大我省优秀文艺人才在全国文艺界的影响力。■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