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

用荆楚文化精品构筑精神高地

(发布时间:2016-12-24)

熊 霞

  文化精品作为传递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担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打造荆楚文化精品,是弘扬民族精神、地域文明、构筑精神高地、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路径。这体现出了文化精品的特殊社会功能。打造凸显地域文明的荆楚文化精品,应将相关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

  打造荆楚文化精品,应撷取经典的荆楚文化元素。融入荆楚风情、荆楚情结,尽展荆风楚韵文化诸元素,是我省文化精品的重要特色体现。如全国第十三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楚国八百年》,是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该片较完整地讲述了楚国800年悠久的历史,其中经典的荆楚文化元素俯拾皆是。如对虎座凤架悬鼓、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文物的展示,对楚族领袖鬻熊和国君熊绎、楚武王、楚成王、楚庄王等经典楚人形象生动鲜活的刻画,对吴起变法、一鸣惊人、止戈为武等楚国历史事件、典故的叙述和再现等,是对荆楚文化的全面传播和有力弘扬,增强了荆楚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对传承荆楚文明、培育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如精品《汉江》展现的郧阳人头骨化石、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具有代表性的荆楚文化元素,赢得观众如潮好评,令人倍感亲切,引发强烈共鸣。但是,尚有如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本土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以及更宏观的长江文化等文化资源未得到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中蕴含的荆楚文化元素丰富而独特、异彩纷呈,亟待从荆楚文化元素向文化精品的转换。

  打造荆楚文化精品,应彰显荆楚人文精神。文艺精品中承载着厚重的人文精神,是作品之魂。获第八届话剧“金狮奖”的作品《裂变1911》、获电影“五个一工程”奖的《辛亥革命》、动画电影《民的1911》等,以红楼、得胜桥、胭脂巷、昙华林等地域文化符号为载体,向观众传递的是为了民族、国家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以及追求变革、敢为天下先的辛亥首义精神。又如戏剧《信仰》,电影《有这样一个医生》《信义兄弟》《沉默的远山》,广播剧《天堂岛》等,将湖北道德群星现象融入文化精品中,既是崇仁尚智、勇于进取的湖北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达,又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载体。一部文艺精品重在构建和提升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在于对先进文化方向的把握和对人文内涵的挖掘。荆楚文化每一系列文化资源均有丰富的文明内涵,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特质,为打造文化精品指引了方向:楚文化表现出来的筚路蓝缕进取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鸣将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涉的爱国精神;首义文化表现出来的敢为天下先的首发精神、追求变革的创新精神、不懈奋斗的英雄气概;武汉汉派文化表现出来的开拓开创、兼容并包、更新变革、综合创新等理念;湖北名人文化、科教文化、山水文化折射的崇仁尚智、追求卓越、坚韧不拔等特质;湖北孝文化体现的孝老爱亲、忠孝诚信、与人为善等品质;廉政文化的勤廉仁俭、以人为本、修德养性、孝亲爱民等思想;巴土文化的自由达观、古朴浪漫特质;地方宗教文化的和平向善、中道和谐、济世利人信念等,构成湖北丰富多元且独树一帜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体系。这些富有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的精神品质,与时代特色相交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是打造文化精品、构筑精神高地的坐标和指南。

  打造荆楚文化精品,应凸显荆楚艺术表达的创新特质。与文化艺术特质紧密相连,荆楚艺术的特色是追求故事设计和艺术表现的创新,这一创新特质是打造文化精品的关键。大型舞台艺术剧《家住长江边》,在对湖北民间文化、地方文化的长期把握和创造性加工提高的基础上,以三峡、清江、神农架、武当山、洪湖等浓郁的地域风情品牌为载体,运用“三道弯”、“肉连响”、土家“摆手”、道家“太极”以及梆鼓、地花鼓、拼命号子、龙船调等文化元素,巧妙地将楚文化、巴土文化、道家文化、山水文化等融为一体,集歌、舞、音、画、诗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熔山、水、人、情、梦等艺术意象于一炉,浪漫唯美地展现出一幅幅摇曳多姿的荆楚人文画卷,美轮美奂,震撼人心。《家》在给予观众视觉盛宴的同时,更激发了观众的强烈爱乡爱国情感。该剧先后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一等奖、全国歌舞杂技展演一等奖,并摘取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桂冠,被誉为“荆楚文化新名片”,有新世纪中国文艺精品生产范例之称。

  打造荆楚文化精品,应发挥荆楚人才优势。湖北是文学大省和科教大省,拥有富足的文学人才队伍和社科专家优势,为荆楚文化精品的涌现提供了保障。打造荆楚文化精品需借助荆楚人才优势,发挥文学、社科学界专长,整合资源,拓宽领域,助推多元形式文化精品大繁荣。让一批获得国家级大奖的文学作品与影视、戏剧、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相对接,促进更多系列文化精品的诞生。湖北是社科教育和研究重地,学术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设立了一批文化产业研究机构,一批知名专家的研究成果可为文化精品打造提供智力支持。在成功的文化精品里,专家学者的作用无处不见,应建立适宜的机制,充分发挥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及专业研究人士的作用。打造荆楚文化精品还需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提高审美品位。从目前的文化消费情况看,我省居民文化消费层次尚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消费水平低。据统计,我省2014年人均GDP达到4.7万元,折合美元突破7600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中部六省首位。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城乡文化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约为23%,按此推算,我省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支出的23%以上。而事实上,该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比仅为6%,与理论上的比值差距甚远,也低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其次,消费层次低。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省居民在文化消费中普遍重视娱乐性、享受性、消遣性的精神文化消费;轻视发展性、智能性精神文化消费,话剧表演、纸质阅读等相对受冷落。再次,消费观念陈旧。与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传统的文化消费观念限制了我省居民即期消费的实现,传统文化中形成的“提倡节俭”“注重下一代”的跨代型消费习惯,形成了“重视教育消费、轻视文娱消费”特性。文化需求非刚性需求,当居民经济收入受到影响时,文化消费会首先从居民的消费账单中删除。这些消费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荆楚文化精品传播的受众面,应着力优化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引导健康、高雅的消费习惯,以激发公众审美追求、提高审美品位。

  依托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充分发挥文化精品育人化人的社会功能。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不仅仅是传承地域文明、树立地域形象,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要打造更多的“荆楚派”文化精品,应在作品中通过融入荆楚经典文化元素,诠释荆楚人文精神,彰显创新的荆楚文学艺术表达方式。要充分发挥荆楚文学和社科的人才优势,整合资源,拓展领域,助推多元形式的文化精品大繁荣,为推进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构筑坚实的精神高地。■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本栏目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