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

加快打造我省文化产业增长极

(发布时间:2023-04-03)

黄 勤 徐 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作出工作部署,明确要求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推动湖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1096.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722.4亿元,增长57.11%。2016—2021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数量从1814家增加到3065家,增幅达68.96%。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3681.5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位列全国第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2022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新开工项目投资大幅增长28.9%,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21.4%。
  一、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发展生态逐渐优化
  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领域管理体系、治理模式、服务机制重塑,厚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土壤。一是凝聚思想共识。召开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全省17个市州均通过召开文化产业大会、推进会、办公会等形式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全省上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二是强化政策保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持续打造“1+N”政策支撑体系,2018年到2021年,全省17个市州共出台相关政策文件80个。编制实施《湖北省“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促进文化装备制造业、网络视听产业、影视产业、文化企业上市、文化产业统计、文化市场主体登记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政策措施。三是汇聚机制合力。完善管理体制,成立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长担任组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25个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全省17个市州均参照省级规格,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健全考核机制,推动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市州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全省高质量发展评价和考核办法、市州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以及县(市、区)责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四是推行服务改革。深入推进文化领域“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加速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深化,全面推行“一业一证”改革,书店、电影院、游艺娱乐场所等行业实现“一证准营”,文化企业办事便捷度大幅提升。武汉艾立卡、武汉微派网络、武汉多比特等多家新兴企业纳入2021—2022年度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武汉东湖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五是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组织召开全省重点上市后备文化企业工作现场会、举办上市业务专题培训,开展重点企业专题调研、适当给予资金扶持。组建全省上市后备文化企业库,在全省范围遴选45家重点上市后备文化企业入库,公布2021—2022年度省上市后备文化企业“金文种子”“银文种子”“文瞪种子”名单。围绕破解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创新金融工具,开展“文化金融市县行”武昌区专场金融对接活动,推动7个项目与金融机构成功对接,融资额达6300万元,提升中小微文化企业获得感。
  二、澎湃动能持续激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坚持壮主体、强链条、促融合、育品牌、活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一是新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全省数字文化新业态实现营收1335.3亿元,较2019年净增1.26倍,较上年增长34.4%,两年平均增长38%,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27.8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收的比重为28.1%。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数字文化新业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营收10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二是新主体加速成长。长江广电传媒集团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长江出版集团四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太崆动漫原创作品《冲破天际》入围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奖。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湖北广电网络、当代明诚、湖北九有等4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金三峡印务、盟科纸业、福禄科技、强大包装等4家企业登陆港股,斗鱼直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盛天网络、金运激光2家企业挂牌创业板,特别关注、亿童文教等一批文化企业挂牌新三板,全省文化企业上市“头雁”“强雁”“雏雁”梯次接续格局已经形成。三是新载体增添动力。高水平建设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武汉理工数传、武汉传神语联网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单体类)。中国(湖北)国家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中心挂牌成立,中国(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正式运营,截至2022年底,累计入驻企业261家,合计实现营收228.84亿元,同比增长10.7%。国家级广播影视内容媒体基地长江文创产业园建成开园。四是新标识接续出彩。持续开展湖北省文化产业品牌选树活动,举办湖北省首届文化产业品牌发布活动,共30家文化企业和品牌上榜。不断加大文化传承创新力度,长江文化(湖北流域)保护传承工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工程、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有序推进。“湖北出品”佳作频出,《中国医生》《我的父亲焦裕禄》《功勋》《血战湘江》《古田军号》等优秀作品收获广泛好评,《荆楚文库》《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等传世典籍编辑出版。五是新消费激发活力。“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7740万游客参与,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影响广泛。武汉、宜昌国家文化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襄阳、荆州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三、多项措施精准发力,聚精会神谋划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一是优化环境强保障。精心组织规划实施。积极推动我省“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落实,跟踪服务重大项目落地,务实推动规划见效。精准谋划配套政策。继续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产业政策,持续打造“1+N”政策体系,聚焦金融、文旅、创意设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谋划出台一批政策措施。精细做好政策落实。抢抓宏观政策窗口期,继续推动中央和省惠企纾困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助企、服务暖企、改革活企,做好正向激励,优化发展生态,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二是狠抓项目强底盘。稳步推进做大存量。盯紧盯牢重点行业、重要合作和重大增长点,加速推动存量项目落地,推动文化产业市场主体量质双提。积厚成势做强增量。坚持“育大引强”,加快推进省属文化企业改革,做优做强做大省属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开展精准招商,扩大项目投资,加速项目引进,吸引更多“头部企业”落户湖北。积极主动做活变量。拓宽项目引育路径,组织知名投资机构来鄂投资对接,借助资本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创牌打板”强主体。精准突破助推企业上市。抢抓北交所设立和新三板市场深化改革机遇,继续发布“金文种子”“银文种子”“文瞪种子”文化企业名单,培育重点上市“种子选手”,分步骤、分批次积极推动文化企业多渠道、多形式挂牌上市。梯次接续做精品牌培育。开展第二届“湖北省文化产业品牌”选树活动,举办湖北省首届文化产业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持续推动荆楚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培育一批彰显荆楚韵味、擦亮荆楚标识、增强荆楚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多措并举做好消费提振。推进武汉、宜昌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建设,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探索建立荆楚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推动文化消费从“卖资源”走向“卖创意”“卖产品”“卖品牌”。四是数字赋能强创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出台我省文化数字化实施方案,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线,依托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积极对接“光芯屏端网”,推动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发展元宇宙、游戏电竞、沉浸式娱乐等新业态。持续争创一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创新做好文旅融合。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快我省文旅资源数字化改造提升,培育打造精品IP,讲好荆楚故事,做好城市营销,放大“网红”效应,培育“长红”地标,催生“火红”风景。突破提升金融服务。继续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突破性解决文化企业“动力不足”问题,激活金融“撬杠”,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资金流动“倍增”作用。五是改革增效强活力。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让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两手发力,持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吸引要素资源集聚湖北,更大力度激发发展活力。加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招商项目落地、政策出台落实等重点工作督办,健全考核机制,细化年度任务,推动工作落实。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