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兴发秘诀”

(发布时间:2020-06-01)

联合调研组


  一个濒临长江母亲河而又高度依赖资源的县级国有磷化工企业,如何能在长江大保护的严要求下,在生态环保大督查的高标准下茁壮成长,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宜昌兴发集团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为探寻兴发集团的发展成效和经验,我们组织力量赴宜昌兴发集团进行了调研。
  兴发“现象”初窥
  兴发集团前身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兴山县属小黄磷厂。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拥有1家上市公司、60家子公司和31家参股联营公司,总资产377亿元,员工12525人。近年来,集团历经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最严环保督查等多重考验,经营业绩逆势增长,实现了生动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集团先后在宜昌兴山、宜都、远安、猇亭等县市区,在湖北保康、南漳、神农架等县和林区,在国内重庆、江苏、新疆、贵州、河南、内蒙古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在美国、巴西、德国、阿根廷、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区域营销平台,成为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的综合性企业集团。2018年,集团在中国石油化工企业500强中排第40位、在湖北100强企业排第19位,较2012年分别上升11位、13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447位,比上年提升3位。
  绿色十足的兴发效益。近年来,集团用三个“12亿元”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主动投入12亿元开展环境治理,拆除沿江装置22套、拆除资产价值及拆除费用12亿元,淘汰落后产能12万吨、影响当期营业收入12亿元左右。强力环保影响了眼前收益,但又催生了绿色振兴:老项目的技改升级、新项目的不断投产,使得集团综合效益不降反升。2018年,兴发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79亿元、利税17.2亿元、出口创汇5.5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6.7%、15.9%、26.0%。2019年预计销售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4.2%左右,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绿色标准的兴发担当。作为磷化工行业专利和标准的主导型企业,兴发集团发起和参与制定了气相二氧化硅国际标准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59项。加快推动行业清洁生产由“达标”向“提标”跃升,磷酸盐厂区含磷废水排放标准比国家标准严格1倍还多。以技术输出形式在全国推广黄磷清洁生产工艺,并多次向工信部和行业协会提议提高节能减排准入门槛,带领行业摘掉黄磷生产“必定高污染”的帽子。
  绿色底色的兴发定力。咬定经营主业,30年心无旁骛与“磷”为伴,化“黄磷”为“绿”磷、“金”磷,实现了从黄磷加工为主的单一磷化工向非磷化工、从无机化工向有机化工扩展转型升级,成为磷化工行业产品门类最全、品种最多的龙头企业。
  兴发“路径”揭秘
  面对保护与发展两难选择,面对国际与国内双重压力,面对技术与市场困难叠加,兴发集团是如何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
  路径之一:在项目布局上有进有退
  调研中,调研组感受最直接的是兴发集团在“退”与“进”的布局中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关停搬转,在淘汰落后污染产能上果断“退”。兴发集团坚决落实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宜昌化工产业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治污、搬迁、技改、转型、复绿”五大工程,推进沿江化工装置“清零”行动。在有机硅、草甘膦等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供不应求时,分步实施关停、拆除落后装置等措施。宜昌园区拆除了楚磷公司、港务货场、美科达农药制剂车间等装置,兴瑞热电厂烟囱拆除完成长江护绿“第一爆”,启动临江草甘膦及甘氨酸装置搬迁,减少排放30%以上。主动关停兴山古夫化工厂、神农架阳日化工厂。关闭卧佛山等盈利水电站3座、修建生态坝12座,虽年损失发电量630万度,但却实现全流域生态给水。
  另一方面又大干快上,在绿色环保项目上快速“进”。在环保项目上,投资10.7亿元对全部环保装置进行提档升级、扩容改造,将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实际需求的1.5倍,确保任何情况下污水不入江。投资1.6亿元实施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水电保护性开发得到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专家高度肯定并向世界推介,被授予全国首个“国际小水电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完成了白沙河、刘草坡化工厂环保综合治理,建成世界一流的花园式食品磷酸盐工厂。提标整治视觉和嗅觉污染,厂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彻底改变了过去化工企业“长管子、大罐子、冒烟子、呛鼻子”的落后形象。对宜昌园区沿江腾退的900米岸线、800亩土地,按照绿色生态廊道标准覆绿,建设集生态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公园。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争创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6个矿点被评为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个矿点被评为国家和谐型矿山首批试点单位,综合整治矿山低效土地及因灾害损毁土地2万亩,为当地村民提供高产稳产的耕地园地。紧盯市场、抢抓机遇,迅速捕捉、实施了一批高技术、高效益、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新项目:投资21.5亿元,建成3万吨/年电子级磷酸等10个项目。目前正在建设有机硅技术改造等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值55亿元,利税18亿元。新项目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支撑。
  路径之二:在循环利用上“聚点成链”
  兴发集团把循环利用、延链补链作为基本的成长路径,以磷矿为起点,紧扣资源综合利用主线,纵向拓展、横向延展产业链条,打造了循环对接、互补发展的矿电磷一体化、有机磷农药、硫化工、矿化肥结合、氯碱化工等十大产业链。集团也在延链、补链、强链的“魔术”中实现了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各园区利用不同产品间的共生耦合、衍生衔接关系,围绕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引进、创新生产工艺,综合利用水电热资源,力争让每一个产品的副产物都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材料,让每一克资源都转化为企业的产品和效益,最终形成环环相扣、链链生金的“兴发魔环”。全集团的369个产品中,85%以上都是利用上游或相邻工序产品或副产物作生产原料;所有生产园区都是以相邻企业或关联产业作配套。在磷矿产区,全国首创“矿电化”一体发展模式,化工生产磷矿实现全部自给、兴山园区电力自给率达50%,实现矿山全层开采,磷矿梯级开发。近两年,集团全力推动磷化工向有机硅、微电子新材料,以及矿山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了集团发展的新空间。
  兴发集团宜昌园区循环经济最为典型:离子膜烧碱的主产品烧碱用来生产草甘膦和特种磷酸盐,副产氯气成为草甘膦生产原料;草甘膦副产的氯甲烷生产有机硅,副产母液生产氯化钠,氯化钠又返回生产离子膜烧碱。有机硅副产的盐酸生产氯甲烷,氯甲烷又用来生产有机硅。通过闭合循环,不仅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和节能减排,还有效降低了仓储、物流费用,年新增效益3亿元以上,年综合能耗下降11.5%。
  目前,“四化”资源综合利用已覆盖全集团:循环化利用废水,实现工业废水重复使用、清净水回收利用和污水零排放,年节约用水800多万吨。再生化利用废热,自主研发我国第一套高传热效应的热管余热汽包工业装置,实现废热高效回收利用。减量化利用废气,黄磷尾气净化回收利用达到96%,连续7年获全国重点行业能效领跑第一名。资源化利用废渣,次磷酸钠滤渣生产饲料钙,磷泥酸渣生产柑橘专用肥,磷渣生产水泥,磷石膏生产建筑材料,每年利用固废270万吨。
  路径之三:在转型支撑上创新创造
  身居化工行业而又面临严格的生态环保要求,如何谋划绿色新项目、实现质效新增长?兴发集团给出的答案是:不断注入高新技术,开发提档升级产品,在创新创造中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集团研发的技术大多处于行业领先:电子级磷酸、硫酸、高纯五硫化二磷生产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并实现产业化;漂粉精生产技术出口俄罗斯,实现由产品出口向技术出口重大转变;草甘膦清洁生产工艺攻克行业环保重大难题,在全球最大、准入最严的农药市场巴西完成草甘膦自主登记。
  集团生产的产品大多是高质量、高效益:截至目前,公司共有电子级、医药级、食品级各类产品13个系列369个品种,拥有授权专利418项,精细产品产能超过150万吨。高端磷酸盐品质国际领先,食品级三聚磷酸钠、次磷酸钠等7个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专研电子化工新材料,成功开发电子级磷酸、硫酸等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进入中芯国际等知名企业供应链,并出口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中国芯”提供兴发支撑。近两年集团的销售收入、利润增长中,新开发产品的贡献分别占到21.3%和16.4%。8家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参加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评选并荣获表彰奖;“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磷酸及高选择性蚀刻液生产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而创新创造的关键是靠人才和科技两个“硬支撑”:
  把企业建成人才汇聚高地。集团在湖北较早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并奖励核心团队股权1.3亿多元,修建职工福利房1900多套、团购房1500多套,发放贷款利息补贴2398万元。打通技术、营销、管理、技能四条晋升通道,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汇聚兴发。近几年,集团先后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本专科毕业生480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39%,其中博士6人、硕士172人。拥有专业技术持证人员14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2人,省首席技师2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持证人员233人。聘请世界500强企业陶氏化学前营销总监担任美国公司总经理,聘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跃林、硫化工行业著名专家郭克雄担任首席科学家。
  让平台成为技术创新源头。依托雄厚的人才队伍,集团先后搭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组建了有机硅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2019年5月,宜昌市精细化工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在园区挂牌。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投入研发资金5.3亿元以上开发新工艺、新技术,重点开展磷化工、有机硅、微电子新材料、硫化工、氟化工五大领域技术研发,组织实施国家及湖北省重点科技项目30余项,研发新技术140余项。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展黑磷研发,是国内首家参与研发二维新材料黑磷及其应用技术的企业。
  兴发“秘诀”探寻
  转型是痛苦的,是什么原因让兴发集团能“忍痛”答出这道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兴发集团的“秘诀”是:把政治引领、党组织建设、思想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魂”“根”“脉”。
  把政治引领融入生产经营。兴发集团自觉、认真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把新发展理念全面、扎实地贯彻到发展绿色化工、精细化工、循环化工的方方面面,走出了一条具有兴发特色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作出重大部署。兴发集团要求全体党员和员工坚决对标党中央,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发展和保护的有机统一,统筹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把政治账、经济账、环保账、民生账一起算,推动了集团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把党建工作融入决策管理。兴发人切身体会到,“党建强,发展强。”集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高举红色旗帜、激发红色动力,坚持政治定力。集团将党委统领全局纳入公司章程,确立党委会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党委会把关定向、董事会依法决策、监事会强化监督、总经理办公会抓落实的“四位一体”决策运行机制。定期召开党委会对“三重一大” (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讨论、决策。党委班子成员与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成员交叉任职,在决策、监督、落实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党委意志。从三个环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支部强起来,全集团共设置7个党总支、39个党支部,覆盖集团各个行业和子分公司,128名基层党组织成员中91人为各单位负责人和单位副职,占比71%。让党员动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对标先进、争先创优,2019年创建党员示范岗55个、先锋团队8个、党建示范点5个。让群团跟上来,发挥工会、共青团、女工委作用,每年组织职工技能大比武,鼓励员工对公司发展建言献策,每年收到各类合理化建议3000多条。
  把思想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兴发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思想的大门打开了,转型的大门才能打开。坚持党建搭台、群团唱戏、党员示范,构建“条块结合,纵横互动”的组织动员网络,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把思想工作往实里做、往“心”里做。通过张贴标语、文艺演出、提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实质,努力入心入脑, 使绿色发展理念成为集团全体员工念念不忘的生产“经”、发展“经”,使“先划生态线,再算效益账”、“环保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生态是最有价值的投入”、“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受益”等思想观念成为广泛共识。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让企业决策、执行顺畅无阻。
  调研组成员: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章新国 杨明杏 周青松
  中共宜昌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委财经办):
  曾安华 何 迪
  宜昌兴发集团:程亚利 宋燕君 宋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