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五大行动”促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经济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25)

                                         张 静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客观选择。近年来,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各市(县)立足优势,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如武汉“两型”社会发展模式、襄阳减量化增长模式、荆门城市转型发展模式、潜江优势农产品发展模式、陕南区域品牌培育模式、河南南阳特色资源开发模式等。应进一步加强合作,统筹实施“五大行动”,协同建立更具韧性的循环经济体系,在循环经济韧性发展、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更大作为。
  一、推进“顶层设计+政府层面合作”,实施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行动
  建立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鄂陕豫三省可在省级层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编制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分领域、分行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指南。可由襄阳市发起成立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经济发展联席会,加强沿线市(县)循环产业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共享。总结提炼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典型经验、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途径,采取组织现场推广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发挥各级党校、高校院所力量,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推广。
  建立协同推进重点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再生资源、工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一批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重大示范工程。探索在汉江流域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行“人才互认互通”政策,试行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共享机制;推动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再生资源数据目录体系;积极探索沿线企业证照“一网通办”试点,提升交互投资便捷性。
  二、推进“试点引领+设施共建共享”,实施循环经济示范推广行动
  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行动。充分发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集聚区)等政策优势,实施循环经济发展引领计划,开展循环经济创新实验区建设。发挥襄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襄阳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品牌效应,实施一批区域产业合作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升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关联度。
  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探索设立汉江生态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共同争取国家循环产业重大政策支持,协同布局一批研究方向密切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循环产业基地孵化器、循环产业链数据中心与交易平台、再制造展示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区域性大宗产业废弃物信息交易平台。建设城市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理基地,完善统一收运体系,对废弃物进行集中资源化回收和规范化处理。
  三、推进“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打造”,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行动
  推动龙头企业跨区域布局。支持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资源消耗低的行业领军企业。鼓励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深层次的产业合作机制、跨区域兼并重组、建立总部—基地等多种方式优化跨区域生产力布局和配套服务。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探索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进行联合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协同构建以清洁生产为特点的企业内部自循环、以上下游协调配套为特点的园区中循环、以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为特点的社会大循环。
  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支持武汉、荆门格林美公司打造汉江流域“回收—拆解—粗加工—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及贸易一体化”、上中下游企业相互衔接配套的完整循环产业链。依托汉江汽车产业走廊产生的废旧资源,发展壮大“再生铅(铝、钢铁、塑料等)回收—综合利用—深加工”产业链。支持格林美与东风等合作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绿色供应价值链与循环利用体系。依托江汉平原、南襄盆地和汉中盆地,推广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等循环农业模式,建设种、养、加、游等深度融合的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链。
  四、推进“技术支撑+区域集成创新”,实施循环经济创新试验区建设行动
  探索区域循环发展集成创新模式。统筹实施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行动。联合发布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产业场景机会清单,吸引市场化机构参与两地新基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共建数字经济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基地。联合开展循环发展重大共性或瓶颈式技术装备研发。共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循环发展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人才、基金、孵化载体等要素的有效集聚。探索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园区合作联盟,实施沿江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实现汉江流域循环产业有效对接和有序转移。
  多措并举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探索“北京对口协作+汉江上游成果转化”“武汉总部研发+汉江沿线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创新成果在沿线园区产业化。推广十堰、襄阳等市托管“飞地”和离岸孵化等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以襄阳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荆门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创新型产业集群等试点为引领,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过程,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利用创新产业走廊。
  五、推进“互联网+绿色回收体系建设”,实施循环经济供应链重构行动
  探索跨区域“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在承载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建立完备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探索智慧城市再生资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产品运营商模式。选择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回收行业开展目标回收制和企业回收联盟试点,探索产品分享、服务分享、信息分享试点。加快形成“村级回收+乡镇转运+县域分拣加工+再生资源基地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探索再生资源回收线上线下融合交易模式。鼓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管理公共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推动现有骨干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支持在线定价、微店等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推广“社区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称重返现”模式。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能力。统一发布价格交易指数,提高废品回收和稳定供给能力,增强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定价权。给予互联网废品回收平台免税等普惠政策。■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