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共抓长江大保护(三篇)· 长江大保护的荆州答卷

(发布时间:2021-05-21)

              本刊记者 凡 夫 曾洁玲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在荆州港码头乘船考察荆江时指出,“我们搞的开发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重大,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强调“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时光已过去整整三年,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如今,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径流里程最长的城市,在长江大保护中肩负特殊使命的荆州,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
  行走在长江边,碧波荡漾,飞鸟群翔,芳草萋萋,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穿行于荆州大街小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奋力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等标语不时映入眼帘,长江大保护的意识已深入人心。
  三年前,荆江边零散分布着脏乱差的棚户区,沿岸林立着大小码头,江里采砂船、捕鱼船穿梭横行。
  三年现巨变,背后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牢记嘱托、坚强领导,是荆州市委、市政府的矢志不移、担当作为,是荆州人民的自觉行动、砥砺奋进。
牢记嘱托,勇担长江大保护重任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保护长江,就是保护家园,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生命线。
  保护长江,荆州责无旁贷!
  荆州拥有长江径流里程483公里,下辖8个县市区全部依江而建。与长江的特殊关系,决定了荆州的发展与长江紧密相关,也决定了荆州在长江大保护中的特殊职责与使命。
  长久以来,荆州得长江之利,这里南船北马、通江达海、商贾云集。荆州人以江为生,居住在江边,经商在堤上,工厂沿江而布,码头靠江而建。
  因无序开发、过度开发,长江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一些商人占堤为市,随意搭棚建房,人货混杂,形成棚户区;非法码头随意侵占长江岸线,乱象丛生;一些沿江企业违法排污,饮用水水源地受到污染;非法采砂船无序乱采,给长江生态、长江堤防和航道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白鳍豚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2007年《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同样的命运也有可能落到“微笑天使”江豚身上,为抢救性保护江豚,有关部门不得不对其实行迁地保护。
  决不能再破坏环境!决不能再污染长江!
  痛定思痛,湖北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一切做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发展,一方面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决战污染,强力修复生态;一方面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提高经济发展“含新量”“含绿量”。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荆州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勇担长江大保护使命,做足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奋力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
铁腕治污,打响长江大保护攻坚战
  长江大保护是一个全局全域的工作,既涉及到水,也涉及到岸线、土壤;既涉及到江河湖泊,也涉及到湿地山林;既涉及到自然,也涉及到产业及城市,必须综合施策、全面治理。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解“化工围江”——
  因为靠近长江,环境容量大,“化工围江”曾是普遍现象。荆州一江两岸的8个县市区,都至少有1家大型化工企业。化工产业一度成为荆州支柱产业。
  2018年6月,荆州市成立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指挥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沿江化工企业实行关改搬转。调整沿江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沿江不再布局重污染项目和产业,所有工业项目全部进园区,工业园区污染排放集中处理,污染排放物实行总量控制。如今,荆州已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61家,占全部计划的80%。
  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绝不让污水再流入长江——
  3年,全市累计投入21.24亿元,新建、改造污水管网697.73公里,保障中心城区、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应收尽收。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完成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投资51.5亿元的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城区水系连通和雨污分流,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由一级B升级为一级A标准。新建、改建10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通过省级验收。荆州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原始粗放的农业发展也曾带来严重污染。为此,荆州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3年来,荆州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削减6.37%、12.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在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专项战役考核中综合评分稳居前列。
  制定法规制度,依法治江——
  3年来,荆州颁布实施全省首个“一湖一法”《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和《荆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长江中游荆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扎实推进河湖库长制,聘用“民间河湖长”。探索建立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每天全市572名长江岸线管理员巡查一江两岸。对483公里长江干流、93公里长江故道、2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提前执行10年全面禁捕制度。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荆州始终保持依法治江高压态势,重拳打击各类破坏环境行为。仅沙市区今年以来对存在超标排污、固体废物管理不规范、违反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等情况的11家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行政处罚127.5万元,关闭散乱污企业10家,停产15家,完善污染防治设施6家。
  经过铁腕推进、综合施治,长江干流荆州段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由78.6%提升到92.9%,四湖总干渠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这一个个举措、一组组数据,浸透汗水,彰显决心,记录的是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
修复生态,重现人水和谐“梦里水乡”
  荆江全段无采区,可这里砂石资源丰富,品质好,非法偷采者在暴利驱使下,昼伏夜出,屡禁不止,江砂资源被大量偷采。
  荆州依法重拳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强力整治沿江非法码头,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优化沿江排污口布局。全市关停拆除长江干线340处非法砂石码头,腾退岸线55公里,全面杜绝了长江水域盗采砂行为。
  湖北是“千湖之省”,荆州则是“百湖之市”。荆州境内有湖北最大湖泊洪湖、第三大湖泊长湖。对于荆州来说,保护湖泊和湿地,就是保护长江。
  3年来,荆州持续实施四湖流域综合整治、荆南四河疏通工程、荆江航道整治。大力推进河湖连通和水生态修复项目,洪湖东分块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四湖流域水生态治理修复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库。全市新增各类湿地面积118.5万亩,湿地保护率由40.46%提高到46.39%;完成退田还湖22万亩,松滋洈水、荆州环古城、公安崇湖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检查验收。
  保护湖泊湿地,使得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显著,麋鹿种群数量由550头增至1100头,江豚保护区监测到的种群数量由70头增至100余头。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林地、草地、芦苇、沼泽和灌木和谐共生,成为麋鹿、天鹅、白鹭、黑鹳、猴面鹰、中华鲟、娃娃鱼等珍稀保护动物的快乐天堂。
  绿满荆州,涵养水源。3年来,荆州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共完成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5.95%提高到36.69%。中心城区拆房植绿、拆墙透绿,新建口袋公园,人均公园面积从10.77平方米上升至12.44平方米。荆州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绿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禁渔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2018年以来,荆州市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实施“禁捕令”;2020年7月1日,启动长江荆州段十年禁渔工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曾是洪湖渔民的生活主线,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洪湖18.9万亩的围网全部拆除,1206户、4351名渔民全部离船,上岸安家,转产就业。
  动真格的行动,让山在变绿,水在变清,城在变美,重现人水和谐的“梦里水乡”。
转型发展,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保护母亲河,需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保护与开发,如何把握两者关系?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期间,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江大保护的问题。
  3年来,荆州把生态作为前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一方面做减法,减得果断,减得彻底。坚决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3年来,仅荆州区累计淘汰印染行业落后产能2000万米、钢铁行业落后产能127.35万吨、造纸行业落后产能4.5万吨、建材行业落后产能20万卷。沙市区严控长江干流1公里内污染项目,关改搬转化工企业11家,关停转迁禁养区和非禁养区环保不达标畜禽养殖场182家,形成了污染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约束机制。
  一方面做加法,增加低碳环保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荆州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精心谋划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类长江经济带项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荆州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各县市区工业园申报绿色循环产业园。
  如今,荆州高新区获批为全国第三家、湖北首家以现代农业为主的国家级高新区。荆州开发区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162家增加到45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9.93%提高到2020年的14.18%。
  依托荆州厚重的历史文化,荆州纪南文旅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引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12个,总投资超500亿元。
  采访中,记者看到投资16.58亿元的“洋码头”文创园正在建设,一栋栋老建筑“整旧如旧”,它们将变身为一个个文创展览馆。“活力28”、打包厂等历史建筑经过改造,更加彰显荆州沙市独特的码头文化和商埠文化。
  另一边,荆州方特园、园博园等文旅特色项目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旅游市场火爆。
  今年荆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全面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继续抓好长江岸线整治修复,毫不放松抓好长江“十年禁渔”……
  同时,提出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进数字产业化,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这一项项重点工作部署,标记着荆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不舍追求。
  这更是荆州对保护母亲河长江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