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共建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

(发布时间:2021-12-31)

姚 莉

  2021年9月10日,在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经协商一致,决定在通城、平江、修水三县全域共同建设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并通过了《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框架协议》。通城县、平江县、修水县地处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连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大南昌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在“通平修”区域探索建设长江中游三省合作绿色发展先行区,是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共同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与突破口,对于以“小圈”撬动“大圈”,以点带面、先行引领,加快促进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国家区域战略调整为“通平修”合作发展提供新契机。近年来,国家区域战略正走向合作发展、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制定为区域合作营造了良好环境。国务院《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湘鄂赣三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抢抓合作发展机遇提供了重要指引。
  二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通平修”合作发展创造新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下,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已成为国家转型发展新模式。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作为中部重要生态屏障、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通平修”地区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上具有天然优势,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推进新时代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三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通平修”合作发展释放新红利。“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平修”三县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脱贫后仍享受5年的过渡期扶持政策。过渡期内,国家将保持“摘帽”贫困县原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其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国家对于“摘帽”贫困县的一系列政策支持释放出巨大发展红利,给“通平修”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通平修”三县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投资、消费等传统增长动力的作用逐渐下降,传统产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产能过剩、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是“通平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挑战。
  二是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目前“通平修”三县的基础设施连通性仍不高,公路交通缺乏衔接,路网、物流、客运不畅,尤其是高速铁路的欠缺严重制约着三县的快速联通及大宗货物的转运。基础设施不完善使三地既无法享受周边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也大大削减了对周边地区的吸附能力。
  三是生态环保要求提升。中三角地区存在多处跨省河流湖泊,但湘鄂赣三省的生态环保联保联治能力仍然不足,尚未形成一体化治理体系。《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中提出相关县市将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对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快共建“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思考
  一是构筑生态屏障,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构建“一心、一屏、三带”的区域生态保护体系。以幕阜山为主体,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以药姑山、福寿山、连云山、五梅山等组成的大型山脉、丘陵及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环状外围生态屏障;以隽水河、汨罗江、修河为主体,串联沿河的丘陵、农田、防护绿带。加快生态环保一体化进程,推动先行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协同解决区域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构筑中部生态屏障,建设幕阜山生态功能区,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是建设区域枢纽,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实现区域互联互通为主要目标,加快“通平修”三地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商贸市场建设,完善商贸市场服务体系,促进商贸市场发展转型升级,共同构建“通平修”地区“大市场、大流通、大电商”的新格局。一是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对三县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旅游公路、重要客运枢纽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以幕阜山为中心的串联成片、互联互通的湘鄂赣大循环交通网络,打造“通平修”三县“一小时经济圈”。二是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合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共同做大物流市场,充分利用油茶、茶叶、中草药等优势特色产品,积极推动与国内物流龙头企业合作建设绿色农产品市场物流园、中药养生园和茶文化城的物流基地。
  三是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一是实施五大产业集群“联链强链”。可围绕三县云母材料、电子信息、涂附磨具、食品饮品、矿产建材五大相似产业,统一开展产业对接,构建产业合作平台,引导差异化布局,鼓励建设上下游链接互补工程,提高产业集群规模与竞争力。二是加强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产业合作。发掘黄龙山等优势资源,共同开发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医养健康产业。完善环区域旅游公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成景点三县串联、运营一体化的经典旅游线路。扩大区域文旅产业联盟作用,联合打造文化旅游共同体。开放用好三县商贸市场,高标准建设进出口商品基地和专业市场,轮流常态化举行商品展销会、进出口商品博览会。三是大力发展差异化特色优势产业。发挥三县各自资源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依托中医药、宁红茶、机床与零部件、能源等特色产业,联合招商、优势互补,促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四是加快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通平修”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四是组团联轴发展,推进城乡协调一体化。按照“点轴联动,轴线开发”的总体思路,依托先行区中心县城和主要的交通干线,开展以生态绿色、智慧化为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强化三县县城核心带动能力,促进中心城市与小城镇、集镇协调发展,构建“三核三轴多节点”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打造“通平修”“三核”中心城区,形成三县中心城区共同生长态势;同步培育“三轴”城镇带,形成城镇“多节点”功能组团的共同发展态势;拓展城区空间,扩大对三省交界区域“口子镇”的经济吸引力和产业集聚力,促进组团发展、联合做大。协同推进三县城乡建设,不断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五是优化区域环境,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积极拓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种类,增加优质服务供给,缩小区域间差异,加快推进三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同城化。推进三县政务服务标准流程统一,分批推出跨省通办事项清单、一网通办,推广“异地受理、内部流转、属地办理、限时反馈”的办理模式。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一体化共享,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