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互联网时代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吕晓华

(发布时间:2017-02-03)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表达意见观点的重要载体,成为我们党走群众路线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新形势,坚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一、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是时代要求、执政之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我们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紧迫性、时代性。

  (一)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网民总体数量之大,触网用网程度之深、碰撞聚合的能量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领域。网络已经成为人民大众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忽视广大网民,就有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重视网民、服务网民、联系网民,充分利用互联网联系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是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随着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日趋交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不断发展变化,对我们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文章每天阅读量超过30亿次,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我们要善于运用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把走好群众路线延伸至网络空间,认真研究和把握网络时代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主动适应社会治理形势变化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三)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是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迫切需要。网络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党的群众路线只有与现代网络技术有机融合,才能发挥“传统+科技”的最大优势。我们要善于通过政务微博、网络论坛、网上留言板、书记市长信箱等,突破层级限制,有效聚合民意,及时受理和解决民生热点难题;通过网民留言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改进工作;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在线服务等,突破时空限制,精简办事流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四)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是掌握网络话语权主动权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的主动权”。当前,利用网络炒作热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的事情时有发生,扰乱人们思想,破坏社会安定。我们必须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最大限度地发出理性、客观、真实的声音,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二、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要遵循规律、把握特征

  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环境瞬息万变,只有主动加强对互联网的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才能有力有效顺应新趋势、把握新规律、应对新挑战。

  (一)把握互联网自由、开放和共享的特征。互联网是一个四通八达、没有边界、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体现的是自由开放的理念。可以说,“人人手握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我们必须把握互联网开放、平等、共享的特点,丰富信息传播途径,善于借助互联网,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提高社会舆情掌控能力。

  (二)把握互联网平等、虚拟和放大的特征。互联网上人人平等、网络信息的即时性和超文本链接特质,使得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都能在极短时间内传遍互联网所能够延伸到的角落。同时,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个人的重要身份识别信息被掩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约束力大为弱化,海量信息即时发布,热门话题瞬间抛出,热点事件转眼即涌,虚拟走向现实,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互联网所特有的平等、虚拟和放大的特征,对党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一方面,要完善互联网治理法律体系,规范社会舆情表达形式;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互联网舆情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恶意谣言,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

  (三)把握互联网持续、交互和快捷的特征。互联网具有双向或多向交互性传播特质,打破了信息准入的限制,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和评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人们在海量信息面前不再被动接受主流媒体的灌输,这加大了党和政府引导社会舆情的难度。对于这一新的舆情传播形式,我们要认真研究,正确引导,主动应对,使互联网信息传播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三、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要抓住机遇、明确目标

  互联网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把互联网作为密切沟通联系群众的重要通道。人们借助网络这个“互联互通、自由表达、平等对话”的载体发表言论、交流观点,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对此,我们要正确看待,科学应用,把互联网作为密切沟通联系群众的重要通道。把互联网运用好了,可以极大拓展了解民情、体察民意的渠道,使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加直接有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改善民生。

  (二)把互联网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打造便民服务新平台。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发布涉及“衣食住行医教保业”等方面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依政策而行。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的服务,整合各地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打造网上“政务超市”,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

  (三)把互联网作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可以极大地激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充分满足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心理需求,使群众对自己关注的问题随时提出看法和意见。我们要把互联网作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纳良策,科学决策。

  (四)把互联网作为科学引导网络舆情的重要阵地。正视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针对网络舆论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要主动传播正能量,发动广大网民,积极寻找现实生活、自己身边的真善美,主动上网传播,形成“善行上网”的局面。善于利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内容采写和标题制作,运用鲜活生动的“网言网语”把大政方针政策表达出来,增强网上信息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的有效性,让广大网民愿意看,看了信,信了服。要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错误言论,组织理论专家、网络媒介力量,主动出击,正面交锋,在斗争中引导网民明辨是非,廓清模糊认识,始终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

  四、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要转变观念、增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成为学网、懂网、用网、管网的“行家里手”。

  (一)努力成为学网的好手。互联网是智慧的宝库,不仅提供了更加开放的表达空间,而且可以利用网上群众智慧解决问题、造福社会。只有热情拥抱互联网,才能让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患上了“网络恐惧症”,遇事怕上网,应对慢半拍,把互联网看成“洪水猛兽”。走好网络群众路线,首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把学网作为一门必修课,主动学网、经常上网,学会通过网络知民情懂民意,更好地引导舆论、服务群众。

  (二)努力成为懂网的能手。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环境瞬息万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主动加强对互联网的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处理群众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必须把“懂网”作为一项基本功,科学认识网民的思想水平、表达形式和参与习惯,准确把握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及时掌握网上民意和网络舆论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应对有方、措施有力。

  (三)努力成为用网的高手。学网与懂网的落脚点在于用网。领导干部要主动用网,不做网络“菜鸟”,争做网络“达人”。要善于利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形式,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凝聚社会共识。要学会用“网言网语”与网民平等地沟通交流,学会用网络技巧处理问题,正确引导和掌控网上舆论走向。要善于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把传统媒体优势拓展、延伸到新兴媒体,促进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互相促进。

  (四)努力成为管网的强手。我们既要会用互联网,也要善管互联网,不能让网络成为迎合庸俗和低级趣味、模糊是非善恶美丑、纵容违法犯罪的“黑色地带”和“避风场所”。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主动发声、正面回应,及时清理网络谣言和各类有害信息,理直气壮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要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

  五、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要着眼长远、健全机制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既需要党员干部深入网络空间、联系广大网民、解决网民诉求,也需要完善工作机制,为发挥网络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舆情研判,主动设置议题,坚持第一时间发声,主动亮明态度,及时发出权威声音,切实回应网民关切。对非理性心态主动应对、及时疏导;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快速反应、防患于未然;对突发事件的引导,做到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开放有序、管理有效;对少数造谣滋事、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网络斗争。

  (二)建立健全网民利益诉求回应机制。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搭建好党群联系密切、互动交流顺畅、群众有序参与的制度化平台。要坚持网上问政、网下发力,进一步完善网上舆情发现、研判、处置、回应机制,使群众的利益关切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对网民利益诉求及时办理回复,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进行细化分类、归档整理,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三)建立健全网络群众工作监督机制。要不断完善网络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网络实名举报制度、网络信访制度、限期办结回复制度等,健全网络懒政、网上责任事故问责制,确保网民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着落。同时,对借网络监督之名,行诬告陷害、敲诈勒索之实的,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完善网络问政理政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激励和惩罚办法,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促使网上群众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四)建立健全网络阵地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网信、宣传、公安、文体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的网上群众工作体系。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志愿者队伍,着力培养一批互联网骨干力量,建设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手机等新媒体平台,把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切实加强对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和建设,牢牢掌握网上信息传播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

  (作者系中共荆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