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发扬优良传统 缔造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2-08-01)

刘堂军

  近年来,红安县抢抓国家住建部定点帮扶机遇,深刻领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村级共同缔造试点,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出台共同缔造升级版文件,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全县群众投工投劳36万余天次,累计募集社会资金2.3亿元,打造共同缔造重点村9个、示范村20个、实践村160个,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积极先行先试,推进办点示范
  七里坪镇柏林寺村曾是我县重点贫困村。在住建部领导重视关怀下,通过近五年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实践,实现从“落后贫穷小山村”到“幸福美好明星村”蝶变,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示范村”,探索了低投入、见成效、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在全国第二期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培训班上观摩交流。
  规划共谋聚民意。针对村庄建设无序的实际,在中规院技术指导下,聚焦村庄规划编制,组织包括中规院人员、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等在内的规划团队,发动群众建言献策,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120多条,坚持“多共谋、慢出图”,成功编制《柏林寺村村庄规划与策划》等五个规划方案,推动政府部门由“决策者”向“辅导员”转变,规划师从“专家”向“参谋”转变,村民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乡村共建聚民力。坚持“支部发动、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积极开展村庄共建。改革传统的招标发包建设方式,对于房前屋后绿化美化等简易项目,由村民自行投工投劳完成;对于村内道路、池塘驳岸、公厕建设等小微项目,由村民理事会组织本村半专业施工队伍在有关技术指导下实施,村民象征性按劳计酬参与共建,既有效激发村组和村民两方面积极性,又节约建设成本。如通过群众投工投劳和简易程序,原本60多万元的文体活动广场最终节约资金37万元,最大限度实现“花小钱办实事”“自己的事自己办”。
  多方共管聚民智。在中心塆设立5个党小组,推选15名政治素质高、有奉献精神的党员为中心户,构建村“党支部+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组织体系。在塆组成立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卫生理事会、村组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铜锣联防队,制订村规民约,“五会一队”分工协作,群众有了新身份,参与共管环境卫生、共管资金安全、共管施工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
  效果共评听民声。乡村建设好不好,群众来评判,群众说了算!如制定环境卫生评比办法,组织中小学生和理事会成员开展“小手拉大手”打分评比,事后张榜公布结果,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每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涵养良好社会风气。
  成果共享惠民生。整合资金投入880万元,募集社会资金48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先后免费拆除危旧房和猪圈牛栏337间,新建公共厕所16座、文体活动广场6个、“四好公路”4.3公里,改造当家塘18口,建成贯通全村的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关注“一老一小”,建设老年人爱心食堂,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利用闲置房屋改建“四点半”学校,打造留守儿童“第二课堂”,解除了在外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组建村级合作社,成立贸易公司,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村集体经济由零起步突破30万元,人均收入增长了1.5倍。一幅幅绿树成荫、流水淙淙、草长莺飞的美好画卷在农村大地徐徐展开。
  二、服务乡村振兴,推进扩面提质
  积极适应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将共同缔造试点示范由20个村扩大到整县推进,由乡村建设拓展到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推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治理效能“三个升级”,打造共同缔造2.0版。
  加快产业发展升级。发挥群众在产业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县成立各类农业产业合作社1177家,注册家庭农场591家。在治理撂荒地奖补政策激励下,乡村的田野忙碌起来了,田地里知名的、不知名的作物也多了起来。发展以红苕为主导的“1+5”特色产业72万亩,发展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鼓励群众在产业链分工中增加收入,全产业链带动6万余农户增收。按照“示范片区+重点村庄+分类引导”的模式,加快推进农特产业推动型、农旅融合发展型、红色旅游带动型、企业投资拉动型四类村庄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推动城乡建设升级。结合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以生态文明、森林城市、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五城同创”为导向,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今年以来新增志愿者1.9万人,新建口袋公园36个,新增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停车位4924个,着力打造城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群众参与感、获得感显著增强。深化流域综合治理,开展红安倒水河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确保一河清水汇长江。利用闲置房屋因地制宜建设217个“红星之家”,配套快递物流、无线网络、自强超市、签约医生等便民服务,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促进治理效能升级。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试点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省级试点建设。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深化组织设置、队员管理、村民自治、文明创建和公共服务“五进塆组”,依托“五会一队”,全面开展党建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文明兴村“四村联创”,建立农村、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两新组织五方联动城乡党建“红色联盟”,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走好群众路线,推进重心下移
  红安县发扬“党有号召、民有所应”的优良传统,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政策、资源、服务“三个下沉”:
  推动政策下沉。县级层面出台扶持政策,县财政连续三年整合1亿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特色种植业。设立1400万元共同缔造专项资金,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树立“先动手不空手”“想干事的给支持,干得好的给得多”的导向,对想干、愿干、干得好的村予以倾斜,引导基层和群众干中求助、实干争先。
  推动资源下沉。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大事,加大重要资源向基层倾斜。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内容,实施“12个一”的提升工程,即配套一条旅游道路、一个生态停车场、一套标识系统、一套旅游设施体系、一套主题装备雕塑、一个展陈场馆、一处文化传习场所、一家旅游商店、一家主题餐饮、一家精品民宿、一处旅游景区点、一处特色农业基地,提升乡村振兴配套水平。
  推动服务下沉。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整合资金3000万元,实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站全覆盖。持续做优营商环境“铜锣护航12345”品牌,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基层事基层办”,搭建县乡村三级联通、远程管理、实时监控审批“云平台”,将人社、卫健、民政等271个事项下沉乡(镇)办理,60个事项下沉村(社区)办理,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综治信访等重点民生事项统一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窗通办”,着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中共红安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