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东湖文苑

东湖文苑

红安三记

(发布时间:2017-02-03)

李广彦

    全国冠以各种名县名乡者不知凡几,有名副其实的,也有夸大其词的,但“将军县”——湖北红安县不仅因走出两百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而翘楚天下,还诞生了董必武和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可谓举世无双。

  “将军县”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鲜血染红的,是革命刀枪拼杀出来的。黄麻起义的烽火映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里走出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为中国革命胜利牺牲了14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其中登记在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2552名!

  走进这片红色的土地,寻找红色的印记,那段峥嵘岁月,仿佛就在昨天。

  红军街

  大别山麓,鄂豫交界,县城北去23公里,便是将军县的心脏七里坪镇。

  聚焦七里坪,焦点是镇上一条古街。古街石板铺道,容一马车通过,没有七拐八弯,“一根筋”似地延伸六百多米,一条街扩散出一个集镇,成为重要农副产品来源地,明清两代称之为“小汉口”,有“拖不完的七里坪”一说。古街一直传递着商业信息,直到上世纪黄麻起义爆发,老街才以鲜红的品格和勇敢的气概扬名于世。

  老街名曰长胜街。穿过街头牌楼,便见青砖、黛瓦、飞檐、马头墙,还有木雕窗户、木板门扉和采光集雨的天井,徽鄂兼容的建筑风格。这里既非杭州宋街那么熙攘繁华,也非湘西凤凰古楼那般神秘幽凉;既无绍兴古巷的阿Q气息,也无周庄江南水乡的悠闲;更没有汉正街的市侩,上海里弄的粉脂。长胜街仿佛能发声、能发光,能听到马踏石板的蹄声和红军出发的号声;能看见战旗曼舞的红彩和火星闪耀的长龙,能听见历史车轮声音,看见军史风云画卷,这声音是反抗的呐喊,这光芒是火种的爆燃!

  当年长胜街成立有工会组织纠察队,有惩治土豪劣绅的法庭,如今沿街可见“列宁市经济公社”“鄂豫皖中西药局”“苏维埃银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邮政旧址”“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劳工委员会”等醒目牌匾,仍保持着苏维埃时期军政机关原貌,每处革命遗迹都见证着岁月沧桑。谁想到,在中国土地革命时期,一个小山村,农协会、农民自卫队如雨后春笋,打土豪、惩恶霸等革命活动如火如荼;一条窄窄的老街,徐向前、郑位三、戴克敏、曹学楷、吴焕先等共产党人在这里组织工农闹革命,组建中国工农红军,老街焕发青春,成为中共鄂豫皖边特委革命大本营,成为中国革命中心之一,连同“列宁市”的诞生,一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来老街的人,多景仰圣地而至,有工人、农民、学生、干部、解放军、知识分子,各行各业,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者们便是其一。这些水利人担当引汉江水泽惠革命老区的重任,当年共产党人播火种,如今又为老区送清泉,都是为老百姓过上好生活。“尧天舜日事经过,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 ”这是黄麻起义领导人潘忠汝的自勉诗,起义中他冲锋在前,与敌血战,往返六次杀进城门,不幸腹部中弹后,用手托着流出的肠子继续指挥战斗,直到壮烈牺牲,年仅21岁……沿着前辈走过的路,水利建设者们心头一路沉甸,使命感愈加迫切。

  漫步老街,如穿时光隧洞,出街又是另一番天地——楼房高耸,汽车飞驰,街头几个妇女围坐逗着童车上的孩子欢笑……回望长胜街,它像是身经百战荣归故里的老红军,看着幸福的江山,一副刚毅而慈祥的面孔,为豪迈的人生而骄傲。2010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视察长胜街,全面肯定黄麻起义和红四方面军的历史功绩。如今这里是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墙头“红色旅游火炬传递火种接力点”的字迹向人们昭示,长胜街的未来仍是“薪火相传,再创辉煌”的红军街!

  红军墓

  1927年是中国历史“红”与“黑”彻底决裂之年,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孙中山领导的国共合作,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血海中奋起的共产党人挥戈战斗,起义风起云涌。黄安(今红安)、麻城的3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于 11月13日围攻黄安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的第一枪,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从此这里山河血染,处处忠骨。

  从红安县城出发,沿109省道前行25公里,是七里坪镇八一村桂花岭。群山起伏,青松叠翠,一座巨大牌坊在蓝天映衬下巍丽壮观,“红四方面军旗帜”主体纪念墙上,三面刻有党徽的旗帜映耀半山,这是2014年红安县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抢救保护零散烈士墓和烈士纪念设施指示而新建的“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已建墓地80余亩,内有1481座烈士墓,分别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红安籍烈士,其中红军烈士1130位。位于墓区第一排的有参加过“五四”运动,最早接受“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戴雪舫烈士,以及他的儿子、“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戴克敏烈士;有红安第一个党组织创建人王鉴烈士,以及他的妻子夏国倪烈士。烈士中既有余天云、孙玉清等高级将领,也有农民、工人、教师,以及卖油条、做豆腐、剃头等手工业者,他们中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夫妻、有的是母女、有的是兄弟、有的是姑嫂,遍及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共产党,参加红军。墓碑上镌刻着烈士事迹,有被枪毙的,有被捆石沉河淹死的,有被绑身让马拖死的,有被大刀砍头的,但更多的是牺牲在战场上。敌人血腥残暴,罪恶难罄。墓地就像一部悲壮史诗书,展示波澜壮阔的武装斗争史画,再现当年苏区人民前仆后继的斗争场景。

  墓区上方是英雄广场,由英雄门、功勋柱、无名烈士墓和碑文组成,英雄门正上方镶嵌着铜质红星解放勋章,六座功勋荣誉柱上有象征胜利的铜质花环。远眺对面四座青山像五角星一样依次排列,指向西天,让人缅怀牺牲在河西走廊的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等西路军将士。八路军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烈士,牺牲在抗日前线,如今魂归故里,墓地离他家仅相距两公里。牺牲于济南战役的王吉文、徐海珊,都是师级指战员,他们在共和国黎明前倒下。红安儿女不怕牺牲的铁血精神代代相传,100多位红安籍战士牺牲在抗美援朝前线,红军精神让美帝国主义侵略者闻风丧胆。一批批将士倒下,他们没能走过后代为他们修建的“英雄门”,但他们的英名永载共和国史册!

  红军饭

  长胜街有个“苕”字旗幌,不时在风中飘荡。

  苕是湖北对红薯的特称,这种学名番薯的粮食作物,生长能力极强,多为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红安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红苕生长,红安的苕形状各异,不拘一格,或像葫芦,或像火炬,有的甚至“歪瓜劣枣”一点也不规则,透着反抗精神。

  七里坪人喜用“红军”“红将”“红帅”为饭店餐厅设名。烤红苕是客人必尝的特色食品。苕有美容功效,女士争相食之,一盘不够又上一盘。我本不喜甜食,也抓来一苕品尝,温度略烫手但挺暖和,剥去暗红色皮衣,是灰白色皮层,裹着金黄色苕身,可边剥边吃,也可剥开一个口子,再用筷子剜着吃,皮薄肉红,内质独特,滑软粘香,席间赞不绝口。

  红苕生吃甜而脆,红军行军或打伏击时,怀揣一个苕,充当一天口粮。营地露宿炭火烤着吃,为身体补充必要的营养和热量。苕也可水煮吃,或煮熟晒干收藏,冬季煮稀饭。民间有“吃苕长大的”一说,意指某人家庭贫困或力气大,可以说,红苕是红军的基本口粮,也是保命粮,它是艰苦的符号,是力量的别称。

  作为公认的健康食品,红苕已从果腹的粗粮摇身变为餐桌上的佳肴,我曾油炸苕片给孩子当点心吃。过去,红苕养育了红安人,解决了红军粮草,如今,红苕成了富民产业。七里坪等12个乡镇被划入“红安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正宗红安苕” 俏销市场。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唱出红军时期的困难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安县出产的大米蒸出来粒粒晶莹,香气怡人。蒸饭从淘米到泡米,从米水比例到蒸煮火候,每道工序都有讲究,或加醋或加油,变着法儿把米蒸香。七里坪的米饭粒粒饱满,光灿鲜亮,嚼起来有筋道,开胃口,不只饱腹,还能生出些遐想。那些互不粘连看起来像子弹的米粒,仿佛隐喻红军战士生来不怕敌人的枪子,个个是硬汉,当年红军吃米饭,上阵更有劲儿。

  七里坪的米煮粥稠而不粘,稀而不水,香滑爽口。人饥饿时,一碗粥能救命,联想电影里大嫂大妈为养伤的红军喂汤煮粥的画面,便为军民鱼水深情感动。桌上马齿苋,今人瘦身的野菜,但当年红军不仅食用,还充当中药治疾去病,战士若身染肠炎、丹毒、痈疖肿毒,被虫蛇咬伤,马齿苋就是救命草。马齿苋因叶片像马齿而得名,叶色暗绿,茎红带紫,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七里坪的马齿苋肥厚鲜嫩,乡野气浓,国民党围剿封山,野菜杂草帮助红军渡难关。流油泛亮的鸭蛋,饱满香脆的花生,桌上的地方特产,让人想起部队出发百姓送行往红军战士兜里塞蛋装果的情景……

  在红安,烈士墓、烈士祠、纪念碑、纪念馆等随处可见,“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歌谣流传至今,妇孺皆咏。一桌红军饭,一份红色记忆,饭香菜香,养心润肺的是红军精神,沁脾健骨的还是红军精神!■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利厅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