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东湖文苑

东湖文苑

说“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7-12-18)

——读《习近平讲故事》心得

周年丰

  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亮点。

  我读过许多书和文章,第一次听到看到“美丽中国”一词,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时心为之一动,也存疑虑,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似乎没有提及,对“美丽中国”的说法很不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和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概括,进而形成了我们党的新理念、新思想。由于我置身于历史性、根本性、全局性大转折之中,对建设美丽中国,感同身受,加上读了《习近平讲故事》,心有所得,就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始,党就教导我们,要从政治立场和世界眼光看“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从哪里来?来自炎黄子孙,来自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生态保护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他论述最多影响最大),也来自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

  “美丽中国”有何历史渊源?

  荆楚大地的屈原不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笔下的大好山水不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说,郦道元专写中华大好河山的游记《水经注》不说……只说当今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2013年12月23日),他先后说到了:宋代苏东坡被贬海南澹洲时,写下的海南风景诗句;毛泽东同志在《答友人》中写到湖南的秀丽自然风光;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流传千古的精彩美景;沈从文在《边城》《萧萧》等作品中描写的湘西风光。会议上,谈及生态文明建设时,习近平引千古流芳的美丽篇章,正是为了从这些隽永的文字中钩沉一个记忆中的“美丽中国”,一个让我们心向往之、更需我们悉心呵护的“美丽中国”。我们从历史记忆中走来,更需从历史记忆中醒来,呼唤我们醒来的是习近平说的“乡愁”。2013年,他首先在湖北鄂州市垌山村讲“乡愁”,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乡愁”这样表述:“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独特文脉”,为城镇化指明方向,又何尝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有山有水有文脉,留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中国,也是为中华民族留住美好的记忆与光明的未来。

  201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发文“美丽中国新图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之六”,需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人民日报》报道:云南省长阮成发说,云南是“古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云南成为“生态文明的排头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洱海边察看生态保护情况,强调要留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浙江舟山新建社区村民袁其忠的家,因为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而与众不同,经营农家乐,如今年收入翻了几番;新建社区还获得“中国最美休闲村”等称号。江西一名主要领导也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版。河北塞罕坝,一棵树生一百万亩人造森林,实现了12%到80%森林覆盖率的绿色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塞罕坝精神,是塞罕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他们对绿水青山理念的坚持,更是他们对绿色发展方式的坚守。2017年8月29日《人民日报》配发评论“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号召全党全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乃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余村首讲,余村竹林如海,一位名导的电影让其全面红火起来。2017年,有关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依次推进: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要三增”的农村在全国越来越多了!

  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党,关建在人。政府,走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之路;企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公民,认同与践行绿色价值观,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真正动力。

  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讲故事》,一有“不贪一时之功”篇,说山西右玉县(又名杀虎口)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县委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干,使绿化率由当年的0.3%上升到现在的53%。当年《人民日报》发文“国风右玉”,誉右玉为美丽“塞北绿洲”。二有“把泪焦桐成雨”篇,说1962年到1964年间,河南兰考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威胁,身患肝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进行了小面积翻淤泥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焦裕禄带领群众栽种的泡桐,已成为兰考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为焦裕禄写过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词,“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寄托着对焦裕禄的敬意和缅怀。三有“谷文昌的‘潜绩’”篇,说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 “显绩”。如今的东山,绿树环抱,花田掩映,是个美丽的生态岛。

  建设美丽中国,从头越,不停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一,正是对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望。

  中国美丽,定有外溢效应。在建设人类利益、命运共同体的大前提下,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系原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本栏目编辑:段 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