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东湖文苑

东湖文苑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 ——从三个维度学习《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发布时间:2021-09-18)

王 娟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深入认识和全力做好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从历史维度来看:这部重要著作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景式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一是理念认识之变。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意识形态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战略地位的新定性、“两个巩固”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新阐释、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新论断、推进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的新要求等,有力深化了全党对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清晰阐明了“怎么看”“如何办”的问题。二是工作格局之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其置于治国理政重要位置谋篇布局,纳入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范畴压实责任,有效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三是舆论态势之变。通过全方位加强和创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大力推进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强化有害信息和网络谣言的清理整治,主流思想遭受侵蚀、网络空间乱象丛生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主流思想舆论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国际舆论格局朝着于我国有利的方向发展,国际传播战略的主动态势正在形成,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有效扩大。四是精神面貌之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法定程序被写入党章、载入宪法,在学习宣传贯彻上持续走深走心走实,为党、国家和人民提供了最正确的方向指引和最强大的思想力量,筑牢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五是治理方式之变。我们党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国家治理框架予以统筹推进,制定实施《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作出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意识形态领域治理进入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二、从现实维度来看:这部重要著作通过深入揭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和鲜明特质,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重大命题。一是彰显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应从心怀“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出发,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和最根本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到意识形态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二是彰显人民秉性。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需要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中心环节。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应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将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起来,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中精准贯彻好“做人的工作”这一根本要求。三是彰显战斗本性。意识形态工作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应大力发扬斗争精神,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坚决批驳“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坚决遏制“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等错误言行,守住守好党的思想舆论阵地。四是彰显时代特性。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应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持之以恒构筑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汇聚中国力量。五是彰显创新品性。进入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应积极顺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推进全领域、全流程、全环节改革创新,及时回应和解决时代变化、实践深化、条件演化提出的新课题,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好展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三、从未来维度来看:这部重要著作深刻阐明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正处于从正本清源转向守正创新、从立柱架梁转向纵深拓展的重要阶段,要求我们以更高站位全力推动这项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极端重要工作强起来。一是高扬科学理论之旗。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真正使之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更好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通过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引导人们真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将其作为研机析理的“显微镜”用以观察时代,作为透视本质的“放大镜”用以把握时代,作为明辨方向的“望远镜”用以引领时代。二是壮大主流舆论之势。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媒体要求,扎实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形成网上网下主流舆论强势,凝聚起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三是厚植立德树人之本。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提高全体人民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四是夯实先进文化之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把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落到实处,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五是拓展对外宣传之道。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外宣业务重塑、外宣流程重整、外宣格局重构,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有力舆论支持。着力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栏目编辑:贺钢祥

上一篇:塞罕坝精神的启示

下一篇:紧跟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