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信息博览

信息博览

综合信息、地方信息、政策信息、信息快报共51则

(发布时间:2021-10-26)

■全民医保护卫全民健康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进一步部署健全医保制度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规划“点名”灵活就业人员、老年人等人群,提出分类优化医保帮扶政策,意味着未来医疗支出除了由基本医疗保障兜底外,还会健全包括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在内的保障体系,在参保形式上也会作出就业地参保等创新。同时,保基本不是只做基本保障,还将提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完善困难群众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做到可持续协同并进。规划的多项部署都与减轻就医负担直接相关。比如,健全突发重大疫情下的先救治后收费和针对特殊群体特定疾病的医药费豁免机制,明确在全国实现异地就医住院、门诊费用线上结算的具体目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挤压药品和耗材流通领域的价格虚高水分。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20年起,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2016年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截至2020年底,分别惠及1214万人和1475.1万人。目前,全国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5.7%,总数达到51.1万个;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便民利民商业服务更加便捷,志愿服务普遍开展。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2.9万个、床位821万张,床位总数比2012年增长了97%。“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将在城市地区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农村建立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从工信部获悉,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坚实。据介绍,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0年的15.1%。制造业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跃,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全国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规模达3085万人
  从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获悉,今年以来,对跨省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全面落实交通费补助、援企稳岗、以工代训等政策,同时加大在岗培训,提高技能水平。截至8月末,全国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规模达3085万人,成为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据介绍,下一步将着力给外出务工劳动力技能提升提供更多机会。一是加大脱贫人口岗位培训。按照“应培尽培、能培尽培”原则,对准备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开展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职业转换培训和创业培训。二是打造技能技艺品牌。从去年起启动多个面向特定人群的主题技能大赛和展示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劳动者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用技增收。三是推进稳岗就业。会同人社部门千方百计把脱贫劳动力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
■安徽去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达380亿元
  2021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恰佩克颁奖仪式近日在安徽芜湖闭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600余人齐聚芜湖,共话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近年来,安徽始终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省”的主攻方向,强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2020年,全省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38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达33%。工业机器人已形成了“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的特色链条,“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6轴机器人出货量居国产品牌第一位。据悉,活动期间举行了芜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双招双引”重大项目签约,京东芜湖智能供应链产业园项目、安科智能附着式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生产基地项目、人本精密机器人轴承项目等10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17.15亿元。
■湖北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
  省委组织部近日印发《关于全省组织部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要求全省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切实履行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职责,助力“好正实优”省份建设。《若干措施》明确,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列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实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综合分析考核结果、日常了解和工作需要等情况,大力选拔一批重视营商环境、善抓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实绩突出的干部。《若干措施》强调,将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作为干部履职监督的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和处理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对落实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不力的,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谈话提醒或者函询诫勉,并责令限期改进;对损害营商环境且造成不良影响的,坚决予以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
■湖北颁布“土地29条”助推乡村振兴
  省自然资源厅近日释放政策红利,推出29条措施,助力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措施要求统筹生态保护、城镇开发、县域产业、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编制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产业融合用地。各地统筹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增减挂钩指标等存量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不足部分由省级统筹解决。今年,省委省政府明确,将重点打造茶叶、油菜籽、生猪等十大农业产业链。对于这类项目,措施明确保障项目用地。随着县域经济和中心乡镇的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对此,措施明确,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施“亩产论英雄”。过渡期内,对原国定贫困县,每县每年单列6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用地。
■湖北对违反“净地”供应实行熔断停供
  为防止新增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通知,优化土地审批供应监管流程,明确要严格实行“净地”供应,违反规定的,实行熔断机制,即停止相应县(市、区)的土地供应。通知明确,要应保尽保,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强化土地审批供应源头管控,防止新增闲置土地。新批土地限时供应,各地用地申报时要明确项目名称,地方政府要出具土地供应承诺书。严格实行“净地”供应,即权利清晰、安置补偿到位、使用性质明确、具备动工开发所必需条件的地块,将“净地”证明资料纳入土地挂牌公告一并公示,招拍挂成功后,在成交确认书、供地合同、划拨决定书中要明确“净地”相关内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对全省占用耕地、违法用地、闲置土地处置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我省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逾7890亿元
  省林业局近日发布《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以2019年为核算基准年,结果显示,我省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7890.25亿元,较10年前增长126.96%。据介绍,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范围包含全省103个县级区划内所有森林。评估指标体系主要依据202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结合湖北森林特点,选择“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林产品供给、森林游憩与康养、生物多样性保护”8个方面13项指标进行测算。省林业局负责人说,此次评估结果,为湖北“两山”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及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依据。
■武汉创建近零碳及低碳排放区示范试点
  武汉市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将加快推动近零碳及低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创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生产生活体系。今年,武汉市将以科学可行、突出特色为原则,推动近零碳及低碳示范城镇、园区、商业、校园、公园、企业、机关、个人等在产业、能源、建筑、交通、资源循环利用、运营、生活等方面试点创新,多措并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同时,武汉已正式启动筹建“武汉碳中和产学研促进会”,搭建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对接与耦合平台。此外,武汉市探索以低碳生活平台“碳碳星球”为载体,建立激励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碳普惠理念,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低碳行动。据介绍,为推动重点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武汉将全力做好工业领域碳减排,鼓励钢铁、建材、化工、石化、电力等重点行业率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推动创建碳中和工厂、碳中和工业园区。
■鄂州千万元奖励引导服务业发展
  近日,鄂州对全市89家为服务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规模以上企业给予407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奖励。至此,从2020年开始启动的服务业“免申即享”奖励资金已发放千万余元,共212家(次)企业直接受益。鄂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是该市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入库服务业企业、优选培育推广服务业品牌、支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支持服务业改革试点区和示范区、产业园及总部经济发展。近两年,该市发改委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汇总审查后拨付奖励资金。获奖企业无需提供申报材料,免申即享,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2020年,共拨付“免申即享”奖励资金627万元。
■中办、国办印发《 意见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意见》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到202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以生态保护成本为主要依据的分类补偿制度日益健全,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为基本取向的综合补偿制度不断完善,以受益者付费原则为基础的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格局初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显著增强,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局面基本形成。
■国家监委制定第一部监察法规
  经党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近日发布公告,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这是国家监委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决定》制定的第一部监察法规。《条例》在监察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廓清公职人员外延,对监察法规定的6类监察对象逐项进行细化,以明文列举的方式作出规定,明确监察全覆盖的对象范围。《条例》明确监察机关调查范围,分别对监察机关调查违法和犯罪职责作出规定,列出了职务违法的客观行为类型,列举了监察机关有权管辖的101个职务犯罪罪名。这101个罪名既是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的责任清单,也是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最底线要求和负面清单,是公权力行使的制度笼子,有利于教育警示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敬畏纪法、尊崇纪法,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中纪委国家监委会同多单位印发《意见》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对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作出部署。《意见》要求,坚决查处行贿行为,重点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以及向多人行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在国家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行贿的;在组织人事、执纪执法司法、生态环保、财政金融、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帮扶救灾、养老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的;实施重大商业贿赂的行为。《意见》强调,纪检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既要严肃惩治行贿,还要充分保障涉案人员和企业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要从严把握相关措施的适用,依法慎用限制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措施,严禁滥用留置、搜查、技术调查、限制出境、拘留、逮捕等措施。
■中宣部:对文娱领域展开全方位综合治理
  针对流量至上、违法失德等文娱领域出现的问题,中央宣传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随着文娱产业迅速发展,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以新方式新手段重新出现,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耽改”之风等新情况新问题迭出,一些从业人员政治素养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滑坡,违法失德言行时有发生,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污染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此,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近期集中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通知》明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有效遏制行业不良倾向,廓清文娱领域风气。《通知》要求规范市场秩序。强调企业社会责任,鼓励资本与产业良性互动。遏制资本不良牟利,抵制天价片酬,合理配置成本比例,严厉查处偷逃税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湖北向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
  人才评职称,企业说了算。近日,湖北向广大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符合条件的企业,不仅可以承接本单位职称自主评审,还可以承接本行业职称社会化评审。据了解,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湖北省人社厅经过前期调研,向广大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并会同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经信厅、湖北省国资委联合发文,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接职称评审权。文件明确,按照职称评审管理权限,省属企业承接初中级职称评审权的条件由省级人社部门制定,各市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企业承接初中级职称评审权的条件由市州级人社部门制定。文件指出,承接按企业申请、各级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考察评估和分级核准备案的程序进行。承接自主评审权的企业,可打破每年集中评审一次的做法,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开展常规评审,评审结果由企业自主确认、自主使用,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后,按程序录入国家和省职称评审信息查询平台。
■ 北京、长春、南宁等28个城市9月1日起推广应用驾驶证电子化,发放的电子驾驶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 北京明确,非居民厨余垃圾9月30日起实行计量收费。
■ 浙江明确,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 河南出台政策,住房公积金缴存困难的单位可申请降低缴存比例、申请缓缴。
■ 宁夏出台通知,将参保女职工三孩生育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
■ 广东发布意见,将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国家医保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
■ 四川、江西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子女3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可分别享受10天育儿假。
■ 北京出台条例,视力残疾人可携带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沈阳发布通知,房产中介不得以学区房名义挂牌二手房。
■ 江西发布通知,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准至每人每年900元。
■ 广西明确,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求的,可以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
■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开通户口迁移业务“跨省通办”服务。
■ 上海发布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全覆盖。
■ 贵州出台意见,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市县年度综合考核、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
■ 重庆印发措施,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
■ 天津发布通知,明确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期工资不停,承担带徒任务的导师可领津贴。
■ 河北公布“双减”实施方案,明确建立教师弹性上下班制,探索开展寒暑假学生托管服务。
■ 浙江新增54项医疗服务进入医保目录,包括营养状况评估、营养筛查等,自10月1日起执行。
■ 福建发出通知,对因灾因疫导致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学生,最高一次性发放每人5000元助学金。
■ 哈尔滨出台规定,明确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室外作业的劳动者发放低温津贴。
■ 福建发布通知,鼓励银行按照小微企业标准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300万元。
■ 海口发布通知,新落户的人才须提供累计12个月的社保或个税缴纳记录方可在海口购买第一套住房。
■ 四川明确,群众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最高可获30万元奖励。
■ 重庆规范休闲垂钓,明确禁捕水域休闲垂钓每天可留取的钓获物总量不得超过2.5千克。
■ 甘肃、黑龙江等7省份印发方案,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 武汉放宽落户条件,夫妻登记结婚1年即可申办随迁落户。
■ 青海明确,居民办理户口登记业务不需再开具亲属关系证明。
■ 天津明确,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特困学生等6类应届毕业生,可申请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为每人3000元。
■ 海南省人社厅发出通知,明确外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可参加海南省基本养老保险。
■ 山东明确,将困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
■ 江苏提出鼓励发放消费券、减免重点景区门票价格等30条政策举措,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解难。
■ 甘肃出台意见,对跨省就业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安排一次性交通补助600元。
■ 福州出台新规,严禁家委会收取所谓“班费”,组织“谢师宴”、毕业聚会聚餐等活动。
■ 郑州规定,小学一年级不进行线上同步课程,其他年级线上同步课堂每课时不超过20分钟。
■ 黑龙江印发通知,2022年起,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行分段报销政策,并全面取消大病保险封顶线。

上一篇:综合信息

下一篇:信息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