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信息博览

信息博览

综合信息、地方信息、政策信息、信息快报共46则

(发布时间:2022-08-20)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

  近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增长0.4%。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这是在4、5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应该说非常不容易,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面对明显加大的下行压力,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主要指标企稳回升。从生产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由上月下降5.1%转为增长1.3%。从需求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月下降6.7%转为增长3.1%;出口增速也比上月加快了6.7个百分点。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

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28.7亿斤),增长1.0%。其中,小麦产量13576万吨(2715亿斤),增长1.0%。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克服冬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夏粮实现增产丰收。播种面积稳中略增,奠定了夏粮增产的基础。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稳住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春小麦种植规模,今年夏粮播种面积约3.98亿亩,比上年增长0.3%,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全面建立林长制目标如期实现

  近日从国家林草局获悉:一年多来,全国各地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设立各级林长近120万名,全面建立林长制的目标如期实现,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明确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目前,除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其余各省份均设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各级林长近120万名。各级林长实行划片分区负责,协调推动相关工作事项落实。各省份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出台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等四项基本制度,创新建立总林长令、林长巡林、“林长+”工作机制,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长效机制落地生根。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近日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员团队在水稻研究中发现了水稻高产基因OsDREB1C。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该研究历时7年完成。据介绍,基因OsDREB1C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可使水稻提前抽穗,打破了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矛盾。该研究工作为培育更加高产、高效、早熟的作物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为作物增产和减少氮肥施用、实现“绿色高效”提供了解决方案。研究团队2018年至2022年间在北京、三亚、杭州的多年多点田间试验发现,在主栽水稻品种“秀水134”中过表达该基因,可使产量显著提升。

广州打造高端消费资源集聚地

  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等地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一年来,广州着力提升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政策引领度,推动实现消费氛围营造与品牌打造有机结合、服务能级提升与产品质量优化并重、国际范与烟火气相得益彰的发展局面。2021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围绕培育标志性品牌活动、软硬件配套设施、促消费新政策新举措等方面的14个案例做法被纳入商务部首批培育建设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广州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着力打造全球高端消费资源集聚地。今年上半年,广州高端商贸业新洽谈项目166个,签约项目44个,协议投资总额252.12亿元。

合肥科技创新动力足
   
  我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进入实质运行和全面建设阶段;比亚迪合肥基地整车下线活动在长丰县下塘镇举行,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公布,将建成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连日来,安徽省合肥市创新发展好消息连连。出台科技创新条例,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将天使投资基金风险容忍度提升到40%、种子基金提升到50%,量身定制“人才政策20条”“创新创业8条”……今年上半年,合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52%,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着眼“十四五”,合肥正全力打造两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个千亿级龙头企业,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进一步转化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上半年湖北GDP增长4.5%
   
  湖北经济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期中卷”。近日,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发布我省上半年经济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4502.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5%,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64.8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0574.43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3.51亿元,增长2.8%。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稳步奔跑。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投资增长强劲。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5.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8%,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8.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0.2%。

湖北省属国企改革见成效上半年营收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近日获悉,今年上半年,省属国企发展速度领跑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实现营收1324.17亿元,同比增长35.69%,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完成固投332.75亿元,同比增长26.04%,位居全国前五;研发经费投入8.18亿元,为全年目标的2.34倍;实现利润总额51.82亿元,占全年目标的43.20%。通过改革,我省将28户省属一级企业整合为10户,基本做到“一主业一主体”,涉及的77项资产权属变更任务已全部完成。新挂牌企业加快推进内部整合融合,新组织架构有序运转,实现了改革“零震荡”。截至6月末,纳入国务院国资委评估范围的11户省属企业任务完成率达97.65%,17个市州总体完成率为97.33%。

上半年湖北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速位居中部第一

  近日从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获悉,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6.1%,增速排名中部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7元、增速8.5%,增速排名全国第二、中部第一,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33.1亿元,同比增长25.2%。夏粮夏油喜获丰收。我省夏粮总产96.4亿斤,同比增加1.7亿斤、增幅1.8%,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排名第二,且连续3年实现增长;油菜籽产量274.2万吨,同比增加22.4万吨、增幅8.9%,居全国第一,产量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产业链建设成势见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950家,同比增加237家;营业收入5350亿元,同比增长9.7%;新签约农业项目394个,签约金额1660.5亿元,已到位资金205.6亿元。

202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出炉

  省水利厅近日发布的《202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2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269.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359.11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偏多9.0%,属偏丰年份;从用水量来看,2021年湖北经济疫后强势重振下,带来生产用水量比上年增长48.98亿立方米。千湖之省的湖北去年有多少水?公报显示,全省水资源总量1188.8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7.6%,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70.4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26.21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8.40亿立方米。水都用到哪里去了?公报显示,2021年全省总用水量336.14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量284.46亿立方米,占84.6%;生活用水量30.67亿立方米,占9.1%;生态用水量21.01亿立方米,占6.3%。

湖北半年新增耕地6.45万亩

  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上半年全省备案补充耕地项目353个,新增耕地6.45万亩、水田4.13万亩,为实现全年耕地占补平衡奠定了基础。经济建设不可避免会占用耕地,而18亿亩“饭碗田”红线必须守住。为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就要落实占补平衡,即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需开垦同等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坚持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上半年,全省626个建设项目全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涉及耕地指标7.22万亩,包含水田指标3.88万亩。这些用地指标是过去通过土地整治储备的。为保证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储备,保证后期建设占补平衡,我省继续深挖土地后备资源。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耕地6.45万亩、水田4.13万亩、粮食产能6939万公斤。此外,还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措施,落实占补平衡。

咸宁水环境治理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关于对2021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的函》,咸宁市水环境治理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近年来,咸宁市积极探索水污染防治新思路,坚持源头治水、系统治水、协同治水,实现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该市省控及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长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咸宁水环境治理主要经验和做法为:全区域控磷。针对湖泊磷超标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纳入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范围。投入48亿元实施城区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投入15亿元实施斧头湖生态保护带等一批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退垸还湖工程,通过全域控磷,斧头湖水质从Ⅳ类提升为Ⅲ类。全时空管控。投入1.09亿元建设6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智慧监管全覆盖。全体系约束。跨县流域实施月监测、季结算、年考核的生态补偿机制。

国办转发工作方案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指出,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既是促进有效投资、稳就业保民生、拉动县域消费、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手段。《工作方案》提出,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等前提下,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充分挖掘主体工程建设及附属临建、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方面用工潜力,围绕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灾后恢复重建等七大建设领域,推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相关部门明确各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
   
2035年我国公路网总规模约达46.1万公里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规划总规模约46.1万公里,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组成。在国家高速公路网方面,规划总里程约16.2万公里,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6条地区环线、12条都市圈环线、30条城市绕城环线、31条并行线、163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5.8万公里,其中含扩容改造约3万公里。在普通国道网方面,规划总里程约29.9万公里,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条东西横线,以及182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11万公里。规划实施后,国家公路将依然保持“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两个层次,普通国道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两部门发文“奖补结合”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提出自2022年起,将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通知提出,一是优先选择6条主轴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经济带、粤港澳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枢纽。二是优先选择位于大陆桥走廊、西部陆海走廊等涉及西部地区走廊、沿边通道上的枢纽。三是鼓励2个及以上城市联合申报综合货运枢纽。在资金分配上,财政部将根据交通运输部建议名单,结合财力情况,采取“奖补结合”方式,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予以支持。奖补资金按照每个城市原则上不超过15亿元、每个城市群原则上不超过30亿元控制。
   
两部门印发通知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金融支持

  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以发挥多方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通知》强调,要切实改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稳定从业人员队伍,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尽快恢复发展,发挥文化和旅游行业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通知》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优势,制定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企业名单。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会同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与名单中的企业对接。
   
武汉出台加快北斗产业发展新政

  武汉市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北斗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将该市打造成为全国北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形成北斗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未来要培育和引进北斗产业领域企业1000家,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围绕千亿产业目标,武汉将聚焦泛在高精度定位、广域精密授时、数字孪生地图、地理时空智能等四大前沿领域,突破关键芯片、核心装备、信息安全等“卡脖子”技术,强化北斗创新载体建设,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推进北斗产品产业化发展。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民生保障、大众消费等四大领域,实现北斗应用的融合创新,每年开展1至2项特色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一批“看得见、用得好”的北斗应用服务样板。为壮大产业规模,武汉将给予各项政策支持,如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武汉将给予1000万元支持。

■ 黑龙江出台规定,将知识产权相关行为纳入信用管理,恶意商标注册申请等八种行为将被列入失信行为。
■ 山东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11月起女职工增加60日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15日陪产假。
■ 福建印发方案,提出将乡村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
■ 宁夏出台办法,举报涉邪教违法犯罪活动线索,最高奖励5万元。
■ 山东将对195种危险废物实行重点监管,对危险废物重点风险监管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全覆盖监督检查。
■ 四川发文,要求各高校为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3—5个岗位信息。
■ 北京发布实施办法,明确面向本市师生和学习者提供使用的网络课程、数字教材等数字教育资源上线发布至少须经过三级审核。
■ 江苏出台办法,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
■ 宁夏印发意见,提出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对取得高、中级职称农民每人分别一次性给予6000元、3000元奖补。
■ 江西公布规定,女职工生育可享受188天产假。
■ 上海人大通过《决定》,任何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
■ 内蒙古印发意见,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300万元。
■ 安徽印发方案,提出在城市建设“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支持在社区发展24小时零售、无人零售。
■ 福建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发40元,将惠及全省220万人。
■ 广州出台无偿献血激励与优待办法,符合规定的献血者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轮渡和轨道交通。
■ 上海明确,将阶段性社保费缓缴政策由5个特困行业企业扩大到产业链供应链受影响的制造业等17个行业所属困难企业。
■ 浙江印发通知,对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 广州发文规范引进人才入户申报流程,明确审核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
■ 北京出台措施,提出延长剧院、剧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书店等主体夜间开放时间。
■ 云南印发通知,明确对毕业3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在乡镇村创业,给予不超过3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 天津印发方案,提出实施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与头部网络平台开展合作,为残疾人在平台就业创业减免加盟、增值服务等费用。
■ 浙江出台12条举措促进暑期消费,明确鼓励各地适当放宽活动审批,允许利用外围广场搭建集市。
■ 上海发布指引,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制定并公开网络直播营销管理规则,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
■ 湖北印发通知,对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缓缴期间参保人员待遇应享尽享。
■ 江苏苏州发布措施,来苏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能享受最长14天免费住宿、一次性交通补贴等福利政策。
■ 四川发文要求,企业在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 北京出台措施,将乘用车置换为新能源车的个人消费者,最高可获1万元/台的补贴。
■ 四川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标准不低于2022年6月各地城乡低保标准的20%。
■ 河北出台方案,全省县以上工会预计返还工会经费6000余万元,帮助小微企业稳岗位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