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深化平安石首建设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2017-05-14)

中共石首市委 石首市人民政府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保一方平安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2016年,我们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以创建“全省优秀平安县市”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平安石首”建设,市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2016年下半年,我市“一感两度两率”五项指标,分别在全省排名第6位、4位、12位、27位、43位,较上半年分别提升14位、26位、25位、48位、22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有力促落实

  始终将平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周密部署绘好“作战图”、以严肃问责立好“军令状”、以实绩考核用好“指挥棒”,确保平安建设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一是认真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2016年先后5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主要领导10余次深入基层专题调研。严格实行综治维稳工作分管常委周督导、书记市长月研究、全市工作季部署机制,及时化解了一批平安建设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二是加强正向激励。将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市绩效考核体系,对获市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年度优胜单位、合格单位的全体机关干部,严格兑现一个月工资奖励,并高标准落实市直各主管部门和乡镇办区综治岗位津贴,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真正将平安建设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三是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乡镇办区和市直部门“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责任,确保平安建设不挂空挡。建立平安建设领导负责、部门担责、失职问责的闭环式责任链条,牢牢抓住“追责问责”这个牛鼻子,先后对5家综治工作基础薄弱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2家发生进京非访的乡镇办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9家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形成了平安建设失责必问责的高压态势。

  二、强化宣传发动,共建共享聚合力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采取铺天盖地宣传和干部带头、典型引领等相结合的形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深化认知,自觉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一是扩大宣传覆盖面。强化常规宣传,在平安建设“镇有一条街、村有一条路、组有一面墙”的基础上,印制设立4万块平安建设宣传牌,免费向群众发放近60万个平安建设宣传一次性纸杯、2万个手提袋、2万条围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群众了解平安建设。开展经验宣传,在报纸、电视台、政府网站和今日石首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辟宣传专栏,推介各地各单位平安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互帮互学、比学赶超。注重节点宣传,在“一感两度两率”测评前期向“两代表一委员”每月群发2次平安建设宣传短信,并要求市统计局每年开展2次“一感两度两率”电话模拟测评,有力保障了“一感两度两率”持续提升。二是推动干部齐带头。市“四大家”班子成员每半年开展一次走访“两代表一委员”活动,乡镇办区以“送政策、访民情、创平安、促发展”为主题,每季度开展一次进村入户走访活动,政法部门严格落实“一村一警”“一企一警”制度,每月开展走访活动,通过上下联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群众平安建设获得感。三是增强典型示范性。重点做实“红袖标”工程,组织交通、保安、社区、学校、志愿者五大类“红袖标”队员3869人,在重大活动中发挥好信息员、宣传员、劝导员和战斗员等重要角色,以一个个可见可学的典型示范,带动全市群众投入到平安建设中来。四是提高创建广泛性。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深入推进“3+X”平安石首系列创建活动,全市优秀平安乡镇办区达到85%,平安单位、平安示范村(社区)创建合格率达90%。

  三、强化打防结合,严防密控保稳定

  始终坚持打防结合、强化监管,保持“严防”的高压态势和“密控”的紧张状态,全市没有发生在全省有影响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刑事案件、暴力恐怖事件及重大公共安全事故。一是消除治安隐患。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意识,以严苛标准、严厉追责,全面加强对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中小旅馆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的隐患排查,并严格实行集中整治、挂牌督办、隐患销号制度,确保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严格制定出台水电油气行业防范标准,督促重点单位和重点企业成立专门保卫机构,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切实消除暴恐隐患。二是畅通平安末端。针对中心城区矛盾易发多发这一实际,优化维稳力量布局,加快编制“平安之网”。编制街面防控网,固化“4+2”联勤巡防模式,棋盘式布警,网格化巡逻;在中心城区新建4处街面警务站,与指挥中心联网,形成“驻点+视频”动态巡防模式。编织社区防控网,完成15个社区警务室规范化改造,配齐配强30名专职社区民警,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三是加快技防建设。完善“天网”工程,全市共建设视频监控摄像头1073个、高清电子卡口23个,基本形成了城市防控5分钟治安控制圈、10分钟治安封锁圈、30分钟治安包围圈。启动“地网”工程,引入社会资本1500万元,引进物联网社会治安综合防控平台,拟于今年投入使用。四是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对非正常死亡、缠访闹访非访等突发事件的处置研究,坚持情报信息周会商制度,成功应对和处置抵制楚源复工、仙桃潜江垃圾处理厂舆情联动等事件,今年春节后又有效应对禽流感病例舆情,圆满完成“两会”、换届选举等重要节点安保维稳任务。

  四、强化机制建设,化解矛盾助平安

  坚持将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作为平安建设的治本之策来抓,及时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畅通“诉”的渠道。坚持改革引领,将“建立健全公众诉求回应体系”纳入2016年重点改革项目清单,推进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市长信箱等“七网”整合并入阳光信访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条龙管理、一揽子公开”,切实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坚持领导率带,严格落实市领导接访、阅信、包案制度,市“四大家”班子成员先后51人次坐镇市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信访值班,共接待上访群众105批436人次,并对24个重大信访问题、13名重点信访人员实行包案化解。二是转变“访”的主体。全市党员干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标准,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推动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同时,运用大数据加强对惠民资金等方面的监管,对发现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严查严惩,2016年共查处32起党员干部违反群众纪律案件。三是提升“办”的能力。推行联办制度,新建市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推进信访问题集中的职能部门与第三方进驻。目前,已设常驻部门4家、弹性入驻部门2家、动态入驻部门2家,同时每天安排1名律师参与接访,有力提升了疑难信访问题的息访化解能力。全面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强化督办力度,安排市委督查室跟进督办群众向市委领导提出的信访诉求落实情况,严格实行限期办结、定期回访制度,群众合理诉求按时办结率、回访满意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