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125”城乡治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7-05-14)

中共宜昌市夷陵区委 夷陵区人民政府

  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区域面积3424平方公里,人口52万人,其中80%是农村地区,68%是农业人口,是典型的小城区、大农村。独特的区情,使得夷陵的社会管理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也农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中,传统管理模式中管理区域存盲点、自治主体较单一、公共服务有缺失、矛盾自我化解手段少、思想道德失范多等问题逐步显现,成为构建城乡一体化治理体系的主要障碍。

  面对问题,适应形势,夷陵区探索构建“一本两核五化”的“125”城乡治理新体系,着力破解困扰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一本”即以民生为本,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双核”即以自治与服务为核心,抓自治组织建设,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抓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由市场作补充,提供其他服务,实现服务综合化。“五化”即网格化管理、多元化自治、综合化服务、立体化防控、信息化支撑。

  推行网格化管理,织密城乡治理网

  细分网格单元,缩小管理单元,实现小网格、专人化的精细化管理,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科学划网格。为方便管理和服务,按照“规模适度、方便服务、总体平衡、人居百户”的标准,将全区划分为1367个网格,每格由1名网格员负责,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网格体系。

  精心建队伍。在村、社区设立网格管理站,公开招考选聘网格管理员180名,形成“网格管理员+网格员+志愿者”三级管理方式。在农村组建以中心户、小组长、原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离退休人员、农村青年为主要对象的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推行“社区+网格+N”服务队伍建设方式,充分整合片警、居民代表、楼栋长、小区物业等社区资源,打造社区服务团队,进一步优化网格服务终端的人员配置,提高服务居民的效率。

  多措提素质。明确网格员职责为“一收二传三办四带”。即收集信息;传达上级各项方针、政策,传递社情民意;办理群众日常事务,办理相关村务,办理政府委托事项;带头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学习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带头参加公益事业,带头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培训提素质,每年开展春秋两轮综合业务培训,分对象举办培训20余次,切实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实行一月一选拔,一季一擂台,一年一决赛,举办网格员“技能大比武”“最美格格”等评优表彰活动,树标杆、立典型,引导网格员们在比拼学中提高服务能力。

  推行多元化自治,奏响社会和谐曲

  大力推行“1+N”自治化组织体系,“1”即以村(居)委会为主体,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格局,发挥指导、引导、监督、管理等作用;“N”即以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组织为补充,还权于民。

  完善公益性组织。清理整合归并道德理事会、矛盾纠纷和事佬协会、文化艺术团、妇女儿童协会、义务联防队、应急小分队等公益性组织职责职能,完善章程,规范管理,促进作用发挥。鸦鹊岭镇梅林村成立“水乡瑶”艺术团,每晚组织近300人活跃在文化广场,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地发挥了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

  壮大互助性组织。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邻里互助队、老年人协会等互助性组织作用,以网格为单位,组织有能力的群众为他人和农村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先后开展“夷陵社会组织互助在行动”与“千家社会组织进百村(社区)帮万户”活动,200余家社会组织共结对18个村(社区)100多个困难家庭,捐赠资金、物资120余万元,助学317人,助医64人,帮助就业591人。

  培育服务性组织。结合夷陵“橘都茶乡”的产业特点,让服务组织进网格,先后完善柑橘协会、经济能人协会、用水协会等现有组织,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力度,开展代耕代种、茶叶和柑橘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为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让农地不抛荒,收入不减退,网格服务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推行综合化服务,打造服务百事通

  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规范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

  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平台、综治维稳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制定规章制度、指定办公场所、配置办公设备、安排工作经费,三大平台运行井然有序。大力实施“群众办事不出村”,通过委托网格代办,将服务层级延伸到户。同时,大力实施简政放权,98项区直部门权力下放到乡,69项审批权下放到村,居住证等多种证件可在村现场办理。

  推进线上服务。投资200余万元建成157个“农村网上便民服务中心”,并开通在线支付客户端,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信息查询、费用缴纳、社保领取、网上购物、车票购买等商务服务。分4期对120名优秀农村网格管理员进行电商培训,网格员通过线上预定预售、线下“同城配送”的模式,帮助村民代销农产品,链接城市乡村。截至2016年底,全区服务网点代缴各类费用7226万元,代取养老金6650万元,销售商品10亿元,为村民贷款3000多万元,较好解决了农村缴费难、购物难、金融难、农产品销售难等“最后一公里”问题。

  关爱特殊人群。建立关爱和帮扶机制,设立关爱基金,分网格建立特殊人群台账,精准对接特殊人群思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建立委托看护机制,委托或指派网格员、亲友、邻居、党员干部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进行看护。全面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群体专人包保责任,做到未动先知。建立完善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对流入人员即查即知,对流出人员知号查人、查人知地、查人知情,使其不脱视线、不脱管理,跟踪服务。

  推行立体化防控,筑牢维稳安全墙

  将防控单位细化到网格,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用坚实的网格筑牢社会稳定根基。

  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构建“网格布控、立体防控、联动防范”的治安防控新体系。整合网格员、联防队员、应急队员、综治协管员等人防资源,更新视频监控设施,优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布局,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推进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到网格,实现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构建网格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依托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以网格为单位的应急处理机制,推出“995报警号码一键通”十户联防工程,网格员定期组织格内居民开展应急处突培训,举行联合实战演练,确保事件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多元化矛盾化解体系。建立矛盾纠纷隐患大排查和源头化解机制,将矛盾排查化解关口前移到网格,网格员进格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矛盾信息早发现、早上报、早协调,真正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开展涉法涉诉进网格试点工作,上线涉法涉诉信访预防、化解稳控网格化对接系统,20多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在系统中流转分流、督办稳控,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推行信息化支撑,共享管理智慧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基础性、关联性作用,全面推进以网格为基础的服务管理信息数字化,着力提升网格服务效能。

  整合网络,修好信息高速“路”。依托农村光纤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在网格内搭建 “电子村务、电子学务、电子服务、电子商务”“四务通”平台,推进公安、人社、民政、农业、经信、电信等14个部门信息在网格联通融合,网格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机制进一步形成。

  创新方式,建好信息服务“站”。整合中国夷陵网和各机关事业单位网站群,为社会综合管理服务提供统一信息平台。开展精准扶贫网格化工作,上线精准扶贫网格化信息系统,将贫困户纳入网格管理。全区网格员共采集2万余名贫困户人员信息,上传房屋、水源、帮扶情况等照片14568张,记录结对帮扶情况40569次,借助自主研发的手机APP,每名干部都可以随时查询,动态掌握脱贫情况,实现精准对接服务。

  整合系统,开好信息服务“车”。建成了人口基础地理、网格综合数据采集、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农村综合信息管理、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农村E通6大系统和人口、房屋、法人及城市部件四大基础数据库。不断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和更新力度,录入基础人口信息19万户、54余万人,网格员集中走访3200多次,核查各类信息6万余条,确保为社会管理提供鲜活、完整、真实的大数据支撑,实现扁平式信息管理,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服务格局。■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乡村治理的挑战

  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对乡村社会经济及人们的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对乡村治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农民向城镇集中与村落空心化。自1989年“民工潮”的爆发,农村劳务输出机会增多,农民增收途径多元化,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镇,居民也从村落向集镇和城镇转移,农村居住状态由分散到聚集,传统乡村空心化,传统的以村落为基础的基层治理组织不断弱化和瓦解,基层治理的基层组织和微观细胞需要重建。二是大规模农民流动与乡村组织的封闭性。随着市场化和城镇化发展,乡村社会的人员、资源、资金大规模流动,逐步打破了传统乡村组织的封闭性,要求基层治理体制变革。城乡有别的基层治理,不断诱发着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严重威胁着农村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三是城镇扩张及市场一体化与区划行政的矛盾。在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基于行政体制和政绩等考虑,过分强调本地利益,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往往人为地制定了很多政策、体制方面的壁垒,影响了生产要素的流通,难以做到区域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四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城乡二元化体制矛盾。城乡隔离的二元化体制和政策导致城乡隔绝和社会分裂,城乡之间在发展水平、经济收入、公共服务及生活品质等方面存在严重失衡。五是现代城市文明对乡土社会和传统的冲击。

  (作者:项继权、王明为 摘自《求实》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