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发布时间:2018-01-08)

中共大冶市委

  2016年以来,我市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品牌工程”紧抓手中,坚持试点先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思路,先后在东鑫社区、保康社区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幸福小区”城市社区党建改革试点,并于2017年5月在全市推广,提高了城市社区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了党建带自治、党建促自治、党建强自治的生动局面。

  一、 注重总体设计,构建“双线四级”新体系

  市委书记亲自谋划,工作专班多地考察,市委常委会多次论证,结合农村党建改革成功经验,提出了“党建引领·幸福小区”的总体改革框架。

  一是划分“小单元”。坚持“规模适度、利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将社区科学划分为若干小区,由社区“两委”提出小区划分方案,经居民代表会议通过,报街办党委审批后实施。目前,通过将全市27个城市社区划分为204个小区,使治理单元变得更科学、更合理。

  二是延伸“组织链”。以小区为单位,组建小区共建委员会,设立共建委员会成员7-9名。目前,共成立小区共建委员会204个。同时,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的方式,组建小区党支部186个,楼栋党小组862个;以楼栋为单位,同步推选产生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卫生委员、治安委员、文体委员、物业房管员、网格管理员和党员中心户,使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触角延伸到小区、拓展到楼栋。

  三是构建“新体系”。以小区为单位,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和“社区居委会—小区共建委员会—楼栋小组—居民”四级自治架构为主要内容的“双线四级”治理体系,推进治理力量下沉、服务关口前移,实现了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二、 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共驻共建”新格局

  通过共享“阵地、人才、信息、文化”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大党委”聚合力。突出政治过硬、热心社区事务、善于做群众工作这三项基本素质,吸纳驻区机关事业单位、经济和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党员负责人,以及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离退休“五老”人员、社区党员代表,共同组建社区“大党委”。通过组建“大党委”,整合了驻区单位的人力、资源、资金等优势,大大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合力。

  二是项目化促共享。将项目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引入社区党建工作,推行责任“项目化”管理,使抽象的工作具体化、实效化、科学化。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党员特长,积极开发服务项目,通过资源共享、契约管理的方式,确保每年为社区提供1-2项常态化服务。目前,已有19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所驻社区签订服务协议324份。

  三是严考核强责任。建立社区“大党委”例会制度,每季度对服务项目落实、文明评比等共驻共建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实行专项考评机制,每年对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落实共驻共建责任情况实行集中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基层党建、文明单位创建和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共驻共建责任落实。

  三、 注重群众满意,打造社区服务新品牌

  通过壮大服务队伍、健全服务机制,全力做好社区居民全天候、全方位工作,形成了“80365(帮您365天)”服务新品牌。

  一是壮大服务队伍。坚持居民认可、自愿服务的原则,在小区居民中的社区“两委”成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物业服务人员和离退休“五老”人员中择优推荐候选人,采取“一户一票”的方式,由居民真正把有能力、有稳定时间、有奉献精神的人选进小区自治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小区共建委员会成员1306人、楼栋“两长五员一户”5588人,小区服务队伍成倍数增长。

  二是完善服务机制。把公开、民主贯穿于共建委员会议事、决策全过程,通过微信群、意见收集会等方式收集居民需求信息,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共同商议解决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动态公示事务、服务办理情况,接受居民监督。同时,建立“三方”考评机制(居民测评、居委会考评、小区党支部评议),每年对小区共建委员会及其成员进行评议,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实行改选或调整,保障共建委员会正常运转。

  三是创优服务品牌。充分利用小区共建委员会和“两长五员一户”跟居民较为紧密的邻里关系,创新推行“80365”社区服务工作法:围绕矛盾调解、邻里关爱、文明评比、文化活动、美化环境、服务党建、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8”项服务;通过“0”距离沟通和楼栋、小区和社区“3”级负责;每周必访重病住院、生活有困难、家庭发生意外、居民婚丧嫁娶、邻里发生矛盾、有强烈诉求等“6”类家庭;建立居民需求收集受理、小区重大事项协商议事、分级办理、考评、表彰激励等“5”项机制。“80365”社区服务工作法的推行,强化了小区治理能力,大多数矛盾纠纷都在小区内部得到和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共建委员会,大事不出居委会”,促进了社区的文明、和谐、稳定。

  四、 注重激励保障,激发社区党建新活力

  通过落实制度、资金和政策保障,促进小区共建委员会高效运转,激发社区党建新活力。

  一是精神鼓励。市、街办、社区三级每年评选并通报表彰一批优秀小区共建委员会及其成员,并给予适当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2017年,市级已评选先进小区共建委员会12个和优秀小区共建委员会主任7名,并在全市纪念建党96周年大会上授牌表彰。

  二是物质奖励。在每个社区每年20万元党建经费基础上,增加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活动投入专项奖补资金5万元,用于支持小区共建委员会实施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完善、开展各类文明评比、文体活动等,激发居民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政治激励。建立完善“两培一选”机制,把优秀小区共建委员会成员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小区共建委员会成员培养成社区干部,把优秀的社区干部选拔进入街办干部队伍,既解决了基层干部后继乏人问题,又打通了基层干部晋升渠道,使社区治理优秀人才无后顾之忧。目前,全市小区共建委员会成员中已有120余人申请入党,2名优秀共建委员会成员被聘为社区干部。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总要求,进一步注重工作创新和实效,在实现“党建引领·幸福小区”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最大程度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努力建设幸福和谐城市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