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新时期移民内安模式新探

(发布时间:2016-12-11)

孙道军

  郧县地处秦岭、大巴山余脉之间,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郧县移民内迁安置涉及10个乡镇、7229户、28817人,其中集中安置点63个,安置4140户16499人;分散安置3089户12318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内安的主战场,县委、县政府立足打基础、管长远,把移民内安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金整合的倍增效应和聚合效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移民内安模式,全力以赴抓好库区移民安置的各项工作,共建起5000多套高标准移民安置房,4个集镇、45家企业、各类专业项目完成迁复建,2万多内安移民搬迁到位,全县移民安置点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宜居、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的政治任务。

  一、配齐基础设施,一步建成美丽新村。县委、县政府抢抓移民内安重大机遇,明确提出把全县6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房屋居住舒适、道路通行方便、庭院绿化美化、环保设施到位、社区功能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土地旱涝保收、产业发展致富、乡风文明和谐、管理民主规范”的十项达标要求,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打造移民新村,建设幸福家园,使移民一步跨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充分利用25亿移民补偿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财政、水利、电力、交通、住建、发改、林业、卫生、文旅、教育、广电、环保等相关部门资金4亿多元,集中投向移民安置点的房屋、道路、饮水、环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在柳陂等较大安置点实施了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聘请了保洁员,制定了《村规民约》,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组建了村民篮球队、文艺表演队、腰鼓队、秧歌队、太极拳队等,规范了农村社会管理,丰富了移民精神食粮,形成了健康文明、安定和谐的移民新风尚。目前所有移民安置点都实现了“五配套”(即生活条件配套,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资料配套,生态景观配套,安保设施配套)和“五化”(即硬化、绿化、亮化、洁化、美化),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活动室、文化广场、文体设施等功能齐全。移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房,户户用上了太阳能,过上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

  二、咬定生产安置,一步建成产业示范。在移民安置中,我县围绕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设方向,坚持把生态产业建设作为移民增收、安稳致富的根本举措,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一是耕作条件由浇灌向滴灌转变。针对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足、农民生产条件较差等实际,在内安移民生产安置中,按照移民生产田地建到哪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原则,在生产安置田地大力开展小农水建设、水系配套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同时牢固树立节约用水理念,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由县水利局、农机局等负责,对兴建的高效生态产业配套滴灌设施。

  二是产业建设由分散向精准转变。我县立足于“一江清水持续北送”,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确立重点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的思路,制定库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产业布局力度,把“蔬果畜药茶”等生态绿色产业化作为内安移民生产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在移民安置区大力发展蔬菜、核桃、茶叶、柑橘、木瓜等符合库区生态环保及经济发展的产业,实现了内安移民产业建设由分散向精准的转变。

  三是资金投入由分向合转变。为了切实解决内安移民产业建设投入难题,我县按照“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整合国土、财政、水利、农业、农机等部门资金9800万元,大力实施土地整理、移土培肥、沃土上山、水利设施配套等工程,移民部门负责移民生产安置土地整理的统筹协调,统一规划设计,整合各项移民资金;国土局负责低丘岗改造、移土培肥;水利局负责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农业局、农机局会同库区乡镇负责大棚设施蔬菜建设,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良好局面。同时,为了确保生态产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整合资金5亿元,在县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规划总面积1万亩、总投资100亿元的十堰市农产品加工园区,目前已经完成了1500亩的山地整理,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8家,项目建成后,将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以上。

  四是产业发展由点向面转变。为了提升移民安置点产业竞争力,我们按照现代农业和“连片开发上规模、标准化建设求质量、设施配套强能力、加强管理增效益”的要求,立足板块农业和规模效益,把标准化科技示范园作为提升全县生态产业基地建设质量、壮大安置点生态产业规模的关键来抓,抢抓内安移民生产恢复安置机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生态产业,在移民安置点集中区域,新建了6个千亩高标准生态产业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载体,带动了生态产业发展由点向面转变。

  三、突出环境保护,一步建成生态家园。郧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建设生态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是第一使命。通过整合林业、环保、发改、水利等部门资金近2亿元,大力实施绿化、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持续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完成移民安置区绿化面积达15.7万平方米,库区乡镇石漠化治理5万亩,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万亩,退耕还林4000亩,人工造林10万亩。积极推行“畜沼菜”、“畜沼果”等生态模式,在移民安置区新建了9个移民养殖小区,建成户用沼气池374口,安装太阳能1390户。新建污水处理系统21座,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选择了20个行政村启动了生态家园创建工作。目前,库区内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各移民安置点初步建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和谐优美生态家园。

  四、凝聚各方力量,一步建成郧县模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南水北调移民内安和丹江口库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对口帮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乡镇移民内安工作的通知》后,郧县在工作机制上,通过念好“三字经”,即:做到突出一个“整”字,统筹项目资金,有效解决了移民内安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突出一个“建”字,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有效解决了内安移民产业转型的问题;突出一个“稳”,集中化解矛盾,有效解决了内安移民安稳发展问题。全县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省里30个厅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加大了对库区移民项目的投入,对口联系我县乡镇的省国土厅、财政厅、人社厅、国税局、省委财经办、农业厅、司法厅、教育厅、水利厅、供销社等省直部门围绕联系乡镇移民工作实际,从不同渠道支持移民内安建设。在全县主导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中,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主动参与整合,其他部门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民间资本积极融入、广泛参与,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全县近3万移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各级领导的首肯,2014年6月全省移民内安工作现场会在郧县召开,郧县县委、县政府被授予了“全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特别贡献奖”。■

  (作者系中共郧县县委副书记、郧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