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靶向发力提升群众“一感两度两率”

(发布时间:2018-11-04)

中共团风县委 团风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团风县把全面提升“一感两度两率”(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作为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的主抓手,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抓大盯小,全力创建“发案少、秩序好、民心安、社会稳、群众赞”的良好社会环境,各项评价指标一直位居全省全市前列。今年1至9月,实现了无一起群体性上访、无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火灾)、无一起重点群体(人)非法上访或制造恶性事端、无一起命案的“五无”目标。
  一、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我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一是从人民群众最恨的事情抓起。民之所恨,锋芒所向。人民群众最痛恨什么,政法机关就坚决打击什么。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新途径新办法,最大限度把群众发动起来,打好扫黑除恶的人民战争。坚持打准打狠,严格依法办案,对黑恶势力和“保护伞”一律一查到底,持续保持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让人民群众有更充实的安全感。二是从人民群众最“怨”的事情抓起。我们牢记“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也是百分之百的伤害”的道理,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强化程序公开化,裁量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最大程度解民怨、得民心。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大检查、大评查5次,纠正补错案件6件,找准4个方面“病灶”,深挖根源、限时解决,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执法司法新气象。三是从人民群众最烦的事情抓起。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取消让人民群众厌烦的各种不合理的证明和收费项目,简化办事手续,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大力推广“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等改革举措,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我县进一步精简、合并和取消行政事业性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及证明项目101项。
  二、强化平安细胞创建,切实提升“一感两度两率”指数
  人民群众是平安建设的体验者,也是平安建设的推动者。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参与,是我县平安建设不断提升的源泉动力。一是坚持宣传造势,着力提升知晓率和参与率。为提高全县人民群众平安创建知晓率,唱响平安主旋律,打好宣传主动仗,我们采取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电视、村村通、“两微一端”及“村村响”等新老媒体,以及公开信、宣传栏、广告牌、公交车、候车亭等各种载体全方位宣传,将每年5月和11月定为平安创建宣传月,在县电视台开辟《法治团风》《以案说法》等法治专栏,举办平安创建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广泛开展家庭“十评十比”活动,营造平安创建宣传浓厚氛围。在各村(社区)、居民小区、群众广场建设平安法治文化长廊、推出“平安法治进万家”群防共治品牌,以精准脱贫推动政策创新,开通平安创建积分活动,推介平安综治保险,让全县群众真正感受到参与的实惠。今年1至9月,召开平安宣讲会21场次,发放宣传单3万余份,新增各类标牌、专栏1400多个,标语200多条,共投入宣传经费45万余元,累计积分12万余分,综治保险赔付200余万元,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二是深化平安细胞创建活动,解决好“五小”问题。持续开展平安校园、平安社区、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平安小区等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做好吸毒、社区矫正、精神障碍患者、上访老户、“三留守”等重点人员的服务疏导工作,切实解决维权、就业创业、邻里纠纷、子女入学等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小问题、小需求等“五小问题”,做到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三是深化公共安全风险管控,防患于未然。大力开展“防爆恐、防火灾、防事故、防溺水、防踩踏、防坍塌”等安全宣传教育和排查整治专项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县未发生一起暴恐、火灾、踩踏、坍塌事故。
  三、强化社会治安大整治,切实提升平安建设质效
  平安建设千头万绪、涉及面广、牵涉事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剑指锋芒,靶向发力,方能各个击破。一是始终坚持打击处理破案第一原则。公检法司机关以打击处理质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分解细化打处任务,对严重暴力犯罪和刑事案件,迅速启动应急模式,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办案专班,集中突破,依法快侦快捕、快诉快审;针对涉赌、涉毒等治安突出问题,紧盯宾馆旅店、网吧、出租屋、城乡结合部、边界乡镇以及各类公共娱乐场所开展滚动排查整治,实现排查整治的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二是始终坚持侵财案件破案必追赃。加大对盗窃、扒窃、抢劫、抢夺、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侵财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既要强调快破案、破串案、打团伙,揪头目、提升破案率,又要强调“破案必追赃,追赃必退赃”,努力提升追赃率,最大限度为群众挽回损失,消除怨气,争取理解。三是始终坚持安全守护高密度巡防。进一步加大社会面巡逻防控力度,坚持屯警街面,继续推动警力下沉,扎实开展乡镇巡逻,村级联防,校园护校等基层巡防,力争做到夜间主要街道、重点区域、居民小区、背街小巷有专人巡逻、有警灯闪烁。进一步加强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保工作,扎实推进网格管理、物业管理、视频监控“三个全覆盖”,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守好自家门,看好自家人,切实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四是始终坚持严管严治校园周边环境。重点查处校舍安全、食品卫生、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等问题,建立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坚决依法查封、拆除、取缔。高度重视校车等交通工具安全监管,加大对违规接送车辆、渡船等查处力度,坚决禁止使用安全状况不达标交通工具。
  四、强化矛盾纠纷大调解,切实提升源头控管水平
  矛盾纠纷化解与平安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成为了我县平安创建的“压舱石”。一是推进矛盾排查化解。针对农村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环境污染、非法集资、农民工欠薪等各类突出问题,及时摸排苗头性、倾向性、关键性问题,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确保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推进依法维权服务。积极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发动政法干警和律师下到乡村、社区、学校、单位、机关、企业,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大力推动“法律服务在身边”,引导群众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权,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用法律手段解决信访诉求,实现了群众的法律服务意愿随时随地及时满足。三是推进涉法涉诉案件化解。继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律师参与涉法涉诉工作,建立健全涉法涉诉案件联合接访机制,用好用活司法救助资金,探索息诉罢访一次性清零化解机制,化解涉法涉诉案件8起,化解率达100%。坚持依法分类原则,及时引导当事人进入司法途径解决,对已经结案的,做好说服教育稳控工作,劝其息诉罢访,对缠访、闹访的,坚决依法打击处理。四是推进行业专业部门调解。加强医调委、交调委、婚调委等“第三方”行业调解组织建设,实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形成矛盾多元化解联动机制。今年1至9月,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89起,调解成功 776起,调解成功率达98.4%。
  五、强化“心连心”大走访,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党和群众心相连方能情相通,推进干部下访是畅通干群沟通渠道、增进感情的纽带。一是落实处警回访。公安110指挥中心对每起接警处警进行电话回访,逐事逐人进行登记,把群众反馈情况作为考核基层公安机关、一线民警的重要依据。二是落实“四个必访”。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涉案当事人走访活动,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走访”的要求,落实“四个必访”(侵财案件必访、伤害案件必访、交通事故必访、未办结案件必访)的规定,除涉密案件和涉密侦查手段外,确保了涉案当事人对案件办理情况知晓率达到95%以上。三是落实领导下访。政法机关积极开展“五长下基层”活动,针对挂点村的“五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逐步分批进行化解,确实一时无法化解的,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大力推进政法机关服务企业“两到”活动,明确责任职责,开通直通服务,积极主动回应企业需求。四是落实窗口接访。切实办好信访接待室、户籍室、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政法服务窗口,完善便民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网格中心职能,组织城乡网格员,代表基层组织定期上门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生活,妥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其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六、强化暗访考核大督导,切实提升实测能力
  强化压力传导,推动自查自评,始终抓紧抓实平安创建工作的“衣领口”。一是定期开展调研自查。县委政法委牵头县政法单位组成平安法治联合自查督导组,通过工作述职、查看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对全县县直单位和乡镇每半年开展一次深入的自查调研活动,广泛深入学先进、找差距、广纳言、找对策,查找薄弱环节和不足,列出清单,限期整改。二是不定期开展暗访测评。为了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充分掌握“一感两度两率”情况,县综治办坚持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暗访测评,对测评结果适时排名,并建立约谈警示机制。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每季度暗访测评的问题和自查情况及时通报、限时整改,对排位落后的乡镇和单位进行约谈,对当年连续两次被约谈的实行黄牌警告,对连续三次被约谈的纳入年终“一票否决”。■
  相关链接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提出社会治理,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社会建设理念、体制和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求推陈出新、有所突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更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共建是基础,突出制度和体系建设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共治是关键,要求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共享是目标,要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