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运用“城市大脑”推进政府工作

(发布时间:2020-06-01)

王建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城区政府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具体执行者,政府工作的思考谋划、组织推进都要自觉坚持城市工作理念、充分体现城区工作特点,综合运用“城市大脑”,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一、坚持用城市工作理念、城区工作方式推进政府工作,是樊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从人口特征看:常住人口方面,在襄阳城区140万常住人口中,有70.7万人生活在樊城,占全市一半的比重;流动人口方面,襄阳市30万流动人口,80%以上集中在樊城;户籍人口方面,樊城户籍人口是60.4万,城镇人口45万,城镇化率达到74.5%。城市居民多、流动人口多是樊城区的主要特点。
  (二)从经济结构看:2019年,樊城区三次产业比重为2.1∶33.9∶64。现代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达64%,体现出鲜明的城市经济特点。长虹路商圈、人民广场商圈等商圈集聚辐射力不断增强,引领区域消费潮流;华丰路夜市等城市“夜经济”也逐步成为拉动市民消费新的热点。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建成航空航天工业园、太平店化纤纺织工业园两大市级产业园,特色明显、潜力巨大。
  (三)从现实逻辑看:2003年,省委决定实施“一主两副”发展战略,将襄阳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2017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2019年12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开创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新局面,争当湖北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排头兵。从中可以清晰看出,襄阳的发展定位一直是围绕城市发展来推进。樊城作为襄阳主城区,必须要在襄阳发展定位中发挥优势、谋划工作。
  城市工作是樊城区工作的主旋律。有序高效推进樊城政府各项工作落实,既要把握主旋律,又要紧扣城区工作特点。一是在工作体制上,坚持市区一体、上下联动。作为中心城区,樊城要按照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樊城发展的工作安排,自觉将自身发展纳入全市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推进。二是在发展要素上,强化资源集聚、融合互动。着力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高效安全的交通环境、供给多样的服务环境,切实增强城市功能;同时注重以法治方式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类矛盾。三是在群众需求上,遵从利益多元、需求多样。立足城市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做决策办事情,要考虑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听取多方意见,寻找最大公约数。
  二、坚持用城市工作理念、城区工作方式推进政府工作,要注重形成“四种思维”
  (一)注重系统思维,坚持经营城市。系统思维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部分之间的关联性,突出整体观、全局观。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注重系统思维。一是科学谋划功能分区。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开发强度和承载潜力,谋划产业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现代都市农业三次产业功能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二是科学谋划产业业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新型工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两翼”,聚焦培育新兴产业业态,推动产业链条向价值链高端集聚。现代服务业要着眼高端化,加快发展高端商贸和电子商务,吸引更多名企、名店、名品入驻樊城。新型工业要着眼智能化,围绕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补齐,推动工业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加快技术改造,推广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车间应用,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开展“千企上云”行动,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都市农业要着眼特色化,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田园休闲旅游,弥补农产品深加工短板,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三是科学谋划要素组合。经营城市关键是优化要素组合,做到要素相互有效衔接、要素供给时序合理,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注重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合,做好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地域空间等有形资产和教育、医疗、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结合文章。
  (二)注重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城区工作,情理法统一是目标,统一的关键是法。一是强化法治意识。政府行政必须在法律规范内执行,依法行政。发挥法律顾问的咨询指导作用,将参与方式由事后救济向事前预防前移,有效防止行政法律风险。二是严格依法办事。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既不能有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严格遵守工作程序,重大事项的决策、行政许可、执法办案、项目审批等,都必须按照程序进行。三是推行政务公开。根据权责清单、服务事项,编制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清单,对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等重点领域,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要全面向社会公开。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扩大随机抽查范围,加强在信息共享、信用约束、联合惩戒、举报监督等方面的配套衔接,实现有效监管。
  (三)注重底线思维,坚持发展底线。城区人员集聚、活动频繁,城区政府要居安思危,主动作为,有效防控,着力化解城区各类重大风险,确保城区安全有序高效运行。一是守住环保底线。强化环保意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一手抓源头防控,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一票否决。二是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做实源头预防、隐患排查、化解处置。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三是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关注社情、舆情,完善社区(村)治理体系,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解决群体性上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要求,规范举债融资行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
  (四)注重民本思维,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力共建、深化共治、保障共享,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要把群众路线贯穿政府工作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做决策办事情的第一标准。抓改革、谋发展,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政府决策科学民主。二是发挥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作用。凝聚共建共治合力。始终把人作为城区治理的核心,推动治理模式从行政主导向政府、社会、市民共建共治转变。引导驻区机关企事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公共事务,形成政府、社会、市民良性互动、协调配合的共建共治生态圈,构建有机统一、充满活力的生活共同体。三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着力构建基层治理工作新机制。做实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聚焦民生精准发力,确保对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夯实群众基础,通过村(居)民议事、业主协商、民主评议等方式,提高基层社区事务治理群众参与度。强化“德治”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环境。
  三、坚持用城市工作理念、城区工作方式推进政府工作,需要提倡“四个工作法”
  (一)坚持融合并联工作法。融合并联是指按照上下贯通、左右并进、提前介入、整体推进等方式推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工作体制上下贯通。围绕工作要求,主动与市直部门加强对接,切实做到在市直部门安排部署前,积极向上汇报实际现状、工作建议,为市直部门工作安排提供参考;市直部门作出工作安排后,迅速跟进落实,确保早见成效;任务完成后,及时反馈报告。二是工作程序提前介入。提前预判未来工作进展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和重点,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提高工作前瞻性。三是工作方式协作配合。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理念,摒弃部门利益的掣肘,协同作战,合力攻坚。
  (二)坚持对标学习工作法。重点做好“三个对标”:一是对标先进的目标。在全国、全省范围内选准标杆,在对标先进中跨越赶超。二是对标先进的工作体系。突出指标、标准、责任、考核这四个关键点,建立健全完整有效工作体系。三是对标先进的方法。项目化工作法。把每项工作量化为具体的项目,定方案、定路线图、定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闭环”工作法。把工作部署、过程管理、结果呈现等各环节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小切口”工作法。通过小切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整体、推动全局。
  (三)坚持问题导向工作法。一是敢于面对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对于问题,敢于面对、敢于斗争,决不能回避矛盾、躲避问题,绕着道走或视而不见。二是迅速发现问题。建立健全问题排查机制,及时全面掌握城区工作的各类问题。用好信息化手段,广泛、大量、及时、有效地收集问题。三是及时解决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统筹力量配置,确保迅速解决,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矛盾。
  (四)坚持一线工作法。调研在一线,让工作决策更科学。调研在一线,就是“不吃别人嚼过的馍”,不当“二传手”,不搞“盲人摸象”,在实践中拿“第一手材料”,在群众中听“真实发音”,让决策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现实需求。协调在一线,让矛盾化解更及时。用更多的时间沉入一线、扎在基层,真正把身子扑下去,把各类矛盾解决好。督办在一线,让工作落实更高效。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既当好指挥员,也当战斗员,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在带着干中抓落实,在带着干中抓检查,在带着干中促督导,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作者系中共襄阳市樊城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