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移民新村善治路

(发布时间:2020-08-09)

本刊记者  张  利

  在三峡大坝左侧半山腰,白墙黛瓦的峡江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村民礼貌待客,游人熙熙攘攘,处处秩序井然,文明乡风拂面而来。这就是我们踏进宜昌市许家冲村的第一印象。该村是三峡工程淹没区移民搬迁组建的新村。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曾来到这里,给移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有人说,基层社会治理难,移民管理更是“天下第一难”。然而,带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抓好基层社会治理的课题来到许家冲村采访调研,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文明祥和富裕新村的景象。通过采访我们强烈感受到:近些年来,许家冲人自我加压,苦干奋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基层善治之路,实现了由贫困村向小康村、脏乱差村向生态文明村、矛盾尖锐村向和谐稳定村的华丽蜕变,被国家和省市授予多项荣誉称号。
  许家冲村发生巨变,治理得井井有条,基本经验就在于:坚持党建为本、创新为魂、实干为要。
  支部“有求必应”群众“一呼百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家冲村视察时指出:“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总书记的指示,道出了乡村治理的根本和关键。
  许家冲村是如何抓好这个治理的根本和关键,筑牢战斗堡垒的呢?
  “不怕有个乱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这是许家冲村党员干部的切身体会。2005年,原许家冲、西湾、覃家沱三村合并后的新许家冲村有1400余名村民,这其中包括坝区移民、库区移民、企业占地移民、高压电线走廊移民四类移民。面对各类移民集中居住的特殊村情,如何将大家的心聚拢起来,合村又合心,考验着支部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党员带头干、做给乡亲看、带着大家干、帮助农民赚。”村党支部一班人响亮喊出了带头、示范、真心、为民的口号,并严格按照这20个字来干,把大家的心凝聚起来,将全村上下拧成了一股绳。
  ——原村党支部书记李文洪带头让出自家农田建设移民文化广场,牵头组建茶叶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
  ——现任村党支部委员朱崇军自掏腰包为362名在外务工村民购买保险。
  ——村民李智强早年在窝棚里小打小闹做炉具,村党支部帮助他找到正规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现在年销售3000多万元,安置村民就业100余人。
  ——组建起家政便民、巾帼卫生、和谐调解、清河护江、治安联防5支服务队,将服务群众的触角伸向农村生活方方面面。
  ——大力实施“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群众生活在集体中,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的“三在”工程,高标准创建村级便民服务室,年均帮助群众代办各类证件300多份,让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支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有支部,支部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支部“一呼百应”。这样的支部,自然是群众信得过的主心骨,更是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为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许家冲村一方面夯实建强“核心层”:在建设好抓全局抓管总的村党支部基础上,成立“企业联合党支部”,由全国妇女代表、省人大代表、村支部副书记谢蓉担任支部书记,以党建为纽带共谋村企发展,使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治理之基”更好地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抓实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制定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将全村党员分为在村党员、特殊困难党员、市内流动党员、市外流动党员四大类,因地制宜开展党员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利用QQ、微信、“夷陵一家亲”手机APP和“宜昌智慧党建云平台”等交流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使党员与支部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近些年来,许家冲村党支部在原有经济发展基础上,带领村民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全力发展壮大村域经济,坚持把发展三峡茶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高水平、高起点制定发展规划,着力建设“一心、一馆、一广场、四街、五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许家冲村的乡亲们大步迈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三约三引”善创新规约党员引村民
  “党章党规是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产业发展我带头,优质服务暖民心;维护正义敢出手,大操大办带头禁⋯⋯”
  采访途中,听着用独具特色的峡江渔鼓调唱出的“党员公约”,我们顿觉耳目一新。
  许家冲村,曾是个有名的“移民矛盾村”,也是有名的上访村、扯皮村,老村支部书记在调解矛盾时曾经被飞来的石块打掉过门牙。
  面对复杂的村情,村党支部一班人锐意实践、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于2017年制定了村“党员公约”,并创造性地用峡江渔鼓调配曲传唱。村里每一位党员户门头的醒目位置,都统一悬挂着“党员公约”。“党员公约”将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结合起来。传唱公约,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容易记忆,听上一遍,就能唱个八九不离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夸赞写得好、朗朗上口。
  现在,“党员公约”已是这个村的党建精品项目。勤劳致富、移风易俗是2017年版许家冲村“党员公约”的关键词,而最新版已经把“习总书记来我村,不负嘱托振乡村”写在首句,还增加了生活宜居、融合发展等新理念。
  “党员公约”凝聚着基层党员的朴素智慧,是党员对老百姓的郑重承诺,是基层治理的实招、妙招。吟唱“党员公约”是许家冲村主题党日活动的必选动作。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说,不仅要唱公约,更要将公约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在“党员公约”的引领下,许家冲村党员带头干、走在前,普通群众对着学、跟着做。党员的“独唱”变成了全村群众的“合唱”,党员们也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在这种良好的群众基础上,许家冲村党支部继续放大“党员公约”效应,探索创新了“三约三引”组织工作法:“党员公约”引领全体党员担当有为、当好表率;“村规民约”引领广大村民崇法向善、同心同德;“共富合约”引领各类组织运营有序、发挥作用。
  从“党员公约”到“三约三引”,许家冲村组织工作法和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产生了“一石数鸟”之效,日益显示出强大的治理正能量:
  ——增强了党员主动作为意识。过去,一些党员习惯“隐身”,表率作用体现不充分。“党员公约”亮明身份后,增强了党员主动作为意识,尤其是农村作为熟人社会,公开亮承诺对党员来说,要言必行、行必果,监督也更加有效。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选3名党员就当月践诺情况进行发言。年终的评诺与民主评议党员紧密结合,党员评定有了抓手,更客观公正。这种连锁操作、系统运作,进一步促使党员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增强了村民自我约束意识。农村社会基层“自治”就是基层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而“自治”需要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三约三引”实施推进以来,出现了“五少五多”变化:村民打麻将的少了,跳广场舞的多了;赶人情的少了,公益志愿者多了;脏乱差少了,讲文明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努力奋斗的多了;上访扯皮的少了,团结和谐的多了。
  富起来美起来乐起来
  许家冲村推进治理创新,成效显著,说一千道一万,落脚点就在带领群众实干奋斗上——
  在发展产业上实干奋斗,让群众富起来。村党支部带领农民走上多元致富路:唱响“茶文化戏”。引进全国农业龙头企业萧氏茶叶集团和省级龙头企业龙峡集团创办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做大做优传统茶产业,提高附加值,目前已带动300多名移民就业,年加工茶叶150万斤。唱响“民俗文化旅游戏”。成立许家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改造105户房屋外立面,打造民宿群,新建一座移民文化博物馆和游客接待中心,让游客有得玩、留得下、带得走。目前,全村共有38家民宿对外营业,年收入近300万元。唱响“走出去”戏。2019年组织技能培训20多期,培训移民800多人次,均获执业资格证书。目前,全村362名村民在外务工,有的还走出了国门。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885万元,人均纯收入19560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6.6%和8.3%。
  在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实干奋斗,让环境美起来。该村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近年来,村党支部抢抓各方面的机遇,实施房屋立面改造、道路刷黑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地质灾害治理绿化、饮水安全自来化“四化”目标。同时,针对“三峡坝头库首第一村”在生态环保上具有特殊使命和影响的最大实际,采取“五大硬招”美化环境:在广场两侧建成便民洗衣池,使用环保洗衣粉,让村民集中洗衣服;建起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管网,对所有生产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合格后再排入长江;率先推行垃圾日清日结制度,购置1台分类收集车辆、500多个分类垃圾桶,每天由专人在固定时间上门收集,运送至镇垃圾填埋场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不过夜”;组建生态环境护卫队,聘请保洁公司每天打扫辖区卫生;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秸杆禁烧,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实现了全村企业大气排放全部达标。环保、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里,也让村民赖以生存的长江水变得更加清澈洁净。
  在“以文化人”上实干奋斗,让村民乐起来。过去,无所事事、枯燥无趣是村民的生活常态。人一闲就麻烦多,不是聚众打牌喝酒闹事,就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村里下决心建起了420平方米的村民文体活动室和3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每天组织大家“阳光锻炼一小时”,下棋、跳舞、扭秧歌、舞龙狮、打门球等多种文体活动广泛开展起来。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有了文化这根纽带,村民的心连得更紧了,许多群众纠纷都化解在这份其乐融融中。近年来,这么大的移民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群体性上访事件,许家冲村调委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荣誉称号。
  许家冲,一个基层善治的好典型,无限希望在远方!
  责任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