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1-05-21)

             本刊记者 乔 安 周 南

  走进襄阳市襄城区凤雏家园小区,干净整洁的绿荫路,漂亮别致的小花园,停放整齐的车辆,坐在长椅上悠闲聊天的老人……这一切令人仿佛置身于公园里。
  难以想像,这里原来是典型的“三无小区”,楼房破旧不堪,道路坑洼不平,车辆四处乱停,乱搭乱建严重,垃圾随处乱扔,污水横流,行人无处下脚。
  变化开始于两年前。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襄城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补短板、惠民生”重点工作,打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幸福家园。
民心工程:“先地下后地上,先民生后提升”
  火爆荧屏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取景地是上世纪襄阳一家三线企业的老旧小区。在襄城区,有很多那个年代留下的老旧小区,有的因公司破产,有的因公司改制,有的因公司搬迁。这些小区属于“三无小区”,脏、乱、差、破是它们的代名词,而且居住其中的大多是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既关系着民生,也影响着城市整体形象。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之举,虽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再硬再难我们也要把它啃下去!”谈到为何要花大力气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襄城区委书记吉虹话语铿锵。
  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吉虹书记话语里体现的果敢担当。老旧小区改造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民生后提升”的原则,重点改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配套,让居民住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安全。
  “老旧小区改造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居民区道路、外墙等设施改造固然重要,供水、排水等工程更是直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中央补助资金还是财政投入配套资金,都需要精打细算,每笔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真正落实刚需,服务于民。”襄城区住建局局长江金鹏对记者说。
  2018年以来,襄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指导意见和湖北省住建厅老旧小区改造指导要求,研究确定采用“区级统筹,街道实施,居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由办事处(社区)对老旧小区实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区住建局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居民意愿、办事处摸底情况统筹制定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办事处(社区)更加了解小区设施状况、民情、地域文化特色等实际情况,将实施主动权下放给办事处,激发办事处主动改造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共同参与。
  襄城区民主路社区的102家属院,建于1976年,小区房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混乱,院内居民趋于老龄化。不仅如此,因每套房屋仅40平方米左右,居民为扩大居住面积,纷纷进行搭建、加盖,致使整个小区搭建物面积达4800多平方米。大量搭建物挤占了小区公共空间,消防车、救护车无法正常进入,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襄城区住建局把102小区纳入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居民反映,楼面漏水,改!地下雨污,改!空中飞线,改!围墙破旧,改!道路坑洼,改!只要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符合老旧小区改造相关文件精神,不留死角,一一改造到位。
  经过改造,昔日“脏乱差破”的老小区焕然一新,原来不愿意居住的年轻人搬回来了,来小区租房的租户更多了。小区居民纷纷对记者夸耀说:“我们是居住在花园,游玩在公园,生活犹如伊甸园!”
  “民生工作并不需要有多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真正做到把群众放心头,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痛点’,就能给群众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莫大的感动。”102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海燕说。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襄城区共需改造158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约205.48万平方米,涉及704栋房屋23711户,惠及辖区居民8.29万余人,工程总投资约2.96亿元。2019年完成25个,2020年完成65个,今年预计改造68个。
居民作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息息相关。如何把好事做好、做实、做到让群众满意?
  襄城区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群众作主。
  改造前问需于民。改不改?改什么?群众来表决。
  通过居民征求意见会、宣传栏、倡议书、居民代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面深入了解小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并对每个问题做到原因剖析彻底,解决方案论证充分,有效激发群众的认同感与参与度。所有改造计划,入户意见满意率达80%以上方可实施。
  在余家湖街道周家冲社区,小区院墙上画着的小区改造效果图吸引了记者一行人。“我们请来武汉的专家进行设计,把效果图上墙公开,让居民群众都来了解咱们小区怎么改,需要拆除哪些建筑,改造后是什么模样,大家会获得什么好处。这样可以更好地获得居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云说。
  改造过程问计于民。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群众来讨论。
  小区停车位划分、公共晾晒区和垃圾箱的选址、加装电梯等重要事项充分征求意见后再实施,并发动“老党员、老专家、老代表”等群众力量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
  按照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和资金要求,设计之初重点是水、电、气、路、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陆续有住在顶楼的居民反映屋顶漏水问题,老小区又没有维修基金,居民希望能在改造中对屋顶进行维修。襄城区住建局基于老旧小区年代久远,普遍存在楼顶漏水问题,及时调整改造方案,对小区所有顶层屋面增加了防水改造维修工程,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改造过程让居民群众全程参与,共同推进。居民反映,居住其中的大多是老年人,行动不便,社区及时增加了无障碍通道设施;水泥路修好了,居民说没有绿荫夏天太热,社区及时增加了栽种绿化树项目;居民提出老年人居家养老不方便照顾自己,社区增加了“幸福食堂”、智能居家养老设施……
  为了既满足群众种花种菜的愿望又节约土地空间,社区提倡居民把自家种植的花草和蔬菜都搬到小区划定区域,共建小花园、小菜园。居民群众纷纷响应,张家一盆花儿,李家一盆草儿,王家一盆青菜,一个个小花园、小菜园既满足了群众需求又装点了社区环境。
  改造后问效于民。改得怎么样?改得好不好?改造效果只有群众满意才能完工。“衡量老旧小区改造成功的标准不仅是工程验收的文件,更应是居民发自内心竖起的大拇指。”这是襄城区干部们的共识。
  正因为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居民群众开始看着干,看着看着就跟着干,后来争着干。与此同时,一点点变化让人惊喜:你捡起地上的垃圾,他扶起倒下的自行车,你当志愿者、我当勤务员,红色驿站、群众活动室里传出的欢声笑语诉说着人们的生活多么美好……
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
  襄城区大部分老旧小区都有居民违建的煤棚、杂物间、车棚等,这些违章建筑成了小区改造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小区改造,首要任务就是拆除违建。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就是旗帜,党员就是冲锋队。
  “一把手”带领拆,所属办事处书记、主任亲自上阵抓拆违,社区“两委”全力配合,党员干部在拆违控违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做到公职人员先拆、党员先拆、企业法人先拆,并发动小区老党员参与到拆除工作中。
  “很多老旧小区原来没有物业,房子又小,居民侵占公共空间私自搭建的现象很普遍,而且都是住了很多年的,现在要无偿拆除,难度非常大。这个时候就是党员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老党员、老模范、老先进必须先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襄城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胡志宏说。
  居民不理解,党员干部就一遍遍上门把思想工作做通。小区改造前,召开居民动员大会,社区邀请城建、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向居民宣传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程序和内容,并明确告知一楼违建拆除零补偿。对改造有抵触情绪的重点群体,由区领导、区住建局、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分别包保,党员干部入户动员,持续加大沟通交流和劝导教育力度,使之明事理、知大局,理解支持改造工作。
  居民有困难的,党员干部主动帮助解决。民主路社区102家属院的施先生因老伴常年卧床不起,家中请有保姆,如果一楼搭建的房子被拆,住房确有困难。为了不影响改造工程进度,街道办事处领导及老旧小区改造专班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并根据他家实际情况,承诺在施工标准范围内尽可能提前为其整好后面的小厨房,为其腾房创造条件。
  思想工作做通了,居民的困难解决了,拆除搭建物的阻力就消除了。
  老旧小区改造,硬件易建,积习难改。物业服务,怎么收费?小区环境,谁来负责?消防治安难题,谁来解决?老人居家养老,谁来保障?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这为加强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襄城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方法途径。坚持党建引领,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在社区党委带领下,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引进物业公司进驻管理,形成三方联动机制,共同参与改造和治理。同时建立党员“双报到”制度,建设群众矛盾调解亭、红色驿站,及时化解矛盾,提升小区管理水平。
  记者看到,很多小区墙上都张贴着党员“双报到”三张清单——需求清单,罗列出群众的意见建议;服务清单,标记着下沉党员的服务事项;落实清单,记录着下沉党员办实事的情况。清单显示,下沉党员参与到小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宣传政策、收集民意、组织活动、联系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为民解忧等。
  “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共治共建共享治理格局,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襄城区委书记吉虹对记者说。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在党员干部“双报到”机制运行中,襄城的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改出了城市新面貌,也改出了居民群众幸福新生活。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