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的宜都实践

(发布时间:2022-08-20)

谭建国

  近年来,宜都市持之以恒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全省“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全国首批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位列2021年赛迪顾问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第43位、全省第1。
  一、突出党建引领,以“思想领航+队伍带领”增强社会治理凝聚力。坚持思想教育领航。持续强化全民思想政治基础建设,通过创新宣传形式、优化宣传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在基层治理教育实践中,提升基层主体正确认识、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认同度,筑牢思想信念根基。坚持队伍建设带领。成立了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市委主要领导担任陆城街道“大工委”第一书记,市委常委及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担任10个城市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等“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同时培育出100个“磁铁支部”、100名“五强书记”,以“一个网格设置一个支部”为主,“多个网格设置一个支部”“一个网格设置多个支部”为辅,成立494个网格党支部、58个“家+驿站”、247个“党员微家”,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资源整合、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延展治理末梢,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
  二、文明赋能自治,以“村规民约+诚信档案”激发社会治理原动力。规范完善村规民约。针对前期发现的村风民俗、邻里关系、人居环境等方面问题,汇集群众意见和智慧,达成了以村规民约为准绳来规范居民行为规范的共识,经过试点后在全市155个村(社区)全面推开。建立诚信档案新路径。一方面,建设家庭文明诚信档案信息化平台,对全市10万余户家庭建立文明诚信档案,与“宜都一家亲”App进行关联,将文明守礼、诚实守信等行为终身记录应用,每季度对居民文明诚信和违规失信行为进行综合研判,评议后加减积分、张榜公示,每年在全市各村和社区层面培育1万个文明诚信户,在各乡镇(街道)层面推出1千个示范户,在市级层面选树1百个标兵户。另一方面,建立市乡村三级联合激励约束机制,将积分与个人家庭利益直接挂钩,24个村将积分与集体股份制分红挂钩,131个村与爱心超市物品兑换结合,“文明诚信标兵家庭”可享受“办事绿色通道、获得信用贷款、自主择校就学、指定免费停车、供水供气优惠”等13项奖励措施,居民因触犯刑法、破坏邻里关系等违规行为会被扣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共建成果的维护管理。宜都家庭文明诚信档案经验,先后被《学习强国》、中国长安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获评首届湖北社会治理创新十佳案例。
  三、文明赋能法治,以“公共法律服务+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公信力。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法治惠民原则,在“宜都一家亲”App上搭建“法律服务”模块,提供在线咨询、聘请律师等服务,群众可按需下单。同时,完善11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强化155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采取从公检法司等单位中选派一批在职干部、村居中选拔一批法治乡贤、基层法律服务所中选聘一批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中选培一批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生的“四个一批”方式,为155个村(社区)配齐法治村主任,市财政每年拨款300万元保障法治村主任待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聚焦“关键少数”,自2003年3月起常态化开展任前考法、宪法宣誓、任中述法等活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面向“绝大多数”,坚持特色化培育,通过“法润宜都”等法治创建品牌,打造“崇法善治”文化,夯实市区中心法治文化示范圈等法治文化阵地,全面提升法治文化渗透力和感召力,先后涌现出鸡头山村、弭水桥村和渔洋溪村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11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
  四、文明赋能德治,以“文明实践+家风建设”增添社会治理感召力。以文明实践引领风尚。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4000多场次,精心打造宣教、文体、科技、卫健、法律、便民等6个志愿服务圈及春和风尚节、夏韵艺术节、秋思读书节、冬艺健身节“六圈四节”,以先进文化引领群众、美化乡风。鼓励公民积极投身志愿者活动,注册志愿者达到9万余人,其中22%为党员干部志愿者,志愿服务队达455个,其中文峰、冬泳志愿服务队等团体长期活跃在为民服务、抢险救人一线。宜都先后涌现出刘大卫、徐荣耀、李玉洁等7名“中国好人”,11人当选“荆楚楷模”“湖北好人”。建设良好家风。充分挖掘《围炉夜话》家风文化,创新提炼出“勤、孝、净、诚、和”“五美”文化,倡导“家谱传福、家训积福、家规惜福、家颜亮福”“四福”新家风,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环境”,新家风文化转化为治理效能,先后涌现出响水洞村、鸡头山村2个“全国文明村”和五眼泉镇“全国文明乡(镇)”。
  五、强化科技支撑,以“城市大脑+数据应用”提高社会治理战斗力。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构建“1+2+3+4”的数据管理运营平台,即整体铸造城市大脑的数字底座,形成“数智化”支撑体系和“三融五跨”应用体系,通过实现开发与运维服务、组织与机制、标准规范与安全三大保障,服务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带动和数字平安,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数据应用。一方面,深化“网格化+大数据”社会治理创新,开发了“宜都一家亲”公共服务App和基层治理智能化管理后台,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一标三实”、户籍数据、职能部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构建了一大批特色应用场景,如服务城市管理的车共体,运用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整合40多个停车场资源,共享车位达到7千余个,实现了分时共享、费用共摊。
  

(作者系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宜都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