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小纳米”撬动千亿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2-06-01)

   ——苏州工业园培育发展纳米产业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中共武汉市委改革办调研组

  苏州工业园是中国新加坡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开发建设27年来,始终坚持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以高层次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开放程度均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0.3亿元,每平方公里GDP产出11.97亿元。园区规划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纳米产业世界领先,光纤通信位居世界前三,生物医药竞争力全国第一。
  一、苏州纳米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纳米技术是引发人类社会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之一,对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2006年,苏州工业园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全国率先把纳米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苏州纳米城,从设备、原材料、制备、工艺、集成到应用等方面布局全产业链。经过15年发展,苏州工业园已成功跻身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2021年,苏州工业园再次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纳米新材料集群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前,园区纳米产业以第三代半导体、微纳制造、纳米功能材料、纳米大健康为重点发展方向。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集聚了国内大部分高端团队,拥有产业核心技术,形成了高端创新企业集聚、产业上下游齐备的发展格局。在微纳制造领域,形成了器件设计、代工平台、封装测试、集成应用、材料与设备完整的产业链,位列国内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榜首。在纳米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产品种类齐全、上下游衔接快速、资源高度集聚的产业高地。在纳米大健康领域,深度融入地标产业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业交叉融合效应显著。
  截至2020年,苏州纳米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累计引进和孵化相关企业近千家、集聚各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470多个,半导体用ArF光刻胶、微球等多项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021年,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总产值达1255亿元,一批重点自主品牌企业产值实现同比翻番。
  二、苏州培育发展纳米产业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规划引领,持续推进纳米产业发展壮大。2006年,苏州将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转量”。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先后将纳米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此后,园区制定实施纳米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确立产业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企业、项目和关键技术,确定主要任务。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规划(2020-2035)》,提出重点发展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集聚、高等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创新生态一流的科教协同创新示范区。
  (二)坚持要素融合,构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圈”。苏州工业园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纳米技术产业发展实际,提出“纳米技术产业生态圈”的设想,包括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服务链、人才链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科技、产业、服务与金融资源的整合,形成面向产业的聚合效应。着力构建纳米技术产业生态圈,以“政府主导+国资推动+市场运作+产业互动”为机制,全力推动以纳米技术为纽带的领先技术、创新产品、高端人才、产业资本、支撑平台、创业载体等六大产业要素聚集,广泛带动政府职能部门、传统企业、纳米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国有企业等主体,围绕纳米技术产业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三)坚持创新策源,高标准建设纳米产业创新平台体系。苏州工业园聚焦源头创新,积极引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科研院所,在碳纳米管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了核心技术“从0到1”的突破,种下了苏州纳米产业发展的“种子”。同时,密切对接纳米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积极推进平台建设,先后建设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微纳制造(MEMS)中试平台以及国家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载体,基本覆盖创新研发、技术服务、中试工程化和产业支撑等关键环节,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目前,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已与100多个高校、院所、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微纳制造(MEMS)中试平台填补我国MEMS产业研发机构与规模代工厂之间的空白。
  (四)坚持国资带动,有效解决产业资金需求。苏州工业园始终将国有资本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重要抓手,组建全资国有企业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负责纳米产业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产业服务及产业投资等工作,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的一体化推进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国资杠杆作用,助推产业项目的引进、培育,通过独资、参股的形式设立启纳创投、协立创投、融风科贷、同合产业基金等投资主体,构建了覆盖创新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投资体系。近年来,先后与100余家资金总规模超200亿元风投资本建立合作关系,培育出多个上市企业。
  (五)坚持人才优先,积极打造领军人才高地。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将人才视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核心要素,坚持“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产才互促”的总体思路,聚焦产业、平台、政策三个关键领域,建强人才招引、培育和扎根的平台。特别在助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定期发布“人才地图”,引进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描绘“产业地图”,以产业为载体集聚更多人才,实现“产才融合”。以纳米产业为例,截至目前,园区已基本形成纳米产业人才高地,集聚院士团队18个、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81位、江苏省双创人才130位、姑苏领军人才150位、金鸡湖纳米领军人才408位。
  (六)坚持开放引领,深化纳米技术国际合作。苏州工业园依托国家营造的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宏观环境,积极同境外企业或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从而形成点面结合、相互促进的国际产业集群合作态势。一方面,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瞄准世界500强和全球行业领军企业,每年引进纳米技术应用项目超150个。另一方面,大力打造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纳博会),通过搭建更大国际合作舞台,促进技术专家、创新企业、风险资本、产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深度融合。目前,纳博会已成为聚焦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最具权威、规模最大、综合性的年度国际大会,每年参会参展人数已达万人、企业机构超过2000家,近30个国家的行业领袖、技术专家、创业精英参加大会。
  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几点启示
  一是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前瞻布局、科学谋划、持续发力,是苏州工业园发展重点产业的“秘诀”。自2006年提出发展纳米产业以来,苏州工业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纳米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长为千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谋划新兴产业发展中,应该瞄准未来产业方向,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快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体系,推动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二是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涉及扶持政策、产业载体、科研机构、平台体系、高端人才、创新企业、产业服务等要素,以及推动要素聚合的发展模式。苏州工业园提出的“纳米技术产业生态圈”,揭示了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出最大最直接的产业促进效能。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应该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整合科技、产业、服务与金融资源,促进生产要素的良性流动和优化配置。
  三是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苏州工业园纳米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产业载体对培育产业集群至关重要。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应该围绕产业高标准规划与建设科技产业园区,在产业创新资源引进与合作、产业投资与项目育成、产业平台建设与运作、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和产业宣传与品牌塑造等方面提供服务和保障,推动符合功能定位的新兴产业项目向产业园集群、集聚发展。
  四是勇当“天使投资人”。专业化的投资团队、充裕的资金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苏州工业园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杠杆作用,由国有企业苏州纳米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母基金,积极引入各类私募基金助力产业发展,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入行的资金门槛,更激励了各类创业投资机构的入市决心。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政府应扮演好最大天使投资人角色,发挥国企优势,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汇聚创新资本、产业资本、跨境资本,进一步增强服务新兴产业的金融功能。
  五是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核心是人才支撑。当前,城市之间人才竞争已经进入2.0时代,不再单纯比拼政策和财力,而是持续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创新环境。应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不断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打好“重金揽才”“事业聚才”“服务留才”组合拳,实现以人才集聚引领项目集聚、资本集聚和产业集聚,以产业集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开放合作是苏州工业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紧跟技术创新全球化开放趋势,积极探索国际创新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全球主要创新城市和地区的合作,加强与全球知名技术转移网络和基金的合作。
  

调研组成员:刘永明 刘舜馨 谢玉杰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