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论点辑要

论点辑要

国家何以能治理好等6则

(发布时间:2021-02-25)

国家何以能治理好
  何哲在《学习论坛》2020年第10期撰文认为,国家治理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也就是良治和善治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已经在不同的层面上提供了大量的制度设计和建议,有些是在治理的最核心的理念价值层面,有些是在工具政策层面。国家治理好的关键在于一个好的政府建设,因为治理是实实在在的公共实践。而好的政府建设,必然要解决政府自身的信任―权威―参与的要素构建。要不断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不断提高政府自身的权威,不断增加国家治理的公共参与,通过这种有效的互动循环,最终提升政府自身的建设。无论制度表象如何,好的国家治理一定要实现好的政府作为支撑,建设好的政府,就必须要满足信任、权威与参与的三元核心关系。这三者实现了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和制度稳固关系,平衡了微观个体与宏观主体之间的多元关系,最终促进了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发展与繁荣。在信任―权威―参与的内核之外,则有民主、法治、科学等制度安排予以保证。民主—法治—科学的建设亦要聚焦于此,以信任—权威—参与作为各项制度建设的核心努力方向和实质评价。信任建设应始终成为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
人心政治论
  唐亚林在《理论与改革》2020年第5期撰文认为,入类栖居在同一星球,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族群因为各种历史与现实原因,发展有快有慢,生活有好有坏,问题有多有少,唯一不变的是同一个苍穹之下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中国,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党和国家将全体人民的利益作为政治的最高原则来对待,从而形成了超越党派利益的使命型政党,以及由使命型政党统合并引领的人民群众高度信任与广泛认同的人心政治新形态。这种人心政治新形态,以政党组织的先进性为纽带,以人的组织情感性和制度的生命力为核心,以持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美好生活政治观为指导,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型政党肩挑“人”与“制度”的主体理性力量的锻造,以及以“将心比心"的情感治理模式所激发的独特情感力量为特色,形成了超越委托代理制基础,融国家硬实力、软实力和信心力三者于一体的新型理论范式,这将为人类社会闯出一条基于委托信任制的集“良心+良制+良治”于一身的新型政治发展道路,进而开创超越时空与子偕行的人心政治形态的新境界。
焦裕禄精神的话语变迁及其当代意蕴
  康凤云、黄仁森在《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撰文指出,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话语变迁的角度探究焦裕禄精神的内涵、语意语境,梳理焦裕禄精神的话语变迁历程及其内在关系,既有利于把握焦裕禄精神内涵的时代变化,也有利于展现焦裕禄精神传承的语境特征。焦裕禄精神形成后,内涵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赋予新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焦裕禄精神的话语内涵在每个历史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话语意境:20世纪60年代呼唤英雄模范的语境特征,造就了焦裕禄作为榜样被挖掘的偶然性和必然性;90年代党风建设亟需廉政标杆的语境特征,决定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新时代焦裕禄形象一直记挂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语境特征,形成了2009年以来传承、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时代聚焦。焦裕禄精神话语变迁所折射出的价值意义是:一种精神只要来源于民、植根于民,它就能永葆青春活力;共产党人只要坚守人民公仆的赤子之心,党的工作就能永远立千不败之地。焦裕禄精神的话语表达因时而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品格和风格。
应从四个视角判断政府投资的有效性
  刘尚希在2020年10月13日《中国财经报》撰文认为,当政府准备投资时,如何判断其有效性,应主要从以下四个视角来判断。一是经济视角。近几年来通过政府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稳增长目标的作用处于递减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投资的有效性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二是社会视角。政府投资的社会目标应当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人和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社会公平。三是生态视角。很多政府投资用于生态环保项目,有利于改善环境。其实,所有的政府投资应当具有生态价值。有的项目虽然通过了环评,但未必有生态环境价值。四是空间视角。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投资,促进空间布局的优化和要素的聚集,政府投资的空间视角,在于如何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空间价值。从这些方面来讲,判断政府投资的有效性,不是只有一个维度,而是多维度的综合。综合起来讲,政府投资落到项目上,所有项目都应当服从于经济社会价值的评估。如果没有经济社会价值的评估,那么这些投资和项目很可能最终演变为“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为了铺摊子而铺摊子”,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面向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库建设
  徐晓明在《情报工程》2020年第4期撰文指出,面向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库建设,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智库团队协同长期跟踪某项决策的全链条:(1)决策制定:组建团队,通过文献研读与深入实地调查,发现、收集并明晰涉及决策各方面要素信息,选择合适的模型工具,分析决策的理论依据、法规依据与现实依据,进行不同决策方案的比较研究。(2)决策执行:采取有效手段配合相关管理部门对决策实施进行相关背景与意义目标的解读,统一各方思想认识是决策快速落地的有效方式;研究各方反馈,分析决策执行中的各种间题,适时动态修正或调整原有的决策建议。(3)决策评估:选择各类指标度量决策前后的现实变化,并将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全面评估决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现有智库研究模式应该实现三大转变:从单一学科孤岛式研究向多学科智库团队集智攻关、从直接提供科研学术成果向经由决策经验丰富人员的二次加工转化,以及从某个环节的断点式研究向包括决策制定、执行过程与后评估等多阶段全链条的长期跟踪研究转变。
阅读的动力
  蔡晓宇在《中国出版》2020年第16期撰文指出,人的阅读动力一方面来源于人作为社会动物、智慧动物、情感动物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来源于阅读对象——作品带来的精神满足感。所以,作品作为阅读行为的客体,对阅读行为的实施和成效具有决定性意义。阅读的根本动力还要回到人本身。让人从理性和感情出发,将阅读置于人生的高处,形成阅读的强劲渴望和刚性自觉。从人的社会属性上说,需要将阅读在宏观层面的重大意义与阅读在个体层面的实践价值形成有效的结合通道,让人基于趋利避害的社会本能进入通道,主动开展阅读、真心喜爱阅读。中国古代主要采用读书取仕的方法,现代社会虽不推崇“功利性阅读”,但的确要为个人的阅读行为选择提供价值驱动目标。从人的自然属性上说,需要将人的精神需求进行激发、开发,从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视角研究人类阅读行为的发生动机、过程状态、本质属性,深刻把握内在规律,让人的阅读能力、阅读欲望得到持续提升。只有人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才能走进阅读、成就阅读,阅读在人类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得到彰显和巩固。■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