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 以思想破冰推动开放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26)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做好我省对外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着眼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全面提升湖北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更好服务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一、把握大势,以新实践应对新挑战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疫情大流行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深刻复杂影响,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对外工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任务。从外部环境看,受疫情影响,人员跨国往来受限,各国内顾倾向抬头,国际合作步伐放缓甚至受阻,国际安全风险增多,给对外工作带来新的严峻考验。从我省发展实际看,开放不够、经济外向度低仍然是亟需破解的发展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辨、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北打赢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双胜利”。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外事系统顺应大势、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坚决做好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工作,深入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全力保障涉外企业复工复产,着力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项中心工作下功夫。一方面,主动开辟“快捷通道”,支持涉外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使近万名我省企业急需的外籍人才返岗复工,保障大批经济项目实施。举办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组织跨国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日本地方政府驻华机构、外国驻华使节等团组来访,展示我省疫后重振新貌,坚定发展信心,促进项目合作。另一方面,因时因势调整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措施,有力、有效、有序开展外防输入工作,构建从国门到家门的防控链条,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地方外事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对外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没有变,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没有变。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拓创新,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我省外事工作必将迎来新的广阔发展机遇。
  二、服务大局,以新思想引领新发展
  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世纪疫情之难局、开放不够之困局,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牢牢把握地方外事工作正确方向,因应形势变化,聚焦主要矛盾,破除思想上的“梗阻”,树立内陆地区也可连接全球的开放合作意识,寻找理念上的“出海口”,以思想破冰奋力实现开放突围。
  一是胸怀“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心系“国之大者”,增强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高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旗,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贡献湖北力量,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开放活力。
  二是用好“两种资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客观需要,也是地方对外工作优势所在。要发挥“拼、抢、实”的作风,下好先手棋,占据制高点,在吸引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要策划更多高能级涉外活动,系统推进企业合作、产业合作和区域合作,推动更多国际资源转化为促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提升全面开放功能和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撑,吸引外国领事机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落户湖北,强化在鄂工作生活外籍人士的获得感、归属感,服务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
  三是聚焦“两个服务”。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要在国家总体外交中展现湖北更大作为,又要在湖北开放发展中用好国家力量,使外事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湖北人才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科教优势明显、发展动力强劲,是联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面临多重开放发展机遇。要找准“两个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全面融入国家对外战略,着力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结合,东、西、南、北四向推进,经贸、产业、人文、科技全面开展,开放功能提升和营商环境打造同步发力,提高湖北开放型经济建设水平,扩大湖北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三、筹谋大事,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外事工作要在宏观层面抓好谋划,中观层面建好平台,微观层面搞好服务,以新作为开创我省对外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党管外事,从办外事向谋外事转变。党对外事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我国对外工作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经受疫情考验,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到,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我省外事工作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要解放思想、提高站位,谋在高处、谋之长远,增强政治性、战略性、主动性、创造性,跳出湖北看湖北,跳出外事看外事,自觉把我省外事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湖北发展全局中,紧盯重大战略、重要领域、重点方向思考谋划、统筹推进。要提出切合湖北实际、务实清晰的开放“路线图”。加快东向拓展,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合作,密切与美、日、韩等环太平洋国家经贸往来;提升西向合作,加强与成渝经济圈协作,提高中欧班列(武汉)运行效率,推动我省与法、德、俄等欧洲国家和中亚国家产业对接;开辟南向通道,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鄂港合作,更为紧密地参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中国—中南半岛、中国—巴基斯坦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
  二是服务外交大局,把疫情之危化为合作之机。配合推进国家重大对外战略,是地方外事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地方外事工作的最大机遇。疫情以来,湖北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着眼重大外交活动和国内重大议程,精心组织,精准服务,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承办重大外交活动,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为经贸、科技、卫生等领域合作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地方外事工作只有紧扣中央对外工作大局,才能把握方向,才能有所作为。我们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用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重大外交平台,把更多重要国际会议、国际交流活动请到湖北举办,将国际社会对湖北的关注热度转化为合作高度,进一步凝聚发展气场,提升疫后重振的人气。要充分发挥我省特色优势,积极参与抗疫、疫苗、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争取更多湖北元素、湖北项目、湖北产品进入国家视野,纳入国家对外合作统筹范畴。
  三是推动开放发展,把柔性服务变为硬核实招。外事工作站在对外合作的最前沿,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当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服务发展的“实干家”,推动全省开放发展整体跃升。
  坚持面向全球。继续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加强与各国地方友好交流,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生动讲好“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的故事。推动“长江—伏尔加河”地方合作走深走实,放大“长江—密西西比”流域合作品牌效应,用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合作机制,巩固深化与周边国家人民在携手抗疫过程中形成的民心基础,秉持正确义利观,践行共赢理念,深化务实合作,构建遍布全球的国际“朋友圈”。
  坚持抬高全域。紧扣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聚焦武汉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围绕国际高端平台、国际高端要素、国际公共服务加强政策供给,强化武汉开放发展“主引擎”功能。支持襄阳、宜昌“两翼”利用特色资源打造对外品牌活动。践行“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理念,支持办好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国际茶叶大会、炎帝故里寻根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向世界展示湖北风采。推动外事资源下沉,聚焦县域开放发展,扩大县域国际结好覆盖面。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文章,促进“一县一品”“一业一品”走出国门,在更多国际场合为我省优质产品带货。
  坚持产业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巩固扩大防疫物资、农产品等良好出口势头。用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红利,加强与欧洲国家在生物医药、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农业等领域合作。抓住RCEP协定签署机遇,扩大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合作。当好“店小二”,营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高质量建设武汉中法生态示范城、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孝感日商产业园、荆门爱沙尼亚产业园等国际园区,促进要素聚集、产业对接、利益交融。
  坚持人文为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大多数,推进大联合”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我省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资源禀赋,因业制宜、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持久发展的民间外交品牌产品。特别是要发挥长江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让世界了解湖北,让湖北走向世界,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形成民间对外交往工作新格局。
  四是严防疫情输入,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坚持“四伞并举”,坚持人物地同防,进一步做实做细入境来鄂人员数据信息闭环和全流程工作闭环,把牢把好登机、口岸、转运、隔离、社区“五个关口”,慎终如始、毫不松懈,扎扎实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努力为全省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