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22-09-20)

湖北省商务厅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着眼湖北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定位。推进高水平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是省委推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精确规划。
  一、正确理解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高水平开放是贯彻党中央战略、落实省委决策的政治自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统筹谋划、长短结合,系统协同、重点突破,着力推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通过强化开放合作,能够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可以说,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二)推进高水平开放是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科技强省的必由之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建设“三高地、两基地”,离不开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开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需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发挥外资研发中心、综保区研发设计中心等重要平台作用,在开放条件下促进科技能力提升。打造制造强国高地,需要聚焦汽车产业“走出去”,为汽车产业扩规裂变寻找增长空间。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需要围绕数据跨边界流动,探索创新数据监管模式,打造全球数据汇聚的开放型数字经济高地。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基地,需要聚焦农产品特色外贸产业,推进农产品向深精加工出口转型,以高质量农产品贸易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国现代服务业基地,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推进高水平开放是解决发展中突出问题、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我省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可以增强湖北有效供给能力,穿透循环堵点,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从畅通国内大循环来看,生产上可以通过开放引入高端生产要素和短缺资源,推动技术进步;流通上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效率提升,解决内部循环不畅问题;消费上可以提供优质消费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国内国际双循环来看,有助于推动湖北与国际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连,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二、准确把握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基础条件
  (一)发展基础。近年来,全省商务系统树立“开放没有边缘只有节点”的意识,理念对标沿海、措施紧盯标兵,攻坚克难、奋力开拓,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1—7月,我省进出口总额3505.7亿元,同比增长21.7%,自2020年第二季度起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7月当月创月度进出口规模、增速历史同期新高;实际使用外资(FDI)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7.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5.8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5.2亿美元,同比增长4.2%,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二)平台基础。开放平台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载体。我省以湖北自贸区为引领,形成了“3+21+N”开放平台(3个都市圈,21个国家级开发区,综保区、临空区、外资集聚园区、口岸等N个重点片区)。自贸区以全省万分之六点五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同期30%的外贸额、13.1%的外资额,2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建设质效在中西部领先;综保区数量在中西部排名第一,东湖综保区进入全国和中西部地区排名“双A”;4个对外开放口岸数量在中西部排名第二,具备9大类16个特殊商品进境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种类及数量在中部地区均位于前列。全种类、多形态、水铁空、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布局,为我省高水平开放提供了“试验田”和“助推器”。
  (三)循环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从地理区位出发,我省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全国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市场规模能够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依托区位优势塑造的循环基础,湖北高水平开放带来的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和规则、标准等制度,将能够以最短时间、最高效率拓展至全国,推动形成“开放—发展”循环上升格局,促进良性循环,实现新时代“货到汉口活”。
  (四)项目基础。重大开放项目是建设开放型经济,促进高水平开放的有力抓手。鄂州花湖机场是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机场,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客货运“双枢纽”,是湖北高水平开放的关键平台。从全国看,“双枢纽”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航空货运网络的“钻石之心”;从省内看,以“双枢纽”为中心节点,通过多式联运与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等衔接联通,将形成以“双枢纽”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以“双枢纽”开放为牵引,有助于打造内外高端要素集聚、临空产业聚链成群的新高地。
  三、精确规划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开放理念之先。坚持国际视野、贯彻开放理念,引导全省上下把对开放工作的认识内化为思维方式、行动自觉,破除开放意识淡薄、眼界思路狭隘、进取精神不足等问题,形成“内陆与沿海同处开放一线”的共识,充分运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压实省直相关部门、市县党委政府的责任,力争在借势领域与沿海近质近效、在均势领域与沿海同质同效、在优势领域比沿海优质优效,建设内陆高水平开放强省。
  (二)把握开放平台之要。发挥开放平台内引外联的关键节点作用,以点带面提升全省对外开放水平。高质量建设湖北自贸区升级版,坚持以制度创新营造开放新优势,做好自贸区与省内各类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工作。提升开放平台与平台所在地区联动发展水平,促进平台与城市创新联合、政策联通、产业联动,合力提升双向开放水平。办好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暨中国(湖北)—欧洲企业合作大会,争取湖北—北欧(欧洲)经贸合作纳入国家双边合作机制,打造与欧洲经贸合作示范省份。争取鄂州花湖机场、宜昌三峡机场、恩施机场、襄阳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促进武汉港扩大港区对外开放验收,积极申建鄂州、荆州、仙桃综保区,优化开放布局。
  (三)扩大开放领域之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降门槛、宽领域、提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完善RCEP“政策工具箱”,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入研究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电子商务、投资、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开放条款,争取先行先试或压力测试,实现率先开放。抓紧落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支持湖北省放宽市场准入的实施意见》,推动商贸、金融、医药健康、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开放。争取在武汉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提升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健康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水平。设立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推行国际投资极简审批制度,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全链条拓展,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四)紧盯开放项目之重。聚力将花湖机场打造成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高位谋划、前瞻布局、大胆改革、细心推进,围绕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完善生产关系,推动机场尽早实现对外开放,推进提升国际航空货运通关效率的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促进高端航空资源在花湖机场集聚,外向型产业在临空经济区集群。聚焦“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加大开放项目招引力度,围绕欧洲、港澳等外资重点来源地,围绕五大产业基地、五大未来领域,瞄准“双碳”经济、数字经济等新赛道,促进“三类500强”、贸易型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型总部优选湖北、生根湖北,再投资又选湖北、深耕湖北。
  (五)夯实开放通道之基。推动沿江港口优化整合,稳定运行江海直达航线,打造东向黄金水道,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争取中欧班列增加线路,拓展西向骨干通道,建设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打造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双枢纽”空中经济门户,加快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推进国际物流新通道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畅通至东南亚南向通道,打通至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北向通道,建成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开放大通道。
  (六)提升开放经济之质。推广应用“楚贸通”进出口贸易数字化服务平台,以汽车制造、现代化工、现代农产品、光电子产业出口,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先进设备进口为重点,实施外贸“优进优出”行动,确保产业链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积极争取将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生产、柔性显示屏等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目录(2022年版)》湖北省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加强国际合作园区管理工作,高标准建设孝感日商产业园、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紧盯重点国别、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水平,有序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开放型经济提质升级。
  (七)严守开放安全之责。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在推进开放过程中,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重点领域开放过程中通过“监管沙盒”“分步开放”等形式隔离风险,坚决做到放的准、管得住,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