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推进具有湖北特色的流域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2-23)

田 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论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湖北作为长江干流流经长度最长的省份,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是湖北必须守住的底线。湖北是鱼米之乡,是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之一,作为农业大省和生态大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生态安全底线是湖北的重大使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坚决贯彻落实,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提出了具有湖北特色的流域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规划纲要》高度重视统筹安全与发展,创新了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提出了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相结合的路径措施。针对4条安全底线,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安全底线清单,作为确保湖北发展安全的负面清单;针对四化同步发展,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发展体系、评价指标及重点任务,并提出构建综合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教育科技人才四大支撑体系,这些是推进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明确了哪些事不能做,确保了发展时不出轨、不越界。正面清单指明了哪些事应该做,保证了发展有方向、有重点。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相结合,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了指引,明确了方向。在《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规划纲要》的编制实施为契机,加速推进湖北省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规划纲要》立足流域综合治理,形成了较为完整全面的流域安全管控体系,是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当前,安全和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明显增多,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我们要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情况,固牢树立“人民至上”的安全理念,不断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安全形势研判、风险防范、应对化解、战略谋划等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能力建设,强化维护国家安全所需要的物质、技术、装备、人才、法律、机制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协同联动的国家安全体系,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上,加快探索一条湖北路径。
  二是处理好一个重要关系,即流域综合治理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重视管控过程中地方发展权利和发展空间的维护,特别是对部分水功能重要、水生态地位突出的后发区域,保证其发展权利,确保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创新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补偿机制。事实上,我省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2020年鄂州市生态价值核算和生态补偿案例成为全国推荐首批11个经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之一。2022年5月10日,湖北首例跨市河流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武汉市与仙桃市《通顺河流域跨市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协议》成功签订。11月16日,黄石市与鄂州市签订《高桥河跨市断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但就目前来看,流域生态补偿仍然存在补偿标准不统一、补偿管理机制与市场机制不完善、社会资本和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的协调机制、责任机制、激励机制不够清晰明确等。需要进一步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补偿市场化运营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探索一条流域综合治理与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子。
  三是把流域综合治理和“双碳”目标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流域治理全过程降碳的湖北路径。2022年6月10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减污降碳的具体路径。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在水,需要注意在治水中推进全过程降碳。提高废水、污水的治理和再生利用水平,实现源头降碳;加强对污水及伴生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发挥其对能源资源的碳替代功能;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增强水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探索形成全过程降碳的湖北路径。充分发挥湖北在碳交易领域的优势,加快开发湿地碳汇等项目,助力流域降碳。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地区尝试开展了湿地碳汇交易。2022年4月28日,浙江德清“两山银行”与当地下渚湖街道签下首笔湿地碳汇收储合约,同时向德清农商银行、湖州银行德清支行、正大青春宝等9家单位分别出售碳汇量。作为千湖之省,湖北在湿地碳汇交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形成湿地碳汇项目可以成为我省实现“双碳”目标的新亮点。事实上,我省已经在湿地碳汇领域开展了一定的前期工作。2022年11月4日,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测算发布的沉湖湿地碳汇量达12.55万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湿地碳汇储量评估、湿地碳汇潜力评价、湿地碳汇监测等工作,构建形成湿地碳汇计量模型,加快开发形成湿地碳汇交易项目。

(作者系湖北经济学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本组文章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