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攻坚

(发布时间:2023-02-23)

中共武汉市委改革办

  2022年4月,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后,迅速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和具体配套政策,围绕建载体、强功能、活机制、优服务,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搭建科创中心四梁八柱,自觉担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大使命,努力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一、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
  支持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突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大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高校院所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上实现重大突破。目前在汉高校“双一流”学科达32个,位居全国第四。
  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初步构建“湖北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2022年,获批建成1家国家实验室、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以市场化机制建设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构建科技体制改革、创业投资、技术孵化与成果转化、吸引与集聚人才、知识产权与生产性服务五大平台。统筹在汉国企科技创新资源,新组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高校院所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
  建设东湖科学城。全速推进东湖科学城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期建成投用,武汉超算中心接入全国算力网络。科学社区、科学服务中心、学校、邻里中心等商住公服4类配套设施规划抓紧编制,国际社区和光谷人民医院开工建设。
  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聚焦“卡脖子”难题,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组织科技人员技术攻关。2022年投入财政经费1.93亿元,支持10项科技重大专项和80个重点研发项目,产生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突破。
  二、推进高效能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小试中试、评价认证等平台机构,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中试服务平台,2022年全市备案市级中试平台94家。
  培育转化专业服务队伍。抓住中国工程院与湖北建立院士成果展示中心机遇,聚焦院士成果转化交易核心环节,推行“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转化机制。实行“专职+兼职+挂职”多管齐下,全市技术经纪人超过1000人。在全国率先组织220名联络员,深入高校院所、园区、企业,促进科技成果、技术需求、金融资本精准对接,挖掘企业技术需求545项,成功解决企业技术需求114项,推动57个院士项目在汉落地转化。
  建立转化激励机制。实行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有奖、转化人员有奖、承接企业有奖、技术转移企业有奖的“四个有奖”机制,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300亿元,同比增长20.17%。推行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支持湖北工业大学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96%转化受益归研发人员所有,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三、打造高质量创新产业集群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制订实施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存储器、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五大国家级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下一代信息网络等4个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构建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按照“储备一批、跟踪一批、提升一批”的培育思路,加快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成长体系。2022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8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0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获批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5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5%。
  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建立健全开放创新生态和合作机制,全面启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深入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产业协同,形成“创新策源在科学城、孵化转化在大走廊、价值溢出在都市圈”的发展格局。
  四、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健全集聚人才机制。设立市人才工作局,成立武汉人才集团,组建武汉都市圈人才发展联盟,探索推出突破性人才政策。率先实施人才注册制、积分制,吸引1.5万名海内外人才、1500余家企业注册。武汉入选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名单,成功获批中央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城市。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以政府创投为引导,成立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与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创新平台、社会资本合作设立17支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及天使、创投基金,总规模超过25亿元。发行政府债券63.9亿元,用于东湖科学城重点项目建设。推出“科保贷”“科担贷”等贷款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用规模同比增长57.6%,逐步形成科技特色鲜明的贷款产品体系。
  不断优化创新空间。更新实施《武汉创新地图》,发布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规划,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2022年新建创新街区(园区、楼宇)110万平方米,新获批国家级众创孵化载体16家,省级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16家。

责任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