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加快打造世界科技前沿策源地

(发布时间:2023-12-20)

姜 涛

  湖北正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两地三区”,即世界科技前沿策源地、国际创新人才集聚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全国产业创新引领区、全国创新生态示范区。打造“世界科技前沿策源地”具有典型的原创性、引领性和正外部性,具备原始创新成果产出和创新引领辐射的“双功能”,对于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标杆意义。
  一、湖北打造世界科技前沿策源地优势与短板
  (一)当前的优势。一是基础研究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省级基础研究经费预算连续多年增加。2019年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计划从2020年至2024年投入6亿元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连续三年每年投入超过8000万元,与“十三五”相比投入规模翻番;湖北连续五年获批国家基础研究经费均在10亿元以上,居全国前5位。二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当前湖北建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规划新立项建设3个,自主建设1个,继续培育建设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三是基础科学研究平台布局逐步完善。目前已布局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家、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家、湖北实验室10家、省重点实验室206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学研究创新体系。四是基础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构建起科技人才梯次培养新机制。2018—2022年省基金计划累计资助319名省杰出青年和233个省创新群体,2022年全国基础研究人员达到1.41万人,为湖北高校院所维持一支稳定的科技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是基础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省推进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武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12项经验的案例在全国获得推广,“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制等科技项目管理改革有序实施。
  (二)存在的短板。一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渠道不够通畅。2022年全省有1937家高新技术企业发生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费用,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9.78%,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难。二是基础研究高层次人才培育力度还不够。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板,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攻关核心关键领域的顶尖人才较少。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高,比如在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领域,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稀缺。基础研究投入仍然偏低,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相比仍有差距。
  二、湖北打造世界科技前沿策源地的有关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撑,增强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功能。一是聚焦底层卡脖子关键技术,超常规发展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发挥在鄂院士、鄂籍院士影响力,积极对接中科院下属院所的大科学装置落地湖北,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集群化、协同化建设。鼓励省内高校以前沿问题和重大科学等学术研究为牵引,重点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北斗等相关学科专业。二是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释放创新策源地的“源头活水”能量。积极承担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探索实施与国家部委共同出资、共同组织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的新机制;加强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为长远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储备;强化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聚焦我省五大优势产业,围绕“尖刀”技术攻关需求,建立产业化导向的科学问题库。
  (二)强化科研管理,增强策源地成果转移辐射功能。一是创建紧密型的创新共同体,形成基础研究、创新孵化、产业落地捆绑式发展机制。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打造“科研机构+头部企业+中小企业+服务环境”创新生态圈。强化需求导向的创新成果供给,提高企业在项目遴选、科研立项中的参与度和建议权。加强创新成果的小试、中试环节建设,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服务平台的重要作用,支持实力强劲的企业大胆布局新兴产业,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强做大。三是优化科研环境,完善激励和容错机制,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技术入股、成果租赁、永久买断等方式促进创新成果转移,努力以科技成果长期转化收益评价成果价值,使创新策源地成为创新成果辐射扩散的地理中心。
  (三)强化人才引育,增强策源地人才创新生态营造功能。一是紧抓“以用为导向”的主线思路,持续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从湖北当前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实际出发,通过大科学装置和新型实验室,以全职或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全球顶级科学家,吸引更多顶尖科研团队加入,不断培育本土顶尖科学性和科研后备力量。二是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科研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探索建立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收入分配形式,激发人才潜力和活力。
  (四)强化开放交流,增强策源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功能。一是夯实链接国内创新资源的根基。链接省内互补资源,强化武汉市的创新龙头地位,增强武汉在全国的创新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武汉与周边城市形成“优势互补、劣势互堵”的发展格局。链接其他省市优势资源,聚国内高层次人才助力先行区建设,适当放宽技术路线决策、创新团队组建、项目经费调剂等权限。二是拓展链接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积极推动对外科技交流合作项目,搭建对外科研交流途径,加深国际科研创新人员互动交流,加速湖北各领域科技创新的脚步。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