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加快推动示范区建设见行见效

(发布时间:2024-02-02)

吴 锦  

  荆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总抓手,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优化完善和转型升级,统筹做好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示范区建设全面起势
  一是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域“4611”(4个千亿产业,6个过500亿产业,11条优势产业链)、县域“1+2”(每个县市1个主导产业、2个特色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8家。以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江汉平原生态宜居城市、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四大功能目标”为牵引,全面融入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全年完成共建项目投资317亿元。城区领跑、县域崛起、镇域经济、乡村振兴“四轮驱动”多点发力。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石首“双集中”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小田并大田”改革推动“四减、四促”协同发力、“田—渠—塘”生态系统养殖尾水治理模式、生态价值转化的“旅游+”等实践探索。
  二是后劲动能不断增强。2023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67个,724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82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华鲁恒升、云图控股等百亿级项目陆续投产,武松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全面开工,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3.6%、27.2%。消费市场回暖,成功举办首届楚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批零住餐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65%、43.42%。科技创新加力赋能,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10家、总量达到800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增“四上”企业1159家、突破5000家。
  三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2023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956个,省级10大民生实事、市级25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1万人。社会保障扩围提标,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7.1%、95%。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2所、新增学位1.7万个。中心城区基本殡葬服务实现“全民免单”。21个保交楼项目全部申请销号,安全生产实现“一无两降”目标,平安建设“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测评居全省前列,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二、推进示范区建设成势见效
  2024年,荆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牢牢把握“五个重点”,坚持“五个统筹”方法论,按照“七个坚定不移”工作要求,全力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拓展回升向好态势。
  一是聚焦认真学、主动转、创新干,着力推动发展转型。对标对表省委在第一批主题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做法,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在“进一步明晰发展目标,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方面深入思考谋划。在发展目标上,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和江汉平原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消费中心、荆楚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等“五区五中心”为支撑引领,以“四大功能目标”为主攻方向,奋进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征程。在发展理念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方式上,把绿色低碳、集约高效、数智赋能、品牌高端作为转型方向,努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在发展动力上,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筑牢项目底盘,强化产业支撑,探索内生型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发展路径上,以实施《规划纲要》为总抓手,强化省委重点工作牵引,坚持工业优先、四化同步发展,构建“四轮驱动”发展格局,加快发展环境重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二是聚焦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着力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统筹实施产业链协同发展、技改提能强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绿色智能引领“四大工程”,重点抓好278个预增产值过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长点,加快构建“4611”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端化升级,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纵向成链、横向集群。聚力数智化赋能,依托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智改数转网联”,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促进绿色化转型,依托先导集团、海尔再生资源等循环产业项目,创建一批“无废园区”“零碳园区”。
  三是聚焦稳预期、扩投资、促消费,着力释放内需潜力。突出产业硬支撑,狠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00个。牵牢投资“牛鼻子”,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重点推进二广高速改线“四路两桥”等57个重点交通项目和滨化、利尔等227个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5%、交通投资突破200亿元。全面推进荆州新城、方特二期等重点项目,打造楚街、楚食等消费热点,力争全年接待游客8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0亿元。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六多合一”等改革,深入开展助企“十问十帮”温暖行动和“局长走流程、坐窗口”活动,全面提振发展信心。
  四是聚焦高质量、一体化、集约化,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宜荆荆都市圈58个年度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物流港、产业港、贸易港、服务港、功能港“五港并建”,打造多式联运节点。以“聚人口、优空间、提品质、强产业”为重点,高水平推进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发展,全域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强县工程,继续提级调度镇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五是聚焦强保障、优服务、惠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统筹做好城乡居民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领域工作,推进停车位、管网、绿地等16项重点民生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六是聚焦守底线、防风险、保稳定,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移动源、生活源、扬尘源、工业源、秸杆和垃圾焚烧“五源共治”,洪湖流域水质改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科学治理“五治协同”,推动污染防治在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有效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常态化开展消防、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底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多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作者系中共荆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