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枝江“农合联+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2-01-23)

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枝江市自2015年被确定为全省首个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市)以来,成功探索了“农合联+金融”涉农金融服务新模式,全方位推动了金融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截至2021年10月末,枝江全市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平台发放涉农贷款超32亿元,撬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62亿元以上。
  一、构建“农合联+金融”整体架构
  (一)组建农合联搭建金融服务有效载体。以县域为单元,组建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企业法人性质的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政府、金融机构之间的链接和增信平台,着力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综合平台。目前,枝江市共成立8个镇(街道)农合联、9个特色产业农合联,网罗了全市8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70%以上的农户。
  (二)构建融资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由省、县两级财政共同注资的5000万元涉农风险补偿基金。同时,建立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对贷款损失由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保险公司按约定的比例分担。2020年10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批准枝江市新设县市级政府性农业融资担保平台——枝江市天雨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枝江天雨担保),专注三农领域融资担保增信,目前已累计办理涉农担保8亿多元。
  (三)打造农合联+担保+银行合作模式。以农合联为载体,整合税务、人社、农业、法院等部门信息,建立农村合作金融征信信息系统,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此基础上,合作银行以5000万元涉农风险补偿基金为基础,放大5-10倍为符合条件的农合联会员授信,枝江天雨担保提供担保增信服务,通过农合联与合作银行、担保公司有效对接,构建“农合联+金融”的信用服务模式。
  二、抓住关键促实效
  (一)聚焦“增信”,不断创新“农合联+金融”服务模式。一是强化科技以智增信。在建立农村合作金融征信信息系统基础上,线上平台开设枝江市“农合联会员贷”窗口,实现30万元以下贷款线上办理、即申即享。二是加大投入以资增信。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各级农合联及新型主体增信。同时,建立风险补偿金循环补充机制、保费补贴机制,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用于弥补风险补偿损失,对非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补贴60%的保费。三是创新产品强链补链。会同合作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农村电商贷”“柑桔贷”“肉牛贷”等特色产品,构建金融链+产业链利益共同体。目前,已累计开展产业基金贷420笔4.3亿元。四是降低成本惠农利农。合作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实行同档期基准利率,目前,农合联会员贷款综合费率降为5.85%左右,比试点前下降了3个百分点。
  (二)聚焦“分险”,创新风险分担和防控机制。一是源头“分险”。针对不同贷款品种采取不同分险方式,如肉牛产业发展资金由枝江天雨担保、原畜牧兽医局、镇政府、合作社、合作银行按照4∶2∶1∶1∶2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二是全程“保险”。创新开办特色农业保险,并将是否办理特色保险作为提供贷款前置条件,引导新型主体办理特色农业保险,补贴保险费237.7万元,保险额度达9677万元。三是末端“除险”。建立“熔断”机制,对农村合作金融贷款设置贷款损失上限,当年贷款损失率超过5%时暂停办理贷款业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聚焦“整合”,创新政策支持和引导方式。一是整合资金。把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市场主体补贴等政策资金整合起来,设立1000万元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组建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二是整合资源。成立枝江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累计交易1400多笔、金额4亿元以上;办理产权抵押贷款138笔、金额1.4亿元。三是整合品牌。市政府连续5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枝滋有味”农产品公共品牌。目前“枝滋有味”品牌商标授权单位达26家,授权产品167款,开发OEM产品11款。四是整合服务。建设农合联服务大厅,为全市农合联会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向全市所有村组社区派驻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特派员,积极推动“村社合一”“全产业链”等金融服务模式,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三、探索创新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一是鼓励银行机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专属贷款产品,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二是鼓励和支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种业企业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公关的资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三是鼓励各地组建各类产业基金和乡村振兴基金,带动金融资金投入。四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打造线上线下有序融合服务模式。
  (二)发挥好融资担保增信作用是解决三农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保费补贴、业务奖补等“四补”机制,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充分发挥担保增信作用,打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银行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三)金融支持要嵌入产业链各环节。在推动全省十大农业产业链建设中,金融机构要针对研发、育种、生产、收储、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一方面,发挥核心企业对产业链的资金支持作用,重点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政策帮扶和信用培植,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畅通和稳定上下游产业链条。
  (四)创新政策支持方式是重要保障。以加大资金投入为切入点,建立财政、金融、产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加大涉农政策、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推动“金融资金+项目资金”定点投向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新型主体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政策叠加和联动效应。
  (五)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是底线。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涉农信贷风险和农业生产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构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涉农主体多方参与的风险监测机制,做好涉农金融风险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