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推动湖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2-01-23)

苏 娜 蔡梦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湖北要把握重点任务,注重风险防范,补足短板弱项,提升合作层次,更大力度推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一、培育新增长点,促进投资贸易“量质齐升”
  一是重点拓展两大合作领域。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发挥我省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方面的优势,加强医疗物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以及公共卫生治理等合作,推动健康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出口新动力。大力推动数字领域合作。与“一带一路”国家搭建国际数字合作平台,共建数字贸易生态圈,组建产业联盟,开展跨境电商平台、信息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二是以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积极开拓“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市场,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综服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汉口北、宜昌市场采购业务发展,推进武汉、宜昌跨境电商综试区及试点城市建设,扩大外贸主体和商品范围。做大做强外贸龙头企业,引导支持中小企业“破零倍增”。三是差异化推进投资合作。加强对“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发展战略、政策、产业、市场等方面的研究,针对不同需求,寻求差异化合作。引导我省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等多元化方式开展对外投资。加强对国际贸易准则和行业规则的研究,尝试联合生产、联合体投标、联合投资等新型合作模式,积极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推进产业链招商,引导“一带一路”资金资本投向我省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贸易等领域。
  二、推进扩链升级,持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
  一是构建跨境产业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链分工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全球战略布局,鼓励高端制造业开展海外并购和技术合作,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设立境外研发机构,推动“产能+技术、标准、品牌、服务”走出去。加快中比科技园、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等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入驻,推动属地化经营。探索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国际合作园区,实现平台、产业、项目、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二是推动国际工程承包升级。提升企业国际工程承揽能力,增强企业参与项目投融资和建成后运营管理能力,鼓励以BOT、PPP等方式,推动适用技术、设计咨询输出,延伸对外承包工程产业链,逐步实现由建设施工优势为主向投融资、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的综合优势转变。加强部省合作、央地合作,支持房建、铁路、道桥、电力、安装等企业“抱团出海”,与在鄂央企实现战略对接,以配套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分包、用工合作等多种形式,“以大带小”带动我省优势产能、装备、工程机械、建筑材料和劳务“走出去”。注重资金投入少、时间周期短的“小而美”项目,推动“大工程”与“小建设”相配合,实现“惠民生”目标。
  三、打造“新沿海”,全方位加强“互联互通”
  一是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陆上通道、拓展国际航线和江海直达通道,构建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巩固提升中欧(武汉)班列发展成效,加强中欧(武汉)班列通道能力、枢纽节点、口岸扩能及海外仓建设,提升运营水平,积极打造“数字班列”。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加强与沿海港口群合作,推动武汉、黄石等地拓展近洋航线。加快武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推进鄂州花湖机场建设,整合省内机场航空资源,提升国际货运中转和分拨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稳步推进铁路、公路、港口、能源等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优化通关流程、缩短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推进口岸与物流通道、交通枢纽的有机联系、无缝对接。推动花山、汉南、黄州等水运口岸以及鄂州、恩施、襄阳、十堰等机场口岸扩大开放。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完善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以便利化为核心的贸易监管体制、以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审查体制,吸引人才、资金、货物、数据等要素集聚。
  四、突出优势特色,深入开展科教人文交流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合作能级。积极参与价值链产业布局调整,将创新集群嵌入“一带一路”产业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数字经济生态。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合作共建的优先选项,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研发,深入开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支持产学研机构和沿线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制定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创新人才交流项目,强化在科技创新、产业对接、人才交流、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二是深化教育合作。探索与沿线国家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做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湖北品牌”。统筹我省高校教育资源,培养国家急需的非通用语种人才及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强化人才支撑和储备,加强国别区域研究及应用,及时为“一带一路”重大决策事项贡献“湖北智慧”。三是塑造人文交流品牌。推进多元文化交流,厚植“朋友圈”,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对话协商,提高合作实效。深入开展各领域人文合作,打好“特色牌”,办好人文交流系列活动,增强文化互鉴,讲好“湖北故事”。
  五、完善推进机制,提高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注重统筹协调。注重相关政策规划的统筹协调,统筹推进“一带一路”重要事项和重大工程,协调解决合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积极谋划专项行动方案,精准聚焦重点地区和领域,按产业合作、市场融合、人文交流等分类建立“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二是扎牢风险防控网络。突出防控措施的精准性,加强对国际形势和沿线国家营商风险的研判预警,强化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项目层级的风险评估体系,对重大项目做好评估论证。发挥我省“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安全信息平台作用,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及时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信息咨询等服务。统筹推进经贸摩擦预警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海外投资预警、利益保护等机制协同协作。三是强化金融支撑保障。支持企业申请国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专项贷款、“两优贷款”、境外投资基金等。打造“走出去”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产业促进基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系。鼓励银行业机构开发契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特色化、专业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联合中信保开展“走出去”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提升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等投行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