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聚焦五个核心要素 建设区域消费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26)

襄阳市政府研究室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促进作用日益强劲。襄阳是国家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是应有之义。我们坚持把区域消费中心建设作为稳住经济增长、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努力把襄阳打造成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承接“四大城市群”毗邻地区,辐射汉江流域的高端消费中心、购物体验中心、商品集散中心。
  一、聚焦消费主体,着力扩大消费群体。城市能不能成为消费中心,消费者最有发言权。我们把扩大消费群体作为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稳住本地消费者这个“基本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进民生福祉,让526万襄阳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不断激活本地消费者。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5%和8.6%,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另一方面,抓住外地消费者这个“增长点”。用足用好襄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禀赋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认真研究武汉、西安、重庆、成都等消费中心城市人口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精准培育一些差异化、特色化的消费产品,提高外地消费吸附能力。同时,依托“襄十随神”城市群和襄南双城经济圈,不断放大襄阳经济、产业、文化等比较优势,吸引更多城市圈内群众来襄消费、就业、常住,甚至成为“新襄阳人”。
  二、聚焦消费能力,着力增强综合实力。经济活力强,愿意并且有能力消费的人就多;民生保障好,群众消费才更有底气。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27.8亿元,在全国城市50强中位居第45位,首次跻身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1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打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粮食、生猪、茶叶、淡水产品、道地药材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1个4000亿级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4个1000亿级产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现代化工4个500亿级产业的“144”产业集群,经济总量突破8000亿元、建成万亿工业强市,努力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推进共同富裕,增强人民群众消费能力。
  三、聚焦消费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是消费的主战场。我们依托襄阳区位优势和“山水城洲”相融共生的空间格局,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要素吸引力、辐射带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消费集聚中心。一是增强交通枢纽功能。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推进呼南高铁襄荆段、合襄高铁,襄阳至宜昌、信阳、南阳高速公路,襄阳机场改扩建,小河港铁水联运枢纽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努力构建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络和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二是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集中力量推动东津新区城市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汉江生态城、17.5平方公里的庞公EBD、樊城滨江商务带等重点片区开发,打造现代服务业重要承载地和城市新地标,进一步提升现代化中心城区的集中显示度。三是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积极推进襄阳古城保护和利用,加大对管家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延续城市文脉;加快建设长门遗址公园,持续推进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襄阳古城绿道、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等项目,打造显山露水的生态新空间。
  四、聚焦消费供给,着力满足群众需求。紧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拓展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不断满足群众“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一是建设高品质消费载体。大力引进华润万象城、正大、宜家家居、山姆会员商店等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发展首发、首店经济,着力构建品牌汇集、品质高端、品位独特的优质商品供给体系;加快建设襄阳综合保税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中国(襄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好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区域高端品牌营销中心。二是构建多领域消费格局。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历史文化体验、主题公园游乐、乡村观光休闲、红色旅游教育为特色,编制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襄阳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培育更多校园经济、康养经济、“银发经济”,不断释放重点民生领域消费潜力;加快建设全民体育运动中心、城市体育公园,持续开展襄阳马拉松、健康跑等活动,推出更多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全力促进体育消费。三是打造多样化消费业态。引导商业实体向线上升级,互联网企业向线下延伸,加快培育智慧商超、智慧餐厅、社交营销、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网红经济、体验经济,加速传统消费业态与新兴消费业态融合互补,激发时尚消费、个性消费、智慧消费活力;以乡镇为重点,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畅通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五、聚焦消费营销,着力做好宣传推介。坚持把城市营销作为吸引投资、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高起点、高水平开展“襄阳城市品牌”宣传推介,切实讲好襄阳故事、塑造襄阳形象,提高襄阳吸引力。一是擦亮城市名片。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发挥“汉水文化”“古城文化”“三国文化”“荆楚文化”等特色文旅资源优势,持续开展“襄阳好风日”城市品牌营销推广,提升襄阳文化旅游影响力。二是办好本土节会。建好襄阳国际会展中心等本土展会平台,做大做强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汉江流域农业博览会、襄阳汽车展会等本土消费节会,打造区域知名节会品牌。三是打响“襄”字品牌。精心培育襄阳本土消费产品,推动老字号进商场、进街区、进景点,支持襄茶、襄菜、襄酒、襄油、襄粮等特色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完善“襄”字品牌产业生态体系,推动“襄阳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