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同城化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融合与升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25)

易先荣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成势见效,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底板,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县域的重要职责任务。作为武汉城市圈“1+8”成员,天门市充分发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势,着力推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积极探索产地资源共享、产业同链打造、农文旅跨界融合发展之路。
  一、同城化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融合的现实基础
  “绿色+特色”双色并重,加速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板块。坚持绿色兴农、特色强农理念,依托原生态“农田绿地”资源,建设形成30万亩“稻虾共作”示范基地、20万亩放心菜园、4万亩道地药园、5万亩精品果园和2万亩生态“水八仙”种植园基地,天门已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农产品调出基地。涵养绿色品质。全市重要农产品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常年在98%以上,天门成功创建“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推进市场融合。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拓武汉市场,优质稻米产业链龙头企业庄品健年营业收入达13.3亿元,是武汉最大的成品大米储备基地;绿色蔬菜产业链龙头企业红日子年营业收入2.11亿元,“北极源”系列酱菜产品全面覆盖蔡林记、蔡明纬等知名餐饮连锁企业;领尚生态农业整合农产品资源,在全国开办领尚食方缘生活馆218家,其中在武汉开办86家。
  “品牌+科技”双向赋能,加深科教融合。做实产业链对接。积极对接融入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5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2家、省级示范社30家。坚持品牌赋能。四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拥有企业品牌63家,产品品牌246个,有效期内“两品一标”企业共17家,产品30个,其中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4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1个;大米品牌“庄品健”获中国驰名商标,“张港花椰菜”和“天门黄花菜”被评为湖北省区域公共品牌20强。强化科技赋能。对接武汉城市圈农业“科技强链”工程,以“院市合作”共建为契机,共建产学研基地15个、院企合作共建基地5个、产业创新联盟5个,推广应用农业绿色高效技术模式12个。
  “文化+旅游”双元植入,加快农旅融合。按照“规划一体、发展一体,武汉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思路,将天门定位为武汉城市圈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建设休闲示范园。形成了融合岁月情怀、农耕体验、科普示范、休闲采摘、游玩娱乐等功能的多元化休闲业态组合,重点打造了天海龙、知青农场、南湖农旅休闲园等9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了黄潭乡村文化旅游节、多宝萝卜丰收节等8个“一镇一节”节会品牌。大力发展平原康养。依托山水林田湖兼备的自然资源,重点打造了张家湖湿地公园、乌龙湖畔生态园、沉湖生态湿地、佛祖山生态茶园等健康养生类项目。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依托陆羽茶文化、石家河史前文化、红色历史文化、竟陵派文学文化、状元文化、蒸菜美食文化,促进文旅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打造4A级景区陆羽故园、3A级景区胡家花园、石家河国家遗址公园、彭家垴平民夜校等文化旅游类项目,开发了茶旅体验观光游、亲子休闲游、美食休闲研学游、古迹遗存文化游、红色教育游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
  二、同城化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融合与升级路径
  壮大龙头企业融圈拓链。围绕四大优势农业产业链,坚持培育本土企业与引进头部企业“两条腿”走路,支持现有骨干龙头企业组建大型农业产业集团或产业联合体,推动“接一连三”,建成研发、育种、种植、加工、物流、营销全产业链条,向农旅产业延伸的农业产业集群。瞄准武汉城市圈,着力引进周黑鸭、武汉正大、良品铺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型龙头企业,补齐我市畜禽类产品深加工和休闲食品加工的短板,加快农业产业向全产业链拓展。
  创建产业平台融圈聚链。整合城市圈内农业基地、市场资源、科技品牌等,高标准规划建设“三园合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生猪、油菜、大豆、花生、水产品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更多天门优质农产品推向武汉城市圈及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
  打造地域品牌融圈强链。结合“一镇一品”“一业一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每个主导产业打造1个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筛选3家标杆企业品牌进行培育。深度挖掘天门富硒资源,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区域公共商标,创建天门富硒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开发“石家河”“陆羽”文化价值,融入“鱼米之乡”自然元素,突显时代感与历史感,设计有沟通力的身份和包装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开展科技服务融圈稳链。组建产业链专家团队,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把企业家、科技研发人才和返乡创业人才纳入人才培育扶持范围,支持入乡返乡创新创业。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实习基地,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研究解决良种选育和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等难题。支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共同制定行业(企业)标准,重点制定天门富硒稻米、富硒花椰菜、小龙虾生产等地方标准,以标准化控制生产、流通、存储等各个环节,严格落实质量监管。
  发展休闲农业融圈延链。对接武汉城市圈,以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业产业延链为载体,创建一批“荆楚文旅名村”“荆楚乡村美景”“荆楚乡土美食”等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现代农业+平原康养”的升级版。坚持生态底色、文化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重点打造10个美丽乡村特色循环圈。依托良田阡陌、河湖水景、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业基地、史前遗址、名人旧居等自然、人文景观,融合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手工艺、特色小吃,因地制宜布局休闲农业,吸引武汉及周边游客前来吃、住、玩、游。■
  (作者系中共天门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