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奋力描绘荆州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01-30)

李水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组织部门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必须时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组织振兴先行,探索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答好中国式现代化“荆州答卷”、绘就荆州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而不懈奋斗。
  一、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完善组织体系,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党建的鲜明导向,坚持整县推进、整镇提升的方法路径,坚持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目标要求,是荆州市抓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深刻体会和重要经验。
  (一)建强三级动力主轴。构建“指导在市、责任在县、落实在镇、基础在村”工作责任链条,督促市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扛牢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将“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作为“四级书记”抓党建承诺、述职、评议、考核的必选内容。建强县乡村三级动力主轴,强化政治导向,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选拔一批高素质年轻干部进入县级领导班子,发挥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突出政治过硬、热爱“三农”、基层一线要求,选拔100名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发挥乡镇党委“一线施工队”作用。完善和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提级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县级联审机制,对1699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进行全面“体检”。
  (二)加快组织体系覆盖。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中的龙头作用,把乡镇建设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遵循治理规律,把握时代特征,打破自然塆组地域限制和依靠村组治理的传统做法,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突出“五个基本”,大力实施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先后投入18亿元,高标准新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942个,改扩建679个,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党务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心、引领乡风文明的文化中心、凝心聚气的信息中心、便民利民的服务中心,强化了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领导地位。
  (三)严管优育红色头雁。做细做实村级换届“后半篇文章”。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聚焦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推动全市村党组织书记领办抓党建“书记项目”1821个。探索“三定三管三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履职“负面清单”,根据工作实绩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村党组织书记、“两委”成员,高质量储备30岁以下后备干部958名。大胆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先后为83名村党组织书记澄清正名。围绕“抓培训、强素质、全覆盖”目标,建立“市级示范、县级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推行“点餐式”培训。市县两级开设“红色头雁讲堂”55期,推选113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登台讲课,激励农村党组织书记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二、坚持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加快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荆州市紧扣“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压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探索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加快乡村共富“破题实践”。
  (一)盘活盘盈集体资产。针对村集体资产流失、低效化问题,构建“县级党委靠前指挥、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镇村两级集中发力”工作机制,全面清查集体资产资源,清理资产发包问题合同,清收化解村级债务。抢抓高标准农田整治等契机,督促镇村两级党组织对农村闲置土地进行清理,近年来累计增加耕地7万亩、村集体机动地17万亩。结合扫黑除恶常态化,采取“单位一把手包保、组织部门约谈、纪检部门跟进”的方式,推行“全面清理收、逐条逐项审、按照种类分、深入实地看、锁定问题判”工作模式,对承租费用低、到期不发包、欠缴承包费、非法强行占有等问题依类处置,全市清理问题合同1.76万份,收回集体土地4.2万亩,追缴集体收益4000万元。坚持把化解村级债务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坚持宣传发动、精准锁定、压力传导“三箭齐发”,累计有效化解村级非经营债务17.26亿元,帮助村党组织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二)派强用好驻村队伍。明确“县级及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必须参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坚持从严把关,督促责任单位“硬派人、派硬人”,全市共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577支、队员2336名。持续在日常管理上下功夫,把驻村工作队变成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尖刀班”。压实县乡两级党委工作责任,建立年考核、季调度、月检查工作机制;完善驻村日常管理制度,先后制定11项工作制度;加强驻村队员全天候管理,创新线上考勤方式,通过视频连线随时调阅驻村工作日志,并定期开展实地暗访检查。督促驻村工作队责任上肩,把防止贫困户返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特色产业,作为驻村工作年度考核的核心指标;安排1172名驻村工作队员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强化其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直接责任,累计帮助村集体争取产业发展资金1.2亿元。
  (三)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发挥村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以党支部领办、村社合一的方式,推广创办土地、劳务、资本合作社,推动土地入股、劳力入社、资产入市。全市累计创办土地合作社1145个、劳务合作社656个、资产合作社613个,实现247万亩耕地入股,64万农户入社,集聚发展资产超13亿元。鼓励县(市、区)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坚持村党组织引领、“三社”带动、村民广泛参与,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每季度组织开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拉练活动,实现122个村集体经济超100万元、1263个村超10万元。深挖优势产业潜能,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实现全市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过千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同时,推广“党建+农文旅”模式,鼓励村集体与市场主体合作,挖掘湘鄂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累计打造红色旅游综合体57个、乡村旅游综合体108个,年接待游客超1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8亿元。
  三、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深化乡村治理,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荆州市坚持把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组织、发动、带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结合起来,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强化组织引领作用。坚持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加强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完善村级治理架构,突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乡村振兴会、新乡贤理事会联结群众作用,把“五老”、新乡贤、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热心群众变成乡村治理的骨干。构建齐抓共管、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坚持“末位淘汰、个个过关、一村一策”的原则,督促市县乡“三级书记”联村包村,加强对出列贫困村、后进村、偏远村的工作整顿。加快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方位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深入实施农村人才“三培养”先锋行动,更加注重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两委”干部。
  (二)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借鉴城市基层治理经验,探索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新模式,按照“户数适度、管理便利、功能完备”的原则,把人、事、地、物等要素纳入治理“一张网”,推动村级党组织体系与网格治理体系融合融通,把农村网格打造成精细的党建单元、治理单元。坚持以“四议两公开”制度为基础,鼓励群众创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自治“微形式”。围绕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充分尊重和发挥群众首创作用,“村事大家谋”“百姓议事堂”“屋场会”“板凳会”“田垄会”等民主议事形式不断涌现。坚持资源、服务、平台向乡村下沉,完善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电子政务建设。坚持党务、村务、医务、警务、服务“五务合一”,加快“一网通办”,推动农村便民服务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经费、能办事,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
  (三)提升共同缔造效能。全面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按照“一个试点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包保、一个专班蹲点主抓、一套实施方案推进”的原则,择优选定农村试点69个。开展基层“亮旗行动”,新建、调整农村党小组1105个,带动成立群众自治组织1740个,吸引12万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推动党的工作向村民理事会、议事会、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延伸。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通过开展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巡村访户活动,先后组织动员2万余名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加强正向激励,推行积分制,实施“金豆工程”,根据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情况,分类奖励爱心豆、雷锋豆、自律豆,年终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生产资料,一批“幸福食堂”“共享农庄”被共建起来,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热情愈发高涨。

(作者系中共荆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