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湖北党史人物

湖北党史人物

黄火青:寸心自许尚如丹

(发布时间:2022-06-01)

张 翮


  黄火青(1901年6月—1999年11月),湖北枣阳人。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军政委、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阿克苏专区行政长,中共中央党校秘书长,热河省委书记兼热河军区政委,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省政协主席,东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小组副组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两案”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特别检察厅厅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99年11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黄火青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1986年元旦,他在北京赋诗一首《书怀》:
  日月似箭两鬓斑,寸心自许尚如丹。
  老骥永怀千里志,喜看新秀谱新篇。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黄火青一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表达了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心。他始终记得,1940年从新疆回到延安时,毛泽东主席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没有反对中央呀!”从浴血奋战的革命战争,到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建设,再到风雷激荡的政法改革,这位老人犹如一棵百折不弯、巍然挺立的苍松,对共产主义始终矢志不渝,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信仰坚如磐石,初心历久弥坚。
二师求学 投身革命
  黄火青,原名黄贤佑,1901年6月20日出生在湖北省枣阳新市镇杨庄村。父亲黄启程懂得中医药知识,常有人前去寻医问药;母亲张同勤乐善好施,不畏风险,坚定支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学生时代的黄火青,面对当时列强入侵、国家颓败的局面,心中涌动着到外面闯荡、干一番事业的想法。
  1924年,黄火青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后,正值学校爆发驱逐反动校长的学生运动(二师学潮),并伴随着抵制英货、日货等反帝爱国运动,在鄂西北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黄火青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于1926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枣阳钱岗党支部书记。
  1927年4月,黄火青被选派到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后编入中央独立师补充第二营。同年6月,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央军委选派黄火青等70余名青年干部到苏联学习军事;8月抵达苏联,先后被分配到东方大学中国特别军事政治训练班、步兵学校中国连学习。
  1929年3月,黄火青等6名同志回国参加土地革命战争。他们由绥芬河入境,历尽艰险,于1930年4月回到上海,接上了组织关系。
  1931年12月,宁都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原有的三个师分别编成红十三、十四、十五军,黄火青任红五军团十四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他与同志们一道帮助部队建立政治机关和党的组织,发动士兵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使起义官兵增强了对工农红军的认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红五军团成为红军主力部队之一,在后来的反“围剿”和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艰苦长征 悲壮西征
  1934年10月,担任红军第九军团政治部主任的黄火青和战友们从江西出发,参加长征。长征之初,在“左”倾教条主义指挥下,中央红军的损失很大。黄火青和政治部的同志们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尽可能使损失降到最低。遵义会议后,他领导政治部健全各团政治机关,在驻地开展宣传工作。后来,部队进入黔西北苗族聚居区和大凉山彝族地区,为搞好民族团结,黄火青领导政治部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和民族平等政策,部队胜利完成牵制敌人的任务,筹集不少款项支援中央。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北上,黄火青所在的红九军团改为红三十二军随左路军行动。在此期间,张国焘蓄意制造分裂,黄火青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张的行径予以抵制。他找人编了一本歌颂党中央正确路线的材料,发到连队组织学习,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黄火青对南下路线的抵制引起张国焘不满,将他调离红三十二军,很长时间不安排工作。
  1936年10月,黄火青随红四方面军一部(西路军)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西渡黄河。西路军将士英勇奋战,但在没有根据地和兵员物资补充、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次年3月在甘肃北部地区遭到最后失败。余部分三个支队继续艰苦转战,在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深入祁连山打游击。黄火青随着西路军工委直接领导的左支队,沿着祁连山向西行动。他和曾传六担任向导,每天比大部队先行两三个小时,引导队伍前进。部队在攻打安西县城时,遭到敌人追击,损失很大。为此,黄火青建议离开公路向北行进,再向西行,两三天后便甩开了敌人。在漫无边际的戈壁沙漠里,没有食物,水源奇缺,战士们嚼枯草充饥,饮尿解渴,饥寒交迫,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于1937年4月底终于到达甘肃与新疆交界的星星峡附近,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进入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至此,西路军西进支队才结束这一悲壮的历程,全支队只剩下400余人。
天津踏浪 心系群众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天津。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开始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城市政策,接管全市工作。黄火青作为市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协助黄克诚、黄敬开展工作。他提出要搞好调查研究,摸清企业情况,在短时间制定不出新的税收标准的情况下,“反不如照旧章行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复工复业工作的开展。
  1949年4月,黄火青兼任市总工会主席,不再兼任组织部长。他以多年的战争和地方工作经验,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工厂了解产品的生产工序,常常在节假日把工人代表请到家里聊天,工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倡导修建的工人住宅区和水上公园,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极大改善了工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他亲自策划建立了北戴河劳模休养所,解决工人们的疗养问题。他重视工人的文化教育,创办夜校,造就了一大批工人出身的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不久,黄火青任市委书记兼市长,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市形成了区建政府、街道设立街公所、居民区设立居民委员会的体制,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受到中央的肯定。
一身正气 廉政无私
  1958年6月,中央调黄火青到辽宁省工作,任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省政协主席、东北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黄火青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但他毫不妥协,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
  1978年3月起,黄火青担任中央政法小组副组长、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检察机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四人帮”彻底破坏,重新建立我国的检察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构恢复,更重要的是确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检察工作基本原则。黄火青带领同志们承担了新的检察院组织法的起草工作,他提出的很多重要意见都体现在组织法修改草案中。1979年6月,全国有97%的县以上单位建立了检察院,检察工作得到了初步恢复。当时,全国各地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大批申诉信件纷纷集中到最高检,黄火青带领大家全力以赴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向中央专题报告,提出需要认真解决好信访工作中几个问题的建议,推动了全国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
  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审查,黄火青任“两案”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1980年9月,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黄火青任特别检察厅厅长,直接领导对“两案”的审查起诉工作。这是黄火青在任5年乃至他革命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段。在庄严的法庭上,黄火青以国家名义起诉这些历史罪人。后来他回忆这些事的时候说: “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最重要的是要把他们的罪行与毛主席晚年犯的错误划分开……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讲,这个案子要管一百年,那可是马虎不得啊……”
老骥暮年 壮心不已
  1991年,黄火青从中央顾问委员会退下来,开始了恬静的晚年生活,但仍时刻关心着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事业。正如他自己在《老人愿》一诗中写道“衰老当解甲,思想莫偷闲”。他离开最高检后不久,正逢全党开展整党工作,他同中顾委委员王从吾等一起认真回忆和研究,写成了《回顾延安中央党校的整风运动》一文,经彭真审改,联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整党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黄火青对革命事业的关心表现在各个方面,凡是他认为应该解决的问题,均以适当方式向有关部门或领导同志反映,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他曾经建议全国总工会将老工人们的成熟经验编印成丛书出版,以保存和推广经验,教育年轻一代。他十分关心祖国的中医和中草药工作,早在80年代,就对中草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过调查,并向中央写了调查报告。黄火青还非常关心青年一代,在住院期间曾写下一首歌《奔向新世纪》,勉励青年珍惜时代机遇,勇于探索,为国家建设奉献才智。这首歌后来被谱曲,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
  黄火青同志的一生,同伟大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他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认真的回忆,形成了30余万字的回忆录《一个平凡共产党员的经历》,这本书,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本栏目编辑:张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