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用“换道超越”思维推动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24)

                                                                                                                                    李 兵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鄂州经济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十三五”时期,鄂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五大发展理念”先行示范区,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标准小康社会、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深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和理解,抛弃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主动树立“换道超越”思维,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换理念之道、路径之道、动力之道,推动鄂州经济更有效益、更可持续、更加公平发展,不断创造鄂州速度、鄂州质量、鄂州效率、鄂州标准,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贡献、打头阵。

  一、转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益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是鄂州经济发展换道超越的核心要义。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努力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

  一是把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高技术服务、健康服务等产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实施骨干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等工程和上市企业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清洁、安全生产。大力发展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智能供应链和智能装备制造,建设湖北重要的智能制造基地。以生态农业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打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岛”。做大做强生态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让鄂州的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二是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抢抓国家、省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机遇,将科技创新作为鄂州经济换道超越的强力支撑和重大引擎,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市场创新,吸引创新型人才在鄂州聚集,推动大数据、健康物联网、高端制造、生命科学等高精尖、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在鄂州转化,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以建设知名大学鄂州研究院为重点,搭建高端、前沿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聚集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整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率先建成先进技术的“孵化器”,企业创新的“加速器”,对外交流的“助推器”,市校合作的“服务器”,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三是把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为牵引,以国际视野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培育一批与航空都市区关联度高、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学习复制自贸区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投资管理制度和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4E级货运机场、葛店开发区电商基地和三江港新区为核心,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实现快速通关。加快优进优出步伐,努力开拓PPP利用外资新途径;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有机农产品等产品出口比重。

  二、优生态,推动经济更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是鄂州经济发展换道超越的根本前提。我们自觉践行“绿色决定生死”理念,用绿色理念来引领发展价值观,走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实现经济更可持续发展。

  一是全域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推广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开展全域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瞄准“水”“源”两个重点,深入开展“查、关、治、罚、复、退”环保整治专项行动,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强土壤、大气污染防治,让鄂州青山常在、空气常新。重点打造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建立大梁子湖流域绿色发展协调机制;全面推进示范区集镇和村庄绿色化改造;科学划定和完善示范区乡镇、村湾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绿色发展;建立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制度,清退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项目与企业,吸引高端生产要素进驻。

  二是加快绿色发展进程。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区环保机构市直管制度,实现污染源全过程监管。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应用。以园区为依托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动“青阳鄂”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农村新能源利用进程。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引导全体市民关心环境质量、坚持低碳出行、养成节约习惯、举报污染行为,让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三是完善绿色发展机制。扩大“只予不取”财政政策覆盖范围,对达到示范区标准的乡镇给予支持。严格执行水资源费、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等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制度,开展环境税试点。建立健全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办法。建立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等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试行污水处理收费权等抵(质)押贷款,开展能效贷款、绿色金融租赁、碳金融等业务。开办生态银行。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绿色系数”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差别化考核制度。扎实开展省委部署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这个“一号工程”,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三、补短板,推进经济更加公平发展

  补齐发展短板是鄂州经济发展换道超越的关键所在。我们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找短板、补短板,通过补齐短板提高木桶容量,形成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实现经济更加公平发展。

  一是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坚持把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航空都市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以三江港为中心,以南山新港、鄂州港为两翼的现代化大港建设,推进鄂咸高速、鄂黄过江通道、鄂州北货运站及三江港区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区域陆路交通枢纽,构建航空、水运、铁路、公路有机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镇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设防达标建设,加快“五城同创”,建设市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市民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公益性、功能性城市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二是补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短板。坚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盘活贫困村、贫困户土地、生态和房产等资源,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农村市场主体,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支持城镇贫困人口参加公益性岗位脱贫。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探索文化扶贫和生态保护扶贫新路子。确保到2019年我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促使脱贫人口有效供给不断扩大,有效需求不断增加和激活。

  三是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短板。把做好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摆到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灵活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重点是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托底保障等方式,确保企业职工“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抢抓国家“三挂钩”政策机遇,下大力解决“半城镇化”问题。通过开展新区被征地农民“两就、三转、四同步”改革试点,着力破除被征地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的制度障碍、成本障碍、能力障碍,为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提高城乡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平安法治鄂州,为鄂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

  四、强担当,推动新思维落地落细落实

  强化责任担当是鄂州经济发展换道超越的重要保障。我们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推动新理念新思维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

  一是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把握新理念新思维,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通过“五大发展理念”大讲堂,继续组织各级干部上好“市场大学”“绿色大学”“开放大学”“人民大学”,同时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不断增强广大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并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推进各级各部门落实抓发展的主体责任,抢抓发展新机遇,加快转变发展理念、方式、方法与路径,在质量、结构和总量的结合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鄂州新一轮发展弯道加速、换道超越。

  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要转型升级,必须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防止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实、阳奉阴违等行为,确保政令畅通。加强领导班子团结,牢固树立“一切为公”的意识,跳出个人的小圈圈,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站在党的事业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形成团结谋事的大气候。营造浓厚的亲商重商文化,坚持“企业家是老大、科学家是老师”的理念,努力构建“亲”“清”良性互动的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营造服务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透明的法治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助推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和全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

  三是改善干事创业的作风。经济进入“新常态”,作风必须“超常态”。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用好用足用活“精神经济学”,引导市级领导干部学习沈因洛,县乡党委书记和领导干部学习焦裕禄,全体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王光国、罗官章、魏登殿,把合格党员标尺立起来,推动精神变物质,为我市“十三五”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积极营造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的干事创业氛围,大力整治“为官不为”,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干事创业者鼓劲,为履职担当者撑腰,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提供保证。■

  (作者系中共鄂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