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专辑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积极探索

(发布时间:2022-07-19)

——宜城市扎实开展“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
      

本刊记者 刘 海

  去年12月以来,宜城市新一届领导班子为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积极探索,开展了以“访致富能人、乡贤达人,访老干部、老党员,访困难户、信访户;问发展之策、问治理之道、问群众之需;亮承诺、亮行动、亮业绩;促党群和谐、促产业兴旺、促治理有效”为主要内容的“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活动中,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真心察民情、倾心问良策、诚心亮承诺、尽心解民忧、暖心促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5月20日,全省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启动后,宜城市认真领悟精神,对照有关要求,结合本市正开展的活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深化和完善,努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身入心到,切实在基层倾听群众呼声
  宜城市把“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作为新班子开局第一件大事,压紧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宜城市委将活动纳入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高位部署,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方案。市委书记武义泉亲自动员、亲自培训、亲自过问,定目标、明措施、提要求;多次深入龙头街道学苑社区、板桥店罗屋村等一线解剖麻雀、领办实事。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海扛责上肩,紧抓不放,8次专题部署,13次专题调研,查不足、补短板、解难题。市级领导联系蹲点、一线压责、督办落实,各镇(街道)制定具体方案、周密部署,全市上下大员上阵、强力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镇、村(社区)两级把“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作为新班子“磨刀石”,作为奋进有为、展示形象的“宣言书”。117名镇(街道)班子成员,1220名新任“两委”班子通过大走访,解民忧,办实事,涵养了情怀、锻炼了能力、转变了作风,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
  在党组织引领带动下,全市11个镇(街道)380多名机关干部、234个村(社区)1200多名“两委”干部、5000多名无职党员、76支市直驻村工作队220名工作队员投入活动。党员干部以活动淬炼党性、锤炼作风,主动下基层到一线、进家门察民情,争着干、比着干,消除群众工作中“盲区”“空白”,一些原来“坐在幕后”的老党员、群众代表走上“前台”出谋划策,一些纠缠多年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得以化解,1300多项民生项目落地见效。
  全面精准,切实在基层发现矛盾问题,发现经验点子
  把“访”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第一关”,要求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感情,访出新形象,察准关键点。
  备好访的功课。对各类访问对象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明确访问对象,具体到户;明确访问主体,具体到人;明确访问时间,具体到天;明确访问内容,具体到条,做到有的放矢。广辟访的渠道。根据访问对象具体情况,采取入户见面、电话沟通、微信聊天、年关访亲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把脚步延伸到千家万户,把视频联通到天南海北。扩大访的成效。在实际走访中,对有想法、有思路、有点子的产业大户、乡贤能人多访取真经;对困难群体、关爱对象常访送温暖;对承诺领办的民生实事回访问评价。
  截至5月底,全市走访致富能人、乡贤达人3819人,老干部、老党员4976人,困难户、信访户6365人;共收集意见建议3908条,采纳意见建议2145条,采纳率55%;收集问题需求3824条,解决问题诉求2823条,解决率74%。
  孔湾镇台子岗村在外乡贤李勇感动于镇、村党组织“三顾茅庐”,回村成立基金会,为全村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大学生颁发关爱基金、奖学金,乡梓情谊在活动中更加浓厚。活动开展以来,在外乡贤为家乡发展提供各类管用信息800多条,累计捐资捐款5000多万元。
  务求实效,切实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把“问”作为提升党员干部抓发展谋发展能力的第一路径,要求问到群众心坎上,问出干部精气神。
  问发展之策。各地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区位优势、发展规划等,向本乡本土的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找出路,取真经,290多条发展建议变成了致富项目。王集镇双泉村通过访问洪诚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章洪林,推动建立“公司生产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问治理之道。围绕乡风民俗、基层治理,向乡贤、老干部、老党员把脉乡村治理短板弱项,开出推进基层治理的“小良方”。活动开展以来,共采纳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等各类意见建议782条。
  问群众之需。围绕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以群众衣食住行、上学就医等息息相关的生活需求为切口,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累计为困难群众发送慰问物资500多万元,帮助圆梦微心愿3800多个,解决各类诉求1421条。
  在活动中,各部门解决信访户、困难户等各类关爱群体“小困难、小诉求、小隐患、小矛盾、小心愿”等“五小”问题1896件,疏导情绪、化解心结、消融隔阂,效果立杆见影,仅半年时间,全市群众信访下降16.2%。同时,城乡困难群众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成为维护稳定、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助推器。
  主动及时,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把“亮”作为展现干部担当、干部能力第一平台,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推动干部亮承诺、亮行动、亮业绩,做好为民“答卷”。
  全市党员干部应上尽上,到最偏远、最需要、最复杂的群众家中结亲戚、拉家常,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民生需求,自己能解决的主动领办、快办速办,不能解决的向上汇报,与下沟通,细化“任务分解表”,制定“落实路线图”,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各镇街道组织村(社区)无职党员积极参与,5000多名有一技之长的无职党员与待业群众、低收入家庭、农村低保户结成帮扶对子,精准对接,协调解决困难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在活动中,各地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关键点、突破口,积极访贤能贤才、老党员老干部、产业大户,引智兴乡、引才兴业。南营街道龙谭村乡贤回归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乡村“迪士尼”,村民吃起“旅游饭”,新增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流水镇黄冲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建起“稻花鱼”养殖基地,村级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0万元。通过举办民生项目对接会,各地各部门与镇、村牵手,14个市直部门主动领办项目66个,投入资金近2.2亿元,精准解决和推进一批事关产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实事,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常态长效,让感情在一线融和
  把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作为第一抓手,寻找发展良策、拓宽发展路径,不遗余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产业强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干群关系融起来。
  促产业兴旺,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建议,选准主导产业,确定发展方向,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流水镇杨棚村稻油休闲观光、郑集镇魏岗村水果莲藕、王集镇响水村黄桃产业示范园等一批产业,让发展走上高速路。促治理有效,让群众更有安全感。凸显群众主体地位,234个村(社区)全部制定红白喜事、常态保洁等村规民约,积极化解矛盾,做到矛盾不出村、不上交,争创和谐文明村。促党群和谐,群众更有幸福感。各地在活动中察民情,解民忧,探索建立交通护学岗、爱心粥店、帮帮团等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在联系服务群众中传递温暖,凝聚合力。
  在活动中,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变你来办为我去办,变等进门为进家门,变你们为我们,俯下身子、走进村子、深入院子、同坐凳子,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拉近了心灵距离。
  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全省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启动后,宜城把“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作为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落实版,以扎实作风、务实举措,化解民忧、温暖民心。
  持续深化拓展。按照领导带头,应下尽下、能下尽下的要求,扩大访的覆盖面,突出问的精准性,增强亮的实效性,促出党群干群真感情。推动更多年轻干部走出机关,走向一线,贴进群众,在为群众解决一件又一件急难险重问题任务中砥砺初心,增长才干。结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广泛宣传动员、选树典型,掀起为群众办实事热潮。
  突出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突出政治功能,教育、监督、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参与活动,面对面、心连心倾听民意诉求,做到“群众点单,党员干部买单”。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负责人责任,把“问题解决没解决、群众满不满意”,列为述职评议内容,确保短板弱项、群众诉求真正解决到位。
  确保取得实效。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横向互动,纵向联动,完善部门联行业、班子成员联战线、内部股室联镇(街道)、党员干部联群众的“四联”机制,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等“四个清单”,通过开展下基层大讨论,察民情大盘点,解民忧志愿行,暖民心分享会,选树实践活动典型,不断推动扩大活动取得新成效。
  推进共同缔造。把“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作为推动乡村发展、促进平安稳定、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抓手,进一步强化组织、政策、制度保障等运转高效工作机制,在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中,着力突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致力建设“美丽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