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领导专稿

领导专稿

认真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群众工作

(发布时间:2016-12-07)

                                                                                                                                     杨 松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将更加凸显。长期以来,人民政协一直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加强群众工作的重要制度性平台和渠道。中共中央强调指出: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应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宣传群众、动员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汇集群众智慧、聚合群众力量,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努力为推进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作出应有贡献。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做好群众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应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努力使政协组织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组织。

  人民政协具有代表性强、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对于人民政协制度设计的宗旨,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就是尽可能体现社会的多元性与广泛性,从而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提供诉求表达的制度化平台和有效渠道。这就决定了人民政协势必成为我国代表性最强、联系面最广的政治组织。以人民政协的全国委员会为例,中国所有合法政党、主要人民团体、各个界别、56个民族和5大宗教团体都有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协委员。这就是说,人民政协与各界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人民政协的地方委员会大体上也是如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做好群众工作的天然优势。

  人民政协具有民主协商、协调关系的特点和优势。早在人民政协成立之初,协调关系就被我们党确定为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政协要“协调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民主人士领导人员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人民政协要通过界别渠道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人民政协之所以能发挥协调关系的重要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它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尊重各界人士的不同特点,包容各方面在信仰、利益、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鼓励委员充分地、如实地反映各界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既听取和反映支持的、赞同的意见,也听取和反映不同的、批评的意见,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从而能够很好地实现社会整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政协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党的决策代表群众利益,是保持党群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我们党作出的一切决策,大到路线方针政策,小到一个具体决定,都必须做到符合人民的利益。要保证群众工作决策的正确,就必须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中共中央历来强调,要积极采纳人民政协提出的真知灼见,真正使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成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改进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中央之所以对人民政协在汇聚民情民意、推动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发挥作用提出如此明确的、重要的要求,是与人民政协的重要优势分不开的。人民政协汇聚了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同时由于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可以不受或少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和部门或地区利益的局限,看问题比较客观、公正,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各方面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应把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着力增进改革共识。共识是形成统一意志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全面深化改革将充分释放制度红利,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注入新动力,因此各方面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改革也必然会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并不是所有群体都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也就必然会出现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心理情绪的波动。但越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就越要善于通过做工作增进共识,切实做到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人民政协在增进共识方面具有优势和作用。应做好统一战线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支持省各民主党派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把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上来,使党的主张成为全省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共识。做好宣传群众工作,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积极在不同界别、不同群体中宣传中央和省委的改革决策,认真听取和积极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建议,围绕群众重大关切耐心做好释疑解惑工作,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原则,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方面对于改革存在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要考虑哪些是可以“求同”的,是可以通过做工作形成或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通过求同存异的工作,在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点,增加助力、减少阻力。

  着力凝聚改革智慧。群众之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可贵的首创精神。我国农村改革就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就是吸取了安徽凤阳等地农民的实践经验。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仍然要吸取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人民政协在凝聚智慧方面具有优势。应充分运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等协商平台,按照民主协商、平等议事原则和要求,就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协商讨论,使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统一战线内部的智慧在思想碰撞中得以充分涌流。把履行职能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调研、视察、考察、信息等途径,以及邀请群众代表列席政协议政性会议等方法,不断扩大各界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切实了解和掌握基层干部群众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丰富经验,并通过咨询论证、协商讨论、建言献策等方式总结、提炼、转化,使人民群众关于深化改革的智慧得以充分凝聚。加强政协港澳台侨和公共外交工作,广泛听取住港澳省政协委员、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好人士的意见建议,支持和推动他们积极为湖北改革建言献策,为省委省政府就重大改革问题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

  着力汇集改革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党一开始就把改革开放同改善人民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人民政协在汇集力量方面具有优势和作用。应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发挥优势,团结和引导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及各界群众积极参与改革,以实际行动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献计出力。加强分类指导,团结和引导各界政协委员立足工作岗位,置身改革大潮,勇当改革先锋,在主动适应市场、培育市场、引领市场上推进改革,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努力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上推进改革,在完善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和优化发展环境上推进改革。充分发挥政协界别作用,通过界别代表人士密切与各界群众的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界别群众工作,团结和引导各界群众积极参与改革,把各界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各界群众智慧和力量汇集到改革上来,紧紧依靠各界群众推动改革,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正能量。政协委员大多处于改革发展的第一线,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投身改革实践,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贡献。

  人民政协来自于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是人民政协性质的根本要求。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应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工作理念,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扩大政治参与,畅通表达渠道。当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很高,特别是对公共事务、公共政策等方面有表达诉求的强烈愿望,但参与方式十分繁杂,无序问题十分突出,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中共十八大指出,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参与的重要制度化平台,它是全天候的,每天不关门;它是多层次的,四级政协组织,渠道畅通;它是规范性的,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体系;它是协商性的,顺耳的话、逆耳的话在政协都可以讲,容易达成共识;它的工作是无边界的,任何事情在政协都可以协商讨论。应坚持“请进来”,尽可能多地请群众参与政协的政治协商,直接提出意见建议,比如我省有的基层政协邀请群众代表列席政协全体会议、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参加讨论和发言;有的基层政协在全会召开前,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书信等形式,面向群众征集提案、建议案线索,都是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坚持“走出去”,组织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比如我省有的基层政协开展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为民办事”为主题的“政协委员进网格”活动;有的基层政协开展以“进社区、访社情、问民意、办实事”为主题的“政协委员进社区”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效果都很好,值得推广。

  努力服务群众,促进民生改善。群众利益无小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政协来自于人民,政协委员是各界代表人士,在服务群众、促进民生改善上具有明显优势。应紧紧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当前应重点围绕就业和创业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环境整治和雾霾天气防治、食品质量和安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等重要民生问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积极主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比如我省有的基层政协与慈善总会联合组织“奉献爱心、回报社会”慈善捐赠活动,积极开展为贫困村、贫困母亲、贫困高中生捐款活动,有的市县两级政协组织共同实施“一二三”工程,即每位委员联系一户群众、每年为联系户办两件实事、帮助落实三年奔小康目标,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政协委员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

  努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当前在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形势下,我国社会中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发易发突发状态。维护国家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要求包括人民政协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努力协调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包括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同时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平台作用,加强对重要问题的协商讨论,既听取一致的意见,又听取不同的意见,不断形成和增进统一战线共识。主动开展群众工作,对于一些群众误解的问题,政协可以在取得党委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先期介入,提前做群众工作,解疑释惑,打通思想,增加共识。比如我省有的基层政协为解决当地群众对石材产业环境问题的忧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委员通过现身说法做深入细致的解释工作,增进了各界群众对加快发展当地石材产业的共识;有的基层政协动员委员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应有贡献。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政协作用发挥靠委员,政协活力展现靠委员,政协事业发展靠委员。全省各级政协组织要重视和加强委员工作,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政协群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组织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开展群众工作。政协委员是各界的代表人士,平时就生活在群众之中,本身就是群众的普通一员,联系群众最密切、最直接、最具体。应充分发挥政协的组织优势,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开展进社区、入学校、下乡村等联系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了解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经常性工作,就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党委政府就涉及群众实际利益问题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委员界别优势和岗位优势,引导委员树立界别意识,加强与所在界别群众的联系,积极参加所在界别群众的重要活动,及时反映界别群众的意愿;引导委员树立群众意识,加强与身边群众的联系,既紧密联系本单位的群众,又紧密联系本社区群众,及时收集民情、反映民意。充分发挥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引导和支持委员设立群众意见热线,公开微博、微信或电子邮箱,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诉求;当前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各级政协组织要把联系广大网民作为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任务,引导和支持政协委员积极反映网络社情民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网络舆情。政协委员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不同界别群众中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企业家委员应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危济困、修桥补路等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送到千家万户。

  引导中共党员委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全党性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主题实践活动。目前,第一批活动单位集中性活动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群众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二批活动单位集中性活动正在开展。应引导中共党员委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历史,就是一部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离开群众,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执政地位,广大中共党员委员应积极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引导中共党员委员认真查找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比如到基层调研,是否存在跑马观花、蜻蜓点水,看亮点多、看问题少,接触干部多、接触群众少等现象;当前在一些中共党员委员中存在的建言献策质量不够高和成效不够大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脱离群众,调查研究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没有真正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以致建言不在点子上,议政不在关键处,应利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切实把问题和原因找准。引导中共党员委员制订并落实联系群众的整改措施,措施应具体,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整改措施应狠抓落实,以不断加强和改进联系群众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非中共政协委员也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政协组织与委员的联系。政协委员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联系委员、服务委员是政协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密切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与委员的联系,健全完善政协党组成员联系党外政协常委制度,密切与党外政协常委的经常性联系;健全完善主席会议成员联系界别及界别委员制度,主席会议成员应积极参加界别小组活动和界别协商活动;主席会议成员到基层调研应走访和看望在基层工作的政协委员。密切政协组织机构与委员的联系,省政协办公厅和各专门委员会应加强与省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市州县政协的联系,完善省政协界别小组召集人制度和委托市州政协主席担任住当地省政协委员活动召集人制度,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联系网络;建立健全定期向委员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度,邀请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向委员通报有关情况;发挥省政协网站和各种出版物作用,办好湖北手机报·政协版,定期向全省各级政协委员普及政协知识、通报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加强委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组织好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常委专题协商会等会议,促进委员在协商讨论中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增加共识;发挥专门委员会和政协界别作用,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考察、学习培训、委员活动日等经常性活动以及界别座谈、界别讨论、界别协商等界别活动;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市州政协应发挥组织优势,经常性组织本党派、本地区、本系统政协委员开展活动。关心委员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就事论事管一时,体制机制管根本。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是人民政协强基固本的一项重要工作。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应加大创新发展力度,切实把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作为政协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

  加强联系群众制度建设。近几年来,我省许多市州县政协注重加强联系群众制度建设,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政协群众工作的意见》、《政协委员进网格进乡村联系群众的制度》、《界别群众有序参与政协工作的实施办法》、《公开征集群众意见的暂行办法》、《民意汇集的工作制度》、《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等。这些制度突出“四请两公开”:“四请”就是政协重要会议请群众列席,重大调研视察活动请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等工作请群众参加,重大民生建议请群众参谋;“两公开”就是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面向群众公开征求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意见,效果很好。对于这些好的做法应加以推广,同时继续进行实践探索创新。

  健全完善调研工作机制。专题调研,是人民政协践行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协履行职能全部工作的基础。应健全完善专题调研选题机制,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了解群众期盼解决的重点问题,深入把握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合理确定调研课题,切实增强选题的群众认可度。健全完善专题调研的调查机制,组织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特别是到矛盾集中的地方、群众意见较大的地方、工作推不开的地方,真正把基层情况摸清摸实,切忌跑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健全完善专题调研的蹲点机制,特别是政协领导同志应蹲点调研,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当前一些地方开展的政协委员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就是蹲点调研的一个重要体现,应把这项工作逐步完善起来、规范起来,作为政协调查研究、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

  健全完善信息机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式。应健全完善信息选题策划机制,定期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负责人,深入群众,关注群体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共同研究制定信息收集报送的重点选题,努力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健全完善信息分析提炼机制,依托政协信息特邀委员、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方面的力量,加强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健全完善信息跟踪反馈机制,加强同党政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社情民意信息进入党政领导机关办文办事程序,跟踪了解并及时反馈信息的采用情况、处理意见、有关指示和落实情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主席接待日制度,政协领导成员定期轮流接待政协委员反映情况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引导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