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领导专稿

领导专稿

在加快推进“三化带一化”上下功夫见成效

(发布时间:2016-12-11)

                                                                                                                                     张昌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可以说,“四化同步”重点在“同”,难点也在“同”,关键在于解决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省委、省政府把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以八个层面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为载体,选择21个乡镇开展“四化同步”试点,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9月,省委、省政府在宜昌召开现场会,推广了夷陵、远安等地的做法和经验。从当前“三农”工作的发展实际来看,加快“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是强化“三化带一化”,培育健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体系、平台和抓手,引领和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构筑“三化带一化”组织体系

  培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重要国际经验。今年8月,我带队到台湾就现代农业发展进行考察,台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非常发达,各个层次的农会和合作社向农民提供产销、技术、信息、金融、维权、政策等全方位的服务,嫁接起工农商、城市与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使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无缝对接、高效对接。台湾农业发展,并没有走大规模集并的路子,而是依托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走精细农业的路子。农会和合作社制度是台湾现代农业的重要经验,使小规模转化为大经营、小主体拥有了大服务、小产业对接了大金融,“三小三大”有力推进了台湾城乡一体化进程。我省山多地少,人均一亩三分地,农情与台湾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大力培育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紧紧围绕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技术、产销、资金、信息、政策等需求和困难,开展全方位服务,特别要把破解融资难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争取有所突破。台湾农会在解决农民融资难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农民购买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可以以购买物本身作抵押;比如农会对农民的金融贷款,只需要1.6个百分点的利率,而市场利率是3.6个百分点,2个点的差额由政府贴息,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问题。近年来,我省农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万家,家庭农场总量达到4.3万个。下一步,要在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借鉴台湾农村金融的经验,把农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优势、农民的自我组织优势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优势结合起来,以农村信用社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建立区域性的专业合作联社,推进运转方式、配套方式、合作方式创新,构建“合作社+金融”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省里要选择几个基础较好的县市办试点。同时,要加快推进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业务,破解农村融资难题。

  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三化带一化”“加速器”和“直通车”

  近几年,我们在工业化、城镇化上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但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三化带一化”重视还不够。台湾发展现代农业,信息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台湾考察期间,我们专门看了台北农产品拍卖市场,农民的农产品直接交给农会的产销班,由产销班分类、运输、拍卖,农民当天就能知道自己的农产品卖了多少钱,收入也直接打到农民的账户上,通过这种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加速了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降低了产前、产中、产后风险。回来之后,我到恩施龙凤镇调研,看到龙凤中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名校开设同步视频课堂,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特别是该镇双塘社区充分运用网格化信息平台,实现电商与农户对接,农民的“提篮小卖”卖出了好价钱,看了以后,令人眼前一亮,恩施山区能做到,全省各地应都有条件做到。可以说,推进“三化带一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我们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在“四化同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网格化建设为平台,加大投入,推进整合,努力提升我省农村信息化水平。

  一要继续推进光纤网络进村。这是农村信息化的第一体现、第一要素。经过第四轮“三万”活动大力推进网格化建设,全省农村光纤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但仍然还有将近20%的村没通网络;已通网络的村,尚有部分村的带宽在4M以下,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也被抑制。下一步,要进一步大力推进光纤网络到村,提高网格带宽。这项工作主要靠市场。农村这一块大市场,谁抓住了这次商机、谁第一家上,谁就占尽先机,这个市场就是谁的。要鼓励和发动电信、联通、广电各家有序竞争,提供最优惠的条件,抢占光纤网格进农村市场,为农村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

  二要扩大公共服务信息化覆盖面。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治安、防洪、抗旱、农业防治等信息化服务全覆盖,以信息化推进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实现资源共享。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所在县市,要积极开展试点,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要积极推进“宽带入户”,引导农民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开阔眼界、增收致富、丰富生活。

  三要加强网格信息平台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外出务工农民有大量手续要办理,更多的惠民政策要落实,更多的农民诉求要处理,畅通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农民日益增多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目前,全省完成网格化建设任务的村达80%多,超额完成今年底60%的预期目标,在服务群众、调处矛盾纠纷、加强治安防控、帮扶救助特殊群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在农村推进网格化建设,是我们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之举,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将会越来越凸显。下一步,要在以信息化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上下功夫。网格化平台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有服务项目,要倒逼县乡审批制度改革,能下放的全部下放,充实网格化平台服务内容。要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务上下联动、拓展延伸,将县(市、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服务延伸到乡镇、村,实行县乡村行政服务一网运行,变“人在路上跑”为“事在网上转”,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夯实“三化带一化”产业基础

  “三化带一化”,产业是基础和支撑。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才能让我省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经过几年持续发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发展。现在,全省已有15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其中,过30亿元的企业26家,过50亿元的企业11家,过100亿元的有稻花香集团、枝江酒业集团两家(不含烟草),做强做大、集群发展的格局已经呈现。当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已进入提档升级的关键阶段,要在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四个新优势。

  一是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构建产业规模新优势。推动农产品主产县发展产地加工,尽可能把原料“红利”留在产地。要大力培育领军企业,产量在全国前5位的优势农产品,力争有前5位的加工企业;茶叶、小龙虾、食用菌、蜂蜜等特色农产品,要有行业“小巨人”企业。优化加工园区布局,重点抓好农业大市大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加工园区。继续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打造象双汇、雨润那样的全国知名品牌,充分发挥我省恩施“中国硒都”、汉江平原“富硒粮都”的优势,打造富硒农产品加工新品牌。同时,还要开拓已有产业的新空间。比如黄冈的中药材产业。我们赴台考察期间参观了台湾天明制药公司,这家公司是台湾最大的中药生产企业,在标准化生产、中医药文化创意推广等方面都给我们很大启发,也更加坚定了壮大我省中药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中药姓“中”,世界范围内的中华儿女对中药都有广泛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文化认识的提升和健康理念的转变,中药产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黄冈是药圣李时珍故里,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一步,要适应消费者对中药制品新要求,围绕破解标准化生产难题,把我省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农产品加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要以农业科技产业链建设为平台,构建科技创新新优势。大力推进“五位一体”农业科技产业链,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是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构建质量安全新优势。我省农产品不仅有总量的优势,而且有质量安全的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9%左右,位居全国前列。这个优势要继续保持巩固提升。要抓好种养等各个环节的管控,把食品安全与企业的“身家性命”牢牢捆绑在一起。要加强监管,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围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确保质量安全。

  四是要以“四化同步”为抓手,构建以工哺农机制新优势。鼓励加工企业自建原料基地,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业板块基地,发挥龙头企业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新型农民培育,让一大批农民跟着农产品加工企业经受工业文明的洗礼,不断增强素质,提高闯市场的能力。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构建四个新优势,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新起点上新突破。

  四、大力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转移,增强“三化带一化”的动力和活力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如果农村劳动力继续外流,农村没有人气,“四化同步”就缺乏动力和活力。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其中一个1亿人就是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我们要通过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转移。中国农业大学组织的系列调查表明,农民工绝大多数愿意到县城、乡镇落户,成本低、幸福指数高。去年,省委、省政府选择开展21个乡镇开展“四化同步”建设试点,在就地就近城镇化方面探索路子。今年7月份,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和省住建厅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示范乡镇一年来的试点情况进行了调查。总体来看,这项工作力度大、进展快,成绩喜人,特别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近转移就业,通过建设农村新社区吸引农民进城,实现了农民“既不离土,也不离乡”,要继续探索,积极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特色镇建设。要坚持全域规划,做到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四规”协调,坚决做到“不规划不建房、不设计不建房”。目前,21个乡镇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做到了“全域覆盖、多规协调、产城融合、项目支撑”,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情,做到很不容易。下一步,要严格按照规划办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福娃集团所在的新沟镇,是全省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的发源地,这种以产业来支撑城镇发展的路子,是“四化同步”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路径。要继续大力推广福娃模式,推动产业与城镇同步发展、同步提升,坚决杜绝“空壳镇”。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两个先行”,切实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打造有品质、有特色的城镇,使农民进得来、留得住、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远安从宜居、产业、生态、民生四个方面着力,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我们要外学浙江、内学远安,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围绕打造荆楚派风格,传承荆楚文化,突出本地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按照“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人与自然、村庄形态和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要注重保护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抓好道路、房前屋后、水渠、河岸绿化。要巩固提升“洁万家”活动成果,继续建立完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建设家园、美化环境的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