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谱写鄂南绿色崛起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6-12-08)

                                                                                                                                     任振鹤

  习近平同志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近年来,咸宁市立足禀赋优势,践行“绿色决定生死”理念,探索“四化”同步发展、“两型”融合推进的绿色崛起之路,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相继荣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检,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和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市。

  以绿色理念引领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咸宁要实现绿色发展,首先必须追求发展思想、发展理念的绿色化。

  绿色生态是咸宁最硬的发展优势。绿色是咸宁最大的潜力、最好的财富、最硬的品牌,是咸宁跨越崛起最强的内在竞争力。这里绿色生态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54.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主要河流有陆水、金水、富水三大水系,水面面积万亩以上湖泊有西凉湖、斧头湖、大岩湖、密泉湖和黄盖湖5处。绿色品牌不断涌现,“中国桂花之乡”、“中国温泉之都”、“中国苎麻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楠竹之乡”等品牌、全国绿色产品交易基地等平台叠加。绿色区位日益提升,扼鄂南门户,居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绿肺”中心,京珠高速、武广高铁贯穿咸宁,武咸城际铁路率先开通,“枢纽”效应和“同城”效应明显看涨。市委、市政府致力把这些难得的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变“后发咸宁”为“厚发咸宁”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崛起是咸宁最好的发展路径。咸宁建市晚、底子薄,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的双重压力。我们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主线,持续开展六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实施工业崛起、旅游跨越、城乡统筹、生态持续、人才保障五大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让“绿色GDP”成为各级政府的追求、“绿色政绩”成为各级干部的追求、“绿色生产”成为广大企业的追求、“绿色消费”成为城乡居民的追求。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纳入全省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今年初,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在“绿色决定生死”理念的引领下,确定了“一体”、“两翼”、“三纲”、“五重”的工作思路。

  绿色繁荣是咸宁最大的发展期盼。狭义上的绿色是自然生态的旺盛色彩,广义上的绿色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天人合一”,是高度和谐的体现。实现绿色繁荣,咸宁有着不可多得的禀赋优势、十分难得的产业基础、日渐成形的实践路径、日益完善的机制保障、同频共振的实干行动。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绿色GDP、民生GDP两大要点,力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家更美中实现永续发展。

  以绿色规划指导发展

  市委、市政府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平衡,坚持以人为本的后现代理念推进绿色规划,在每一项发展决策中都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效益。

  坚持以后现代理念规划发展。后现代理念主张异质性、尊重差异性、强调个性化,倡导工业化与城市化和谐、科学理论与人文关怀和谐,为后发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赢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方法支持。现阶段的咸宁,处于后发优势释放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工业化提质期,更加注重科学规划,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主题,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抢抓“两圈两带”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圈域经济;抢抓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和武广高铁、武咸城际铁路开通机遇,加快发展临江(港)经济、两铁经济;以“两纵三横”(嘉鱼—咸安—通山垂江轴、陆水流域垂江轴,沿长江城镇发展轴、沿京广线带动轴、沿杭瑞线拓展轴)为纽带,发展临路(高铁、城铁、高速、国道)经济,致力探索山水特征鲜明、现代气息浓郁、文化内涵丰富的山水园林城市之路。

  坚持以城市品牌化思路规划发展。城市品牌是城市发展的“导向牌”、凝聚人心的“吸铁石”、城市形象的“金名片”。“香城泉都”是咸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局部与整体、建设与保护、当前与长远等方面的关系,融“城市发展特色、城市发展品牌、城市发展文化、城市发展灵魂”于一体的城市品牌。在打造“香城泉都”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省委书记李鸿忠关于“国际视野、战略高度、中国定位、湖北品牌”的指示精神,一方面大力实施“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的发展工程,积极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香城泉都品牌经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休闲旅游业等高端产业,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全域景区化模式规划发展。我们按照“全域景区化”理念,抓紧编制全域发展规划和绿色崛起规划,依据总体规划完成62个编制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坚决制止随意变更规划、少批多建、违法乱建、越权审批等行为。抓住“山、水、路、园、口、特”六大要素,实施改造老城区、做优新城区、升华县城区、激活乡镇中心区、建好农村新社区“五区并进”工程,着力彰显“控高透绿、显山露水、城林共生、泉湖辉映”的特色。中心城区着力推进“六城三区”建设(“六城”即生态工业新城、生态旅游新城、咸嘉临港新城、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职教新城和咸安新城,“三区”即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示范区、河背生态湿地风景区),推进六大“香化”措施(留香、添香、增香、植香、选香、保香),打造七大“香化”景观(香园、香道、香河、香院、香山、香廊、香泉),开展香花进公园、道路、社区、庭院、学校等香化“八进”活动。良桐引得凤凰来。近年来,11家世界500强企业、15家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咸宁。

  以绿色经济支撑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谋求绿色增长,能够大大缓解资源能源的压力,有效改善供给结构,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支撑力。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抓,致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培育绿色产业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崛起”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和发展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7大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湖北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落户咸宁。按照“只冒财富不冒烟,宜业宜居像花园”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绿色经济开发区,追求绿色GDP和不冒烟的增长。大力发展楠竹、茶叶、油茶、桂花、蔬菜等生态农业,新建标准化基地191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重点培育100亿竹产业、100亿茶产业和50亿油茶产业等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巨宁为龙头的林竹业、以德力西为龙头的林纸业、以黄袍山为龙头的林油业、以凯迪为龙头的生物质能源业,一批绿色名优品牌快速崛起。新增中国驰名商标8件。“咸宁桂花”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放大绿色消费优势。坚持以节促变,打响“香城泉都”品牌,持续掀起旅游热潮,跻身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之列,获评湖北最受欢迎的国内旅游目的地。2013年,全市接待游客2800万人次,总收入140亿元,分别增长33%、29%。旅游业的强势崛起,拉动了消费增长,促进了物流、信息、中介、会展等新兴服务业竞相发展,来咸投资洽谈项目的外来客商不断增多。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0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8%,增幅居全省前列。

  拓展绿色生态优势。立足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立覆盖资源环境各类要素的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发展领域的市场化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荒山和改造低产林为重点,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建基地,每年以30万亩的速度稳步推进植树造林。先后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40多处,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和植物园、观赏园等林业科普教育基地30多处。切实抓好“绿满鄂南”工作,以公共绿地、单位庭院、森林公园、通道长廊、绿色景点和城郊周边为重点,构建城市风景林和环城绿化带。2013年,城市绿化覆盖率41.78%,绿地率35.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7平方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先后关闭200多家小造纸厂、小水泥厂、小砖瓦厂,对37家主要能耗企业强力推行技改。突出抓好陆水、淦河流域生态修复和西凉湖、斧头湖、向阳湖综合治理,重点省控断面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主要湖泊、水库水质100%达标。

  以绿色治理促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站在“绿色决定生死”的高度,坚持以科学的治理方式推进绿色发展。

  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内容,使之成为推进绿色崛起的重要导向。细化“绿色”指标考核,做到“四看”:看经济发展效率提升了没有,看能源消耗速率下降了没有,看生态质量改善了没有,看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了没有。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严格依法行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容量底线,严禁不符合生态环境法规政策的开发活动,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肃查处一切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刚性的“绿色”考核传递绿色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在项目引进中严格执行“五个一律”制度,即: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上,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未完成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县市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超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一律严惩。出台《咸宁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设立咸宁市排污权交易中心,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2013年全市共有武汉谷都生物药业、华源印铁等14个项目在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了排污权交易。

  打造浓厚的绿色风尚。推出《空中看咸宁》画册和《走进咸宁》、《畅想青山》、《绿满咸宁》等电视宣传片,举办鄂南强市讲坛、中国香城建设讲坛、绿色经济与健康生活讲坛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公益活动和全民行动计划,切实增强全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引导城乡居民养成绿色、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践行尊重自然、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

  (作者系中共咸宁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