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领导干部要习惯在媒体监督下开展工作

(发布时间:2017-04-14)

                                                                                                                                         张修富

  全媒体时代,媒体监督已越来越成为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也越来越成为影响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如今,对领导干部来说,接受媒体监督已不是愿不愿而是怎样接受和如何作为的问题,必须要学会适应它、习惯它。

  一、在掌握新要求中适应和习惯媒体监督

  党内监督已形成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健全了中央统一领导,党委或党组全面监督,纪检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构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全过程全时空的监督网络。领导干部主动适应这种新形势,既是现代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体现。

  媒体监督已形成舆论生态。互联网缔造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有话语权”的时代。多媒体交织、多途径表达、多舆论热点的“多元化”舆论生态,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分众化、个性化的舆论需求,不仅改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在逐渐改变政治生态环境,领导干部肩负着更为繁重的“占领舆论阵地、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热点、化解社会矛盾”的重大政治责任。只有确立“群众诉求就是执政力量、舆论质疑就是宝贵资源”的理念,并善于以公开透明化解疑虑、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尤其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只有将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权威信息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才能把突发事件这个社会的关注点、社会矛盾的爆发点、别有用心者可利用的发火点浇灭在萌芽之时。

  严峻现实需要媒体发挥监督的独特作用。伴随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力度的不断加大,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隐身”违纪违规行为也浮出了水面:有的公款吃喝转入了内部食堂,有的公款送礼变成了电子礼券,有的节假日向企业老板“借车”,等等。这些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媒体比其他监督形式更具公开性、及时性和权威性,已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正由于此,党委、政府对媒体监督的支持也在不断加强。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反复要求,“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些反映的不仅是一种积极对待民意的姿态,更是对媒体舆论功能及价值的尊重和强化。

  二、在树立新理念中适应和习惯媒体监督

  树立“接受媒体监督是政治责任”的理念。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领导干部适应和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举措。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媒体监督,反映的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党性问题、能力问题、政治智慧问题。只有从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讲看齐的高度自觉接受媒体监督,才能在不断改进思想和工作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很多“落马”官员在悔过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悔恨自己置组织和他人的监督提醒而不顾。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权力失去监督就容易导致腐败,拒绝监督就可能走向违法犯罪。领导干部只有充分借助和依靠媒体等监督力量,才能确保审慎运用手中的权力,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好干部。

  树立“接受媒体监督才能促进工作”的理念。监督并非束缚,而是为了规范行为、促进科学发展和创新作为。领导干部只有主动适应并自觉接受监督,才能够一心一意搞好工作:决策重要工作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不搞为了个人升官发财的“政绩工程”,大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民心工程”;抓工作落实时,才能够具有时不我待的精神和废寝忘食的作风,以项目式管理增强工作目的性,以工程式推进增强工作系统性,以绩效式考核增强工作主动性,实现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

  树立“接受媒体监督就是得到关爱”的理念。监督,不是不信任,不是“想整人”,而是一种更具深层意义的关心和爱护。领导干部只有确立“接受监督就是得到关爱”的理念,才会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一种要求、一种责任、一种品格、一种境界来保持和发扬。从近些年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例看,媒体监督是阻止领导干部越轨的“刹车器”,是防止蜕变的“防腐剂”,是确保个人健康成长和家庭生活幸福的“安全阀”。只有始终把媒体监督视作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主动接受并乐于接受监督,才能确保生活的安乐和美好。

  三、在掌握新方法中适应和习惯媒体监督

  公开信息主动接受监督。信息时代,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已经成为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门从政艺术。实践充分证明:领导干部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交朋友,让媒体为我所用,是时代要求、更是政治智慧。全媒体时代,权威信息是引导、影响舆论的宝贵资源。越是开诚布公,才越能达到宣传政策举措、依靠群众做好工作的目的。因此,要牢固树立公开信息、接受监督是一种责任、是一项义务、是一条原则的理念,建立完善“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党务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当前,尽管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展迅猛,但新闻发布依然是最权威、最重要的宣传形式,它不仅最集中、最直接、最抢眼,而且成本低、效率高、作用独特。在出台重大政策、作出重大部署、组织重大活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应充分利用新闻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准确信息,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委、政府在想什么、干什么,从而确保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看得见、听得懂,可参与、能监督,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充分利用媒体监督改进工作。新形势下,信息环境的公开性,重大事件的关联性,思想舆论的互动性,关注热点的广泛性,决定了媒体“千里眼”和“顺风耳”价值不容忽视。要建立健全舆论监督信息快速收集和舆论监督信息立项督办制度,善于从正面信息中学习先进经验,从负面信息中吸取教训。对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要责成相关部门限期核实、整改并公开回应。要通过对照检查、案例剖析、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有效形式和手段,自觉检查和及时纠正在行使权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决策失误,防止权力寻租,遏制腐败滋生。

  善于研判舆情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实践证明,“民意”早期受到冷落,就可能演变成中期的“民议”、后期的“民怨”。善于研判舆情,及时化解社会隔阂和对立情绪,是避免和根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提高对媒体信息的认识、解读、研判能力,善于透过表层信息,认识其背后所蕴藏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迅速对问题进行查处和回应。唯此,才能确保避免小患引发大害。■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本栏目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