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关于扎实推进我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4-14)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

  当前,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我省脱贫攻坚形势依旧严峻,许多问题需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能解决。为此,对进一步扎实推进我省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扶贫不能急于求成,扶贫考核要实事求是

  省委、省政府提出2019年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脱贫的战略目标,对此要严格执行,绝不能急功冒进,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基层党政领导班子精准扶贫的考核办法,明确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销号的具体标准,允许有一定比例的贫困户,对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始终不能脱贫的贫困户,应考虑用低保、养老和五保等政策进行兜底。对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时间也不应当层层提前,而应严格将2019年作为考核脱贫的最后时间,给市州、县(市、区)脱贫留有一定的宽松时间。

  二、建立动态化农村贫困人口及家庭情况信息网络和监督核准考核体系

  对扶贫和脱贫要正确理解,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产业发展、企业运行、农民就业都会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就业、产业也会随着经济大势呈周期性起伏,或增长或回落;同时,在许多贫困农村地区,农民的脱贫速度有可能会远低于返贫的速度。对此,应当建立对贫困人口及家庭情况的适时核准、统计、分析、监督网络与动态化的考评机制,通过贫困人口动态变动的信息网络对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对贫困人口新旧变化实施动态监督,严格杜绝数字扶贫弄虚作假的情况。将不能脱贫的人纳入低保或五保体系,实行政策兜底,形成有贫就扶、脱贫就退的进退有序、制度化、常态化的政策兜底机制。

  三、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解决教育致贫和因病致贫的问题

  为了解决教育致贫问题,在教育领域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要扩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争取2019年完成37个贫困县、94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薄弱学校5年改造规划,加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将贫困县(村)所在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对于因病致贫问题,一是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医疗救治保障水平。二是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对贫困县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分步骤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对贫困地区人口对口帮扶机制。三是开展健康扶贫工程。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具体分析每一个患者的病因病情,提出治疗方案,分类治疗。

  四、产业扶贫要让贫困户注意防范市场风险

  农村扶贫通常的方式是产业扶贫、生产扶贫。而农业是风险很大的弱势产业,要让贫困户在生产脱贫的项目经营中培养防范风险的能力。目前很多地区扶贫工作立足于从长远考虑,解决贫困户的造血功能,都非常看重产业扶贫。但是实际上,贫困户多以上学、生病、残疾、无劳动力等人口为主体,这些贫困户很难依靠自身力量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在完善产业扶贫、经济扶贫的前提下,从农民的组织化上寻求农民永久脱贫的制度性条件。要高度重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规范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套牌合作社要清理整顿。产业扶贫要防范市场风险,不要让贫困户陷入农产品过剩的困境中,要通过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

  五、构建完善多元化扶贫资金筹措、使用机制

  建立财政资金支撑、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扶持的资金保障体制机制。在争取中央财政对湖北省民生与扶贫项目支持的同时,要加强精准扶贫各项目的省级统筹。各级地方财政要根据规定将财政收入增长部分的相当比例用于精准扶贫,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力度;同时要解决好各类有关扶贫项目资金存在的分散使用、管理成本高、资金整合度低、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要采用一切措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有效运营对民生与共享发展的保障作用。要想办法动员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到精准扶贫各项工程、项目中来。充分发挥好慈善帮扶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扶贫济困、扶老助残、防灾赈灾等帮扶,形成健全的慈善捐助长效机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为扶贫攻坚保驾护航,积极探索提高各项社保资金、民生资金的流动性,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

  六、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资本化的实现途径

  在农村的村组,通常面临基础设施、公益服务设施建设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探索一条村民或居民自筹资金的办法,如村民、居民用众筹的方法来支持村组的民生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探索发展农村经济的可行合理的思路。农村土地资本化是推进县域经济、镇域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大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在民生方面自我保障能力,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比例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老大难问题;规划土地转让增值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农民、村集体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份额,保障土地转让增值收益的相当部分用于支撑精准扶贫项目。

  七、逐步减轻各级扶贫办和基层领导干部的扶贫压力

  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我省实行军事化脱贫攻坚机制,围绕脱贫摘帽层层签订了责任书。这一做法给各级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压实了担子。许多扶贫工作人员感到压力特别大,要面对各种检查、面对上级考核,甚至有些扶贫工作人员觉得不能胜任该工作要求调换岗位或辞职。因此,要严格落实各级扶贫办与各级领导的扶贫责任。在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制、各部门包保责任制基础上,明确规范考核、检查工作、验收工作,要制度化、程序化。检查不能过多和过于频繁,不要给各级扶贫办与各部门领导带来太大的压力,进而保障精准扶贫的质量。

  八、扶贫过程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扶贫攻坚的措施、办法,使广大群众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大力支持配合、积极参与、有效监督。如在分配扶贫项目、使用项目资金时,应该从项目申报开始就与群众作全面协商,在征得大多数群众同意后再实施。引进第三方评估,改变以往由扶贫办和政府部门自己评估的方式,利用大学、研究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加强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推动扶贫投入、扶贫措施和扶贫效果的公开化、透明化,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保护贫困户隐私的前提下,公布贫困户数据库,让全社会监督。互联网时代,公开透明是最有效的监督方式。对违规操作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的要进行严肃追责问责,问题严重的要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执笔:凌 新)